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说《邪不压正》看不懂,所以不去看,你怎么看?

临汾城鼓楼下


还是值得一看的。

近来坐客《圆桌派》,茶过三巡,窦文涛问道,“你为什么要拍人屁股”,姜文答,“好看啊,我还拍彭于晏裸体呢”,三言五语,“电影是茶余饭后给人看的非分的东西,必须要非分才行”,姜文又说。

  所以,你没法把姜文的电影等同于普通的叙事型电影。作为姜文民国三部曲的终章,《邪不压正》讲述了七七事变前夕,军阀、谋士、交际花、复仇者等各式各样的人,自我救赎的故事。日本人马上就要入侵了,这些或有钱有势、或身怀绝技的中国人,却仍在做一些无意义的事:复辟大梦、权力争夺、个人恩怨、打情骂俏、相互利用。

  虽然取材于小说《侠隐》,又在历史的语境中讲故事,但姜文有意无意的影射历史又虚化史实。如梁启超被割错的肾、关巧红的原型施剑俏等。讲着流利京片子的美国人,一群中英文自由切换的中国人,留洋的华人妇产科大夫充满了男性荷尔蒙气息却有着天赐大恨,你大概很难在抗日战争前后的影视剧中看到这样风格作品,但是并不觉得违和。

  有人说姜文浪漫,说他癫狂荒诞,黑色幽默,还有人说他天真、直男癌、恶趣味、自恋和膨胀……我倒觉得,姜文在嬉笑怒骂、东拼西凑、真真假假的民国传奇里,对国民性展开了犀利的批判。


投资界


上礼拜天跑去电影院看了,挺好的,不至于说看不懂吧。有些小细节看得我还有点感动。再看一遍暂时还没有欲望,看不下去是不至于的。

之前是看了姜文宣传电影上的两个节目,圆桌派和晓说,所以基本上有点了解大概的意思。姜文说他希望拍一部能让儿子看懂并且喜欢的片子,所以你看完了还说看不懂的话,那是话外有话,我想可能是在说寓意有点看不懂。我个人认为,寓意不多,没那么多。

电影里出现了很多民国传奇人物和事件,先说一下,周韵演的那个巧红确有其人,那个女的叫施剑翘,为了报父仇委身给一个军官,军官出尔反尔不肯为她报仇,她自己拿着枪跑到天津租界打死了孙传芳。如果说电影的主题是报仇,那么主线还是在巧红这里,不然整个电影就不成立了。侠隐这部小说我没看过,也不知道有没有这个人物,如果确实有,那么小说作者张北海,恐怕真正要写的是施剑翘。这只是我猜猜的,正准备买本小说来看一下。

李天然是谁就太不重要了,他师傅怎么着也无所谓,为霸占农场杀人全家这种事,很好理解,很西部。李天然为什么有能力报仇呢,有天赋,正面进攻连子弹都打不中,还在美国受过训,要不然怎么作间谍呢!这些背景交代,都是为了让未成年的儿子看懂,很OK。

李天然从美国出发的时候,上级说了,你不是听命于蒋介石。姜文那个角色是李天然的领导,原来是武昌首义的元老级人物,说明这个元老也是听命于美国政府的。他是谁也不重要,肯定是有这样的人。根本一郎和他谈条件的时候,当街枪毙洋车车夫,很扯淡,把反间谍的行动儿戏化,应该说也是为了让儿子看懂。

片名邪不压正这四个字,最早是廖凡那个角色朱潜龙说出来的。他为了显示破案高效,找了些替死鬼大张旗鼓地枪毙,当着国际记者的面,奋臂疾呼邪不压正。这个事儿,有为了恶化人物的作用,要说是夹带私货呢,也可以。姜文以往的电影,都是主要强调人心,人性就是那样,以前和现在一样,嘴脸差异不大,不稀奇。还有姜文那个角色,为了不让老外医生干扰行动,把老头从城墙上给扔下去了,这也是打着革命的旗号实施谋杀的事实。这样的人在近现代革命史上太多了,看起来也不稀奇,只是还得找小说看看,是姜文的意思,还是张北海的。

潘公公那段,据说给剪掉了很多,可能是因为这个原因,没看出什么来,夹带内部的私货就没劲了,不关心。

画面唯美,旧城旧景,古色古香,我很喜欢。李天然和巧红在钟楼上的几次对话,表现出李天然的爱,喝酒聊天看夜景,老夫居然看得小小感动。有点意思。

总之,按照姜文的说法,为了让儿子看懂,就很好理解故事,没什么特别的。很多桥段和对白,都很有趣,儿戏话的秘密行动,使电影进行得很轻松。历史本来就是人云亦云,不见得水有多深,人性还是那个德行,这样的私货在姜文的每一部电影里都有。

