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职带娃后,我和闺蜜们是这样友尽的!

我们小区的凉亭每到傍晚就有三五成群的女人聚在一起闲聊。她们大多都是全职在家带孩子的妈妈。因为孩子,这些“妈妈们”聚在一起成为朋友,她们交流育儿知识,喂养经验,聊的话题基本离不开孩子。

自从我辞职在家带孩子后,我妈几次来看我,见我经常一个人进进出出,没见我有几个深交的朋友,曾暗示我带孩子融入这些“妈妈群体”,她的原话是:“朋友要多交些,有什么事也好有人照应。”

我说:“孩子的事也就那些,聊来聊去就那几个话题,平常打个招呼问候就好,至于深交那得看三观合不合喽!”

马上奔三的人,交朋友已经不像还是小女生那时那样,一起吃个激凌就能把心交付出去。作为一个二胎妈妈,自从孩子出生后,身边的朋友确实越来越少,平常出入也基本是独来独往,对此,我也曾陷入深深的思考。

有人曾做过一个调查,多数人在29岁的时候朋友最多,这个调查放在男性和未婚女性身上或许成立,如果是全职妈妈估计得跳脚。29岁,有孩子又没工作的女性,精力和体力有限,交朋友的热情也在减少。

在这里,我先回顾下,这些年我的友情是怎么完蛋的。

全职带娃后,我和闺蜜们是这样友尽的!

育儿观念不同,是友谊的一大障碍。

生了孩子后才发现,就算教育背景和消费观念都相似的几个人,育儿观念仍然会有巨大的差异。

我和一个宝妈成为朋友是因为我们双方的老公是关系特别好的同学。我们的第一个孩子都在同一年出生,在孩子特别小的时候,因为理念相似(尽可能多陪伴孩子)我们常常聚在一起闲聊,周末两家人也经常约在一起吃饭,活动。

但在孩子三岁后,她越来越关注孩子的教育,以及择校,经常查看各类早教机构、学前班、儿童技能培训等资料和新闻。时不时还会发给类似“XX天才儿童的教育心路”的文章给我看。

我自觉是个比较淡定的人,希望我的孩子能在童年时睡够、玩好。毕竟拼教育资源本身是个无底洞,只不过是家长的焦虑转嫁出来的。而且越拼家长会越焦虑,我不想陷入这种焦虑中。所以渐渐的,我们能聊得很投机的话题也越来越少,到今年两人见面不到五次。

全职带娃后,我和闺蜜们是这样友尽的!

除了教育理念不同,全职妈妈和职场妈妈,也会出现很大的分歧。

如果本来一对很好的朋友,两个生完孩子,一个继续上班,一个全职在家,其价值观也会出现较大的分歧。

职场的女性通常情况下更在意外界对自己的看法,更注重自我形象。像我一个朋在,生娃后,为了不影响原来在工作岗位上积累的成绩和人脉,不到三个月就回去上班了。

孩子由奶奶带着,她每天打扮得光鲜亮丽,踩着三寸高跟鞋去上班。

刚结婚那会,她就住在我的楼上,每周都会带她老公下来聊天。自从她生娃又上班后,我们的交集就越来越少,能聊的话题也越来越少。

首先,她每次见到全职带娃的我总爱用劝告的语式跟我说:“你在家带孩子太可惜了,不如就给婆婆带,你去上班?”在她看来我之前的工作挺好的,为了带孩子把工作辞了,根本就是赔本生意。

再者,她看到那些带娃出门蓬头垢面的全职妈妈有一种轻视的心态,觉得这样的女性就是自甘堕落。

自从我当了全职妈妈了,一天24小时,除睡觉时间外,几乎的时间都给了孩子,根本没有精力和心思打扮自己,对个人形象越来越不在意,倒是更关注自己的情绪和感受。

对于更关注自我形象和社会认同感的职场妈妈,和更关注自我情绪和自我感受的全职妈妈,两方都没有好坏对错,但就是容易话不投机半句多。

全职带娃后,我和闺蜜们是这样友尽的!

未婚的朋友,也因为你结婚有了娃,能保持联系的也越来越少了。

我一个大学同学,以前跟我特别好,上学那会她经常帮我带饭,我偶尔也会帮她洗衣服。我结婚的时候,她特意从外地赶回来参加我的婚礼,还给我包了个大红包。即便两个在不同的城市,我们一星期至少也会通一次电话,直到……我有了孩子。

我女儿九个月的时候,我信约在一个餐馆吃了一顿饭,当时我带着孩子去。我知道她没孩子,所以那天我特地绕开有关孩子的话题。但九个月的孩子不懂得表达,到一个陌生的环境感到不适就开始哭闹。一顿饭下来,我光顾着哄娃,没跟她聊上几句。

她见我孩子哭闹不停,不知是因为没孩子没经验还是反感爱哭的孩子,她只是坐在那玩着手机,时不时抬头跟我说,“我这辈子都不想生孩子,小孩子太难搞了,尤其是这种爱哭的孩子。”

我这个朋友至今单身。其实我挺羡慕她的生活,经常去旅游、健身、学插花、茶艺……还买了套单身公寓。

但那次见面之后,我们的联系就越来越少了,因为我发现她确实是不太喜欢小孩,尤其是爱哭的孩子,而恰恰我的孩子是属于特别爱哭的那一类。

全职带娃后,我和闺蜜们是这样友尽的!

整个社会的价值观都在劝导女性要以家庭为重,作为全职妈妈,我只看到了两个字:孤独!一个全职妈妈如果想要为自己而活,老公能给你的支持恐怕也就是卡上不掉链的额度,而朋友的确是需要的,即使朋友越来越少,只要有一两个懂你的人,就能得到一些情感支持。

有了孩子以后,朋友的确会越来越少,但剩下的那些朋友也许是最重要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