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之大家小错

在白先勇的百度百科上,白老先生被标注为昆曲制作人,个人很觉得有些值得商榷,更恰切说该是昆曲推广人、制作人才妥。的确,白先勇这些年来广为人知的大动作便是其制作的青春版《牡丹亭》,但其更主要的工作是对昆曲的推广宣传工作。其实对于昆曲的宣传推广只是其近年来所主要从事的工作,以前的社会身份或说为人熟知的身份是作家塈大学教授,当然还有家族的标签,白崇禧的儿子。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之大家小错

闲话表过,对于此书,我个人原本是抱着极大期待的,原因有二,一者,白先勇是富贵人家的子弟。这里用富贵人家而非贵族子弟来形容白老先生,真的是本着客观写实的精神。毕竟民国年间各位大佬们多半都是暴发户,而非钟鸣鼎食、世代簪缨之家,比如常凯申先生家里只是开盐铺的小商户,而白崇禧家也只是开粮油铺的出身,所以都不算什么世家大族。但是,但是,人家家里毕竟是阔过的来,而且家中往来的都是真正的达官显贵,经历见识自是与一般的寒门子弟不同,看白先勇的小说便可见一斑,他的《台北人》中有不少此类作品,信笔写来,自有一番富贵气象,绝不会如脂砚斋点评《红楼梦》中所说,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之大家小错

个人极喜其所写那篇《游园惊梦》,小说中各种正笔、倒笔、插笔、伏笔的运用,极可见旧小说的影响,甚至说,可能因为同是写的豪门没落题材,字里行间可以看到不少《红楼梦》的影子。小说中各种有关女子妆容、室内陈设的描写,一见便是作者是经过见过、吃过看过的,与那些异想之作大有不同。比如由钱夫人从南部乘出租车来赴宴,体现出其生活上的落魄,内中各种细节的应用,也颇见作者的功力。如旗袍的面料与款式“而且裁缝师傅的话果然说中:台北不兴长旗袍喽。在座的——连那个老得脸上起了鸡皮皱的赖夫人在内,个个的旗袍下摆都缩得差不多到膝盖上去了,露出大半截腿子来。在南京那时,哪个夫人的旗袍不是长得快拖到脚面上来了?”再如酒宴宴间,关于鱼翅的讨论,看似一句闲话,便从旁体现出宦海沉浮:“他原是黄钦之黄部长家在上海时候的厨子,来台湾才到我们这儿的。”窦夫人答道。

当然,小说中另有许多妙处,不必一一细表,可以说,白先勇笔下的富贵繁荣,绝没有脂砚斋点评《红楼梦》中说的那种贫穷限制了作者的想像力那种毛病:可笑近之小说中,不论何处,则曰商彝周鼎、绣幕珠帘、孔雀屏、芙蓉褥等样字眼。甲眉:近闻一俗笑语云:一庄农人进京回家,众人问曰:“你进京去可见些个世面否?”庄人曰:“连皇帝老爷都见了。”众罕然问曰:“皇帝如何景况?”庄人曰:“皇帝左手拿一金元宝,右手拿一银元宝,马上捎着一口袋人参,行动人参不离口。一时要屙屎了,连擦屁股都用的是鹅黄缎子,所以京中掏茅厕的人都富贵无比。”试思凡稗官写富贵字眼者,悉皆庄农进京之一流也。盖此时彼实未身经目睹,所言皆在情理之外焉。 又如人嘲作诗者亦往往爱说富丽语,故有“胫骨变成金玳瑁,眼睛嵌作碧琉璃”之诮。余自是评《石头记》,非鄙弃前人也。--以上皆引自脂砚斋点评《红楼梦》

再来,对于白先勇的解读充满期待者,是因着他也是一位作家。正所谓“一部《红楼梦》,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自家从前看《蒋勋解读红楼梦》时,便对上面的表述极有同感。如画家兼美学家的蒋勋,在解读红楼梦时便常能看到美学的影子,或者说,有很多艺术层面的解读,这当然是与从前看到如周汝昌、冯其庸的解读大异其趣的。也的确令人有很多新收获,由此也可以想见,同为作家的白先勇解读起来,定然更加好看。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之大家小错

因为作家眼中的同行作品,自又与一般读者不同。就算当年不揣冒昧构思过小说如我,也约略晓得些写小说的难处,各各人物如何安排,情节如何推进,故事如何讲的圆全,都是极难的事情。由此可以想见,同样进行小说创作的白先勇,一定能在解读时与曹雪芹产生许多共鸣,并能讲出不少“惺惺惜惺惺”的东西来。