加上了很多传奇人物和事件,使电影内容更丰富了,给人想象的空间。比如施剑翘的故事,梁启超的肾,知道这些故事的人,都能够会心一笑。靠毒品筹集经费的事,现在也有。一定要把所有的事情都给逻辑进去,也可以,可是我怀疑在一个文科生为主的行业里,应该不会太把严密逻辑当回事,想得太多了,容易睡不着。

访谈节目里,姜文说古书并不多,这话说的没错,甚至很多人认为古书也没有那么深刻。了解人性人心确实更重要。

古人那些思想集,确实没什么特别,反应的只是一部分人心,或者是领导上需要什么样的人心。

孔子只写了一部春秋,说的是鲁国的断代史,写的也就是贵族之间的事。现在你看也看不到谁对谁错,甚至说记载帝王将相的事,都没有特别的研究价值,良史和野史没什么差异,不如一个古兵站出土的记录本有价值。能看到的就是,那些贵族和现在的普通人都一样,人性就是那样。

姜文的电影都是反应他自己的内心,他认为他真诚,就说自己的看法,就完了。这个根很有意思,假如他是艺术家,那么电影出来必然是好的,你们不懂,和我姜文没关系。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说的就是他自己的回忆,通篇画外音,说我怎么样怎么样,十四五岁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我觉得肯定有他自己的真事,也有别人的,比如从大烟囱上掉下去,这事儿很多地方都发生过,有意思,但不一定是姜文真的体验过。电影后面转折,说回忆是有偏差的,实际上很多牛逼的事并不是他干的,是回忆在往自己脸上贴金,大眼珠子丰满妞和他搞对象,这就是意淫。可是把意淫当真事,几乎在每个人身上都发生过,这就是人性。

鬼子来了,也是说人性,爱恨总是交织,鬼子本着高傲的人格可以感谢囚禁日本人的老百姓,天皇宣布投降,他们也可以忘掉感恩,杀你全村。人性和春秋时代的贵族没什么差异,这就是姜文的认知。可以说没什么错。姜文说很多事不往心里去,既高傲又实际,确实,高科技公司里也有人事冲突,他们的技术很可能你一辈子也搞不懂,他们的人事冲突你肯定懂,因为没什么特别,二十四史说的也就是这点事。


司徒陪德


我越来越觉得姜文的电影和毕加索的画有点像。看上去有点故弄玄虚,不是很容易懂,但是又确实是大师之作。

当然观众有自己选择的自由。

对于很多观众来说,为什么去看电影,有很多原因。

大多数人是为了消遣娱乐,所以票房好的电影,一般都是商业类型片,娱乐性比较强。这几年票房高的电影,像《唐探》、开心麻花的《夏洛》、《羞羞铁拳》都是喜剧片;《战狼2》、《红海行动》这是动作大片,这些电影都是娱乐性非常强的电影。

靠剧情为主,能够卖出票房的,一定要能够打动人。比如最近《我不是药神》,还有之前《无问西东》,以及《摔跤吧爸爸》这种电影,都是催人泪下。

《邪不压正》相比较而言,既不是娱乐商业片,也不是能够打动人心的剧情片。非要说的话,它大概算是一种艺术电影,或者说是姜文的实验电影,具有很强烈的姜文风格,但很多观众不一定喜欢。


其实姜文也拍过商业性比较强的电影,《让子弹飞》就是,观众看得很爽;打动人心的电影姜文也拍过,《阳光灿烂的日子》就让很多人看完感慨不已。

如果姜文想,他是可以拍好观众喜欢的电影,票房肯定也不错。但是他不愿意,你有什么办法?

所以我感觉姜文的电影和毕加索的画有点相似。他就是故意要这么干。

比如毕加索最著名的画之一,也是曾经拍卖出8000万美元高价的这幅画:《梦》。就是很典型的毕加索作品,带有很强烈的意识流风格。

是不是和平常人画的画完全不一样?

这还是比较正常的,类比的话相当于《让子弹飞》,海报就非常意识流。

但毕加索还有好多画,完全就不像画,或者说他追求一种画不像的效果。

比如著名的《格尼尔卡》

充满了破碎的意象,各种画面主体的结构混在一起。

就和《太阳照常升起》、《一步之遥》、《邪不压正》这些电影很像了。

正如毕加索的画已经不像传统那种正常的画,姜文拍的这些电影已经不像是一种正常的电影了。

姜文现在的电影就是这样。

那么看不懂,是不是就不要去看呢?

我认为,这个要看个人爱好。既然大家看电影都是图个乐呵,那这种比较独特的电影确实不必要去看。

但是姜文电影真的是非常特别,如果你对电影这门艺术有兴趣,那姜文的电影一定不要错过,要多看多想,看多了,或许就有点感觉了。


梁鹏飞


我以前跟一个朋友这样诠释导演和电影(改编文学小说的影视作品)。

导演就是把自己对原著的理解用电影的形式表现出来,如果没看过原著的人或许会接受,但喜欢读书、热爱读书的人并不一定认可。为什么?有句话用在这里非常合适“一千个人眼里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我们在读原著的时候,自己的大脑会