輕鬆看懂尿液檢查化驗單

尿液檢測是臨床上常見的項目之一,雖然簡單,但卻非常實用。透過尿液檢測結果,我們可以發現一些疾病的蛛絲馬跡,或者對一些疾病的治療效果予以評價,因此,讀懂這張尿常規化驗單還是十分有必要的。

輕鬆看懂尿液檢查化驗單

1. 尿量

正常成人24小時尿量約為800~2000ml,尿量的變化與氣候、飲水量和食物有關。

24小時尿量經常超過2500ml時為多尿,24小時尿量少於400ml或每小時尿量少於17ml為少尿,如果尿量少於100ml為無尿或尿閉。少尿或無尿多見於失血、脫水、腎功能衰竭、尿路梗阻等疾病。

2. PH值

正常尿液PH值在4.6~8.0之間,因受食物、藥物及病理因素的影響而會有所波動。

進食較多量的蔬菜水果、服用碳酸氫鈉等鹼性藥物、機體鹼中毒、腎小管酸中毒、腎盂腎炎等情況下尿液易呈鹼性。

進食較多肉類、服用氯化銨、維生素C、發熱、機體酸中毒、痛風、白血病、糖尿病等情況下尿液多為酸性。

輕鬆看懂尿液檢查化驗單

3. 尿白細胞/鏡檢白細胞

正常情況下,尿白細胞定性為陰性,尿沉渣鏡檢0~5/HP,如果大量白細胞出現,多為泌尿系統感染如腎盂腎炎、膀胱炎或尿道炎。

4. 尿紅細胞/鏡檢紅細胞

正常人尿中可偶見紅細胞,離心沉澱後每高倍鏡視野不超過3個。

如果尿沉渣鏡檢紅細胞>3個/HP,稱為鏡下血尿,對於血尿我們要根據紅細胞的形態進一步區分。

如果多形性紅細胞>80%時,稱腎小球源性血尿,常見於急性腎小球腎炎、急進性腎炎、慢性腎炎、狼瘡性腎炎等。

如果多形性紅細胞<50%,我們稱為非腎小球源性血尿,多見於腎結石、泌尿系統腫瘤、腎盂腎炎、多囊腎、急性膀胱炎、腎結核等疾病。

輕鬆看懂尿液檢查化驗單

5. 尿膽原/尿膽紅素

尿膽紅素和尿膽原的測定主要用於區別肝細胞性黃疸、阻塞性黃疸和溶血性黃疸。

尿膽原是結合膽紅素隨膽汁排洩至腸道,被腸道細菌作用還原而成,大部分隨糞便排洩,小部分在結腸重吸收入血液,由腎臟排洩。健康人尿膽原陰性或弱陽性,尿膽原強陽性多見於溶血性黃疸。

尿膽紅素是由衰老的紅細胞破壞後釋放出的血紅蛋白經網狀內皮系統降解而成。它陽性多見於急慢性肝炎、肝硬化、肝癌導致的肝細胞性黃疸和膽石症、胰頭癌引起的梗阻性黃疸。

6. 酮體

正常人陰性。

在飢餓、各種原因引起的糖代謝發生障礙,脂肪分解增加及糖尿病酸中毒時,因產生酮體速度大於組織利用速度,可出現酮血癥,繼而發生酮尿。

尿中酮體陽性,可見於重症糖尿病、長期禁食、嘔吐、腹瀉、脫水以及脂肪攝入過多。

7. 尿糖

正常人尿糖定性為陰性。

短時間內服用大量葡萄糖、活動後以及懷孕期間可出現一過性尿糖增高,均屬正常現象。

病理性糖尿見於糖尿病(原發或繼發均可)、腎性糖尿病。我們常將尿糖作為糖尿病診斷及治療過程中的監測指標。

輕鬆看懂尿液檢查化驗單

8. 尿蛋白

正常人尿蛋白定性為陰性,但在劇烈活動、寒冷或發熱環境下也可出現臨時性尿蛋白。

如果尿蛋白持續陽性(+、++、+++)說明尿中有蛋白質漏出,也就是常說的蛋白尿,提示腎臟出現問題,如腎小球腎炎、高血壓腎病、糖尿病腎病等。化驗單上的“+”越多,代表問題越嚴重。

本文為周揚醫生原創,未經同意切勿轉載。周揚,中年醫者,畢業於上海中醫藥大學,醫學博士,目前就職於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曙光醫院。熱愛中醫,崇尚真善美,用心求知,博採眾長,盡力以“四兩撥千斤”解決患者的病楚。醫道無止境,但目標在心中,一直用心地走向“庖丁解牛”般的那抹光,孜孜不倦,樂在其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