尧都区枕头村第七届文化旅游节启幕

——盛夏山村风景美 今日枕头更娇妍

尧都区枕头村第七届文化旅游节启幕

枕头村貌,力求打造成集村史文化、德孝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及励志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胜地

黄河新闻网临汾讯(记者 张建峰 张李鹏)竞相绽放的花卉、宽敞整洁的街道、长势喜人的果树……这是时下尧都区枕头乡呈现出的风景画卷。

近年来,枕头乡立足实际,因地制宜,以“打造万亩核桃基地、加大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加快文化旅游产业进程”为主体思想,强抓落实,埋头苦干,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着力将枕头打造成集村史文化、德孝文化、红色文化、农耕文化及励志文化于一体的乡村文化旅游胜地,走出了一条“美丽乡村+文化旅游”的新路子。

尧都区枕头村第七届文化旅游节启幕

7月31日,枕头乡枕头村第七届文化旅游节启幕

乡村旅游 焕发新活力

雨后的山乡空气宜人,别有一番风光。7月31日,枕头乡枕头村第七届文化旅游节启幕。吸引了众多游客到场,尧都区副区长任伟民出席开幕式。

游街表演在激昂的威风锣鼓中拉开序幕,来自周边十里八村的村民早已在此等候,集体交谊舞、模特走秀、少儿锣鼓表演、经典蒲剧选段等精彩表演,让在场的观众大呼过瘾。

游客纷纷进入宝和塔文化公园,欣赏带有泥土气息的农耕文化,领略带有传奇色彩的神话故事和中国传统的砖雕艺术,参观枕头抗战纪念馆,了解枕头抗战历史,学习革命先烈和革命先辈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

尧都区枕头村第七届文化旅游节启幕

枕头乡党委书记王韶辉致辞

在枕头新村道路旁,记者看到,绿草茵茵,带有一丝夏日凉风袭来,几名村民正在健身器材上锻炼身体。“没想到短短几年的枕头村会有如此大的发展”,一位多年前曾在此做生意的河南人特意从外地赶来,并对眼前此景表示惊叹不已。

“从2012年举办首届以来,旅游节每年都有新内容,枕头村村容村貌大变样,人们的精神面貌大变样。由此,更加坚定了我们的自信心,更加坚定了我们办好文化旅游节的决心。”枕头村党支部书记徐靖华表示。

据悉,旅游节将持续至8月2日,期间还可以游览云嶺山生态风景区、云嶺寺、云嶺文化公园、苹果示范园等,赴新村农家乐品尝乡土美味。每天有大型蒲剧演出、文艺表演、锣鼓、舞蹈表演,使大家尽享文化艺术带来的欢乐幸福。

尧都区枕头村第七届文化旅游节启幕

枕头村党支部书记徐靖华讲话

民心工程 安居更乐业

枕头村位于临汾市尧都区西南山区,平均海拔1150米,距市区35公里。辖6个自然村,9个居民组,共有520户,2030口人,58名党员,8个党小组,耕地面积3000余亩。

枕头乡党委书记王韶辉表示,近年来,在上级党委、政府领导下,该村“两委”班子团结一致,围绕“美丽乡村”建设目标,按照“建网络、立机制、齐共建”的工作思路,在改善民生、产业发展、荒山绿化、乡村文化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一是勇于创新抓调产,创出了以种植高山优质苹果为主导产业的经济发展新路,全村种植苹果3000亩,现已逐步进入盛果期,村民土地增效,收入增加;

二是改造旧街3公里使村中主街长期保持干净整洁,彻底消除了脏乱差现象;

三是拓宽硬化六个自然村通村道路、果园田间道路、高山林区道路42公里,村民出行风雨无阻,生产机械直通地头,游览车辆可登山顶;

四是植树绿化7000亩,昔日荒山披绿装、生态环境大改善、气候宜人风景美;

五是建造活动中心大楼1500平米,党政办公场所新,群众活动场地宽;

六是护建地基建设新村,村民居住更加舒适。

七是以红色文化为中心,建设公园30000平米,公园内的抗战纪念馆分别被临汾市、尧都区确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党性教育基地”、“廉政教育基地”。59米高的宝和塔巍巍耸立,已成为枕头村的地标性建筑。

八是建设了云岭寺古建群,恢复了传统庙会,形成了乡村旅游主景观;

九是修建了高山烽火台、风景亭林区景观;

十是建设了枕头村燕沟河水库,今年八月份即将胜利竣工。此项工程完成后将使该村3000亩苹果园得到引水灌溉。同时,水库的建成还会为旅游业增添新的亮点景观。

尧都区枕头村第七届文化旅游节启幕

威风锣鼓表演

通过十大工程的完成使枕头村在五个方面取得了大发展,首先主导产业完全形成,经济发展运行稳定;基础设施建设到位,发展基础坚实可靠;生态环境改善,气候更加宜人;环境卫生得到整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经过实践和锻炼,班子和队伍更加坚强有力。

如今,农田变景区、荒地变公园、产品变商品,美丽乡村建设遍地“开花”,一幅幅美丽文明、生态宜居、兴业富民的乡村画卷,正在枕头大地上徐徐展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