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策將皇位給了孫權而不是兒子,孫權稱帝後,只封孫堅不封孫策?

孫策將皇位給了孫權而不是兒子,孫權稱帝后,只封孫堅不封孫策?

孫策可以說是三國中的一個另類,為人謙和、善待軍士百姓、喜歡開玩笑、武力勇猛,是個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五好男人。並且他對於戰事的把握非常到位,要是能在位多支撐幾年,東吳將會在他的管理下,興許會成為三國第一霸主。(東吳臨海,當時船業雖然不如宋朝,可是已經有雛形,足夠向東南亞方向發展)

孫策將皇位給了孫權而不是兒子,孫權稱帝后,只封孫堅不封孫策?

可惜孫策命短,一次打獵時不幸被伏擊,最終患病垂危。在臨終前,孫策找來孫權,將皇位交給了他“決機兩陣之間,爭衡天下,卿不如我。舉賢江東之地,運籌帷幄,我不如卿。必念父兄創業之艱難,善自圖之!”

孫策將皇位給了孫權而不是兒子,孫權稱帝后,只封孫堅不封孫策?

孫策善攻、孫權善守,兩人一攻一守,才是令孫家能霸佔東吳的原因。兄弟兩人深知彼此的特性,孫策兒子當時又年幼,為了不毀父輩的基業,於是所幸將權力都交給孫權,這才是最好的選擇。

後來孫權登基後,第一時間將孫堅封為先帝,而對於自己兄長孫策卻僅是封了一個長沙桓王。之所以這樣,其中一部分原因還是由於孫策兒子孫紹。

孫紹長大後有7個兒子,要是孫權封孫策為先帝的話,那麼孫權在後來介紹孫紹時就會非常尷尬,應該這些人等於和他有同樣的地位了。而這時還是亂世,擁有這樣地位的孫紹一族,就等同於有了同樣爭奪皇位繼承權的資格,這是孫權絕對不允許見到的。

另外在歷史上,孫權其實也算不上一個好人,至少相比孫策,他要差了不少。在孫策死後,他就冷落了周瑜。而為了能有更多錢財投入戰場,孫權在後期,更是瘋狂的造幣,出了“大泉五百”“大泉二千”“大泉五千”這樣面值特別大的錢,導致錢不像錢,虛高的貨幣令窮苦百姓沒購買力,最終導致東吳經濟崩潰,百姓民不聊生。

大體上,孫權是個權力至上的人,為了能達到目的,犧牲多少人對他來說都沒區別,像這樣的人,又怎麼會讓自己的同族,有機會危及到自己的地位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