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何編導也是藝考生?未來的就業方向如何?

在國人的既有印象中,普遍認為藝考不過分為兩大類,一類就是以美術為主的畫畫,另一類就是以表演、播音、音樂為主的特長藝術生,且拋開其他細分領域,被忽視的一般都是編導。

初接觸編導,很多人都會發出疑問,編導既不需要從小累積的藝術基礎(音樂、舞蹈等),也不需要先天外形、氣質的加持,為何能成為藝術高考的類別之一呢?難道是為了放水讓一部分考生走捷徑上大學?編導生聞之,也只能笑笑。因為真正瞭解編導這個專業之後,這種顧慮才會一消而散。編導生或許不需要鑽研化妝技巧,不需要身形體的練習,但編導生需要大量的觀看影視作品以及文學作品。這種累積所花費的時間絲毫不比苦練音樂以及舞蹈的考生少,而這種付出並非一眼可見——一個人的學識只有在作品與談吐之間顯露,僅憑著高考,是不能完全將編導生的優勢展現出來。倒不是批判高考,而是在當下的學習大環境之中,高考的形式已經不適用於藝術考生,包括編導生。

編導生未來的方向主要有三類。一類是戲劇影視文學,也就是編劇;另一類是戲劇影視導演,也就是傳統意義上的導演;還有一類則廣泛活躍於各大電視臺、廣告公司、互聯網公司,這依託於編導生寬而廣的學識與多種多樣的技能,讓他們能在任一行業獨當一面。

編劇和導演是如今影視行業中不可或缺的職位。編劇完成整個影視劇本的創作,確定劇情結構、人物類型、人文風格;導演需要將文字轉化為圖像,協調整個劇組的運作,乃至後期風格的統籌。編劇需要大量的知識積累,宏大的思維結構,細膩的生活感知能力以及強勁有力的筆觸,導演需要精通各種視聽語言,既要了解攝影明白構圖,也要知道鏡頭之間如何組接才能讓劇情連貫、邏輯清晰。

還有很多編導生沒有進入影視行業,轉戰傳媒行業。走進電視臺,扛機器,做節目;走進企業,做企劃,寫方案;或者走進事業單位,做一位文化管理人員都是很不錯的選擇。總之,編導學習的東西很多,很雜,如果想專精一門,那麼最好選擇編劇和導演,前者死磕文字,後者強調統籌。

前面說了,編導是一個藝考專業,學校學習的知識並不能滿足需要,只有專業的藝考學校才能提供更好的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