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锦衣卫都是大奸大恶形象,为何这个锦衣卫却获后人高度赞扬

在明朝的历史剧中,身穿飞鱼服的锦衣卫总是被描绘成奸邪之辈,其实也并非如此,比如沈炼。

明朝锦衣卫都是大奸大恶形象,为何这个锦衣卫却获后人高度赞扬

(沈炼剧照)

沈炼是浙江会稽(浙江绍兴)人,自幼聪敏好学,年少便写得一手好文章。由于文采斐然,引得地方上称之为异人。

嘉靖十七年,沈炼通过科举考试考上进士,从此走上了仕途。先后做过溧阳、茌平和清丰的县令,由于他在任时为官清廉,政绩突出,百姓对他称赞不已。

按说工作做得好,作为上司,应该多多向皇帝举荐这样的人才。但由于沈炼为人方正,不懂得曲意奉承,再加上他对官场里的丑形又极为反感,多有指责,因此不光没得到升迁,反而被贬成了锦衣卫。

沈炼这人豪放不羁,对于这种不公的待遇并没有耿耿于怀,他在做锦衣卫的时候,工作之余,常常“饮酒辄箕踞笑傲”。

锦衣卫的统帅陆炳欣赏他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气魄,待他颇照顾。

当时权相严嵩由于写得一手好青词,很得嘉靖帝宠信。朝中事务均听他之言,因此严嵩在朝中作威作福,朋党为奸并公开收受贿赂,致使朝中乌烟瘴气。

陆炳和严嵩父子交情甚厚,因此沈炼也常和严嵩的儿子严世蕃在一处喝酒。严世蕃仗着父亲位高权重,在酒桌上颇为跋扈,常常使敬酒的人难堪。沈炼看不惯严世蕃的行为,屡屡在酒桌上和他针锋相对,使他下不了台,因此严世蕃对他颇畏惧。

明朝锦衣卫都是大奸大恶形象,为何这个锦衣卫却获后人高度赞扬

(严嵩剧照)

嘉靖二十九年,蒙古瓦剌大举进犯。

由于严嵩位高权重,边官平时多对他贿赂有加。此时,瓦剌军入侵,那些边官为了求得平安,不是想办法去对抗瓦剌,反而是成车成车的送金银珠宝给严嵩,只求兵败不判罪。

既然如此发财,严嵩当然不愿意错过,因此总在嘉靖帝面前打马虎,说前线将士正奋勇抵抗,以宽嘉靖帝的心。

但是该来的总会来,不久,瓦剌军便攻到了京城附近。

强敌入侵,还写了极为挑衅的战书,要求明朝增加岁赐。

嘉靖便将战书让朝臣们浏览,想让大家拿个主意。

结果满朝文武从早晨站到了中午,却没有一个人说话。

嘉靖等了半天,才失望退朝。

倒是有个叫赵贞吉的人站出来表态,希望皇帝能拿出金银珠宝来赏赐勇猛的武士,激发他们的斗志。如此,瓦剌必会撤军。

沈炼好随陆炳入朝,他也按捺不住站出来支持赵贞吉,结果遭到吏部尚书夏邦贤的斥责,说他官小言微,没有资格在殿中发言。

最终,朝廷采纳了赵贞吉的建议。由于朝臣和将士们同心守城,瓦剌军很快撤退,保住了京城。

但瓦剌军却在明朝边境多有滋扰。边境屡有奏折,都被严嵩扣押不报。

明朝锦衣卫都是大奸大恶形象,为何这个锦衣卫却获后人高度赞扬

(嘉靖剧照)

沈炼见此心急如焚,连夜写了一份奏疏,列举了严嵩贪污军饷、勾结朋党等十大罪状,希望嘉靖能严惩严嵩。

没想到,嘉靖看了后,却说沈炼上回不知礼仪,在朝堂上大叫大嚷,这回又污蔑重臣,于是责令廷杖,并将他革职为民,流放到塞外边城保安州(今河北涿鹿)。

沈炼为官的时候清廉,到了保安州,居然穷到连租房都有问题。幸好有保安州的乡民听说过他的事迹,都钦佩他的人品。有一个生意人得知他没有住处,于是腾出了一间房给他一家落脚,里长又承包了他家的柴米油盐,这才解决了他的衣食用度的问题。

沈炼平时教乡里的子弟学习文化,闲时常常和他们大讲忠义大节的事情。乡里人也知严嵩是个奸臣,因此常和沈炼一起痛骂他和严世蕃。

沈炼认为光是学文化还不能救国,又教他们骑射,并扎了三个草人,并亲自在草人上提字:一个是唐奸相李林甫;一个是宋奸相秦桧;最后一个是明奸相严嵩。

沈炼常和乡人比赛射箭,射中者必会得到大家的喝彩,因此参与者踊跃,沈炼过得很是快活。

然而,天下没有不漏风的墙。沈炼的所作所为很快就被严嵩的走狗密报给了他。他气得咬牙切齿,于是命宣大总督杨顺想办法杀死他。

明朝锦衣卫都是大奸大恶形象,为何这个锦衣卫却获后人高度赞扬

(明军与瓦剌之战)

杨顺也极恨沈炼,为什么呢?

原来,杨顺作为边将,胆小如鼠标,面对强敌瓦剌军只懂逃跑,结果白白丢了40座城池。但杨顺不据实上报,反而沿途割了逃避战乱的老百姓的首级,谎报军功。

沈炼得知后,给杨顺写信责问,并赋诗两首讥讽他。

因此杨顺早就想除掉沈炼了,只是苦于找不到机会。

正好严嵩也有此意,杨顺大喜,觉得这样不光能杀掉沈炼,还能因此得到严嵩的欣赏,说不准还能官升三级。

所以,杨顺积极筹划,想早日杀掉沈炼。

正好,由于严嵩的原因,导致明朝腐败,百姓怨声载道,白莲教趁机起义,明军在平叛的过程中捕获义军若干。杨顺在上报名单时,便将沈炼的名字写在最前面,并说这些人都拜沈炼为师,凡事都听从沈炼安排。很快沈炼便被“莫须有”的罪名抓捕入狱,不久便被处死。

后来严嵩倒台后,适逢隆庆帝继位之初,于是下令褒奖那些曾经进谏的人。沈炼这才得到平反,并被追赠为光禄大夫,然而,斯人已逝……

(参考史料:《明史·沈炼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