E法观网|有贷款的人必防这种罪!

E法观网|有贷款的人必防这种罪!

在现实生活中,很多人认为需要钱时可以向银行贷款,只要能贷出来就可以随便使用,只要保证能如期归还就行了,即便是最终无力归还,最多也是民事判决以限高等民事强制执行措施,至少不会涉嫌犯罪!

其实银行贷款稍有不慎就会构成犯罪,你有银行贷款吗?今天跟大家分享“骗取贷款罪”。

判例

这是发生在婺城区法院的判例,被告人吴某帮朋友的忙,以公司生产经营需资金进货为由,以其所经营的公司名义向中国建设银行申办流动资金230万元的贷款。还以另一厂的房产及土地做贷款抵押担保。吴某取得贷款后即转给朋友用于归还个人债务。后来公司、吴某无力继续归还本息,朋友也失去联系。最后法院以骗取贷款罪判处吴某一年零二个月,并处罚金5万,同时退赔银行经济损失230万元。

如果碰到这类情况,或者以装修房屋的名义贷款用于炒股,结果到期血本无归,也一样会涉及这个罪名

什么是“骗取贷款罪”呢?


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以下四种行为都属于公安追诉的标准

(一)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

(四)其他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骗取贷款罪金融借款合同纠纷的区分在于民刑边界

一方面,骗取贷款罪的认定要求行为人的欺骗行为与取得贷款之间具有因果关系,如果行为人与金融机构之间的贷款合同是基于意思表示一致而签订的,行为人不构成犯罪

另一方面,行为人以欺骗的手段取得金融机构的贷款,但没有给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该骗取贷款的行为不构成犯罪;

所以,使用欺骗手段骗取向金融机构贷款,贷款后改变用途,金额达到一定数额100万以上或无法归还的金额在20万以上的就构成骗取贷款罪。因此,我们切不可为铤而走险,触犯法律,否则后悔莫及。

附法律依据

E法观网|有贷款的人必防这种罪!

1.《刑法》175条: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特别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单位犯前款罪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

2.《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公安机关管辖的刑事案件立案追诉标准的规定(二)》第二十七条: [骗取贷款、票据承兑、金融票证案(刑法第一百七十五条之一)]以欺骗手段取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立案追诉:

(一)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数额在一百万元以上的;

(二)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直接经济损失数额在二十万元以上的;

(三)虽未达到上述数额标准,但多次以欺骗手段取得贷款、票据承兑、信用证、保函等的;

(四)其他给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造成重大损失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情形。

E法观网|有贷款的人必防这种罪!

每周一期的《E法观网》栏目,邀请金华市网络管理法律服务团的法律专家,针对网友平时可能会遇到的法律问题,进行答疑解惑。欢迎网友留言互动。

 下周四,不见不散!

E法观网

E法观网|有贷款的人必防这种罪!

往期精彩

作者|金华市网络管理法律服务团成员 罗娟香

E法观网|有贷款的人必防这种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