尤其较之他位作家(比如刘心武、王蒙)不同的是,白先勇也是经历过所谓的由富贵到贫穷的生活的,也曾是出身名门的富贵子弟,后亲身经历了家道中落的过程,是以白先勇以前便说过他自己便是贾宝玉的话。相信他当年初读《红楼梦》之时,会有不少“于我心有戚戚”的时刻。话虽如此说,但有时的现实情况的确是“理想越丰满、现实愈骨感”。你以为书里面走出来一个赵飞燕,谁知它硬请出一位杨贵妃。

当然,以自家的水平,绝不敢对白老先生的大作有何批判之举,不过白壁虽有微瑕,仍不失其贵。且白老生在初回便说过了,即使蔡元培、胡适,也有其错,所以白先勇书中如有些可讨论可商榷之处,便也不算奇怪了不是。

给自己搞出这样一大篇背书之后,再来说说白老先生解读中可讨论之处,话说在此美好的春节假期刚刚开始之际,虽然自家生生将春节一鱼两吃的同时过成了劳动节,但每每借如厕、排队之机,抽空看上几眼电子书,结果开篇便有数处让人心中生“不然”之念,比如说白先勇立挺后40回也为曹雪芹所做?!这是个大题目需单写一文来说,之于此论,吃货如我,对于高鄂硬塞给林妹妹吃的五香大头菜和火肉白菜汤便不能忍。当然这是后面的内容暂且不计,先说开头处两点存疑之处。

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是苏州人,所以林黛玉是苏州姑娘。苏州的文化特色就是精致,唐伯虎的画、昆曲、园林……精致得不得了,曹雪芹创造林黛玉这个人物也仿佛最精致的一件艺术品。林家的先祖也是几代封侯的,到了林如海已经没落,后来还贬到扬州做官。所以林黛玉的家世只能算中上阶层,排场有限。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之大家小错

中国从前的房子有好多“进”,黛玉进贾府,一进、两进、三进、四进、五进,每一进都是不得了的气派,这个很要紧,对林黛玉心中造成很大的影响,影响了后来她的所有行为。她的内心是很恐惧的,投靠亲戚谈何容易?而且她本来的家比起贾家差太远了,她是个孤女,如果有妈妈在背后撑腰当然又不一样,妈妈是贾母心爱的女儿。一个孤女进了侯门,进了豪宅,心理上的威胁很大。

上面两段,是白老先生的解读,让人读后,简直的要把林黛玉同邢岫烟这等贫寒女子画等号了,也不对,因为邢岫烟好歹还是父母健在的,而在白先勇的解读下,生生把“祖上曾袭过列侯,今到如海,业经五世.起初时,只封袭三世,因当今隆恩盛德,远迈前代,额外加恩,至如海之父,又袭了一代”世代列候之家的千金小姐林黛玉,写成寒门孤女了。真让人汗颜则个。

说到林黛玉的家世,许多专业、业余红学家都曾感慨过,贾代善和史太君选女婿的眼力着实不差,给贾敏选的夫婿,可以说是面子、里子都有了,出身名门,世代列候,自家又肯读书上进,考中探花,要知道贾家只出了个进士贾敬,还是考中后没入官场便修道去了。而林如海在林黛玉抛父进京都,初进贾府时所担任的,可是巡盐御史这样的要职。

百度曰:监察御史本来就有查纠百司官邪、天子耳目风纪之职责,如奉命担任巡盐御史,依《明史》关于御史“各以其事专监察”的记载,自然就担负着查察盐政、纠举不法的使命。林如海被钦点出任巡盐御史,这是个既有实权也握有财富的要职。在清代是正三品的官职,且非皇帝亲信不能任此职。较之贾政的五品工部员外郎,简直是云泥之辩了。

且看书中林如海在贾雨村起复事件中的表现,也是位深谙官场之道的高手,“弟已预为筹画至此,已修下荐书一封,转托内兄务为周全协佐,方可稍尽弟之鄙诚,即有所费用之例,弟于内兄信中已注明白,亦不劳尊兄多虑矣。”所以对于这位既富且贵的官场成功人士,后世有许多红学家推断贾府吞没了林家家产修建大观园这事儿,还真不能说是平白空想。

另外,书中解读的一些细节之处也值得商榷,比如说,“她自己家里吃饭不喝茶,怕伤胃。贾家不一样,吃饭时端着茶来,而且上两次。头一盅茶上来不是喝的,用来洗手的,若不注意一下喝了,就闹笑话了。”但书中此段分明写的是:早见人又捧过漱盂来,黛玉也照样漱了口。又盥手毕,然后又捧上茶来,这方是吃的茶。那个,看原文的意思,先端上来的茶,明明是漱口用的吧。

当然,以上的小BUG还有一些,不一一细表,《红楼梦》是一部大书,解读《红楼梦》的各种书也各有各的妙处,当然在读者眼中也各有各的通或不通之处,以上只是一家之言,只供一笑尔。

《白先勇细说红楼梦》之大家小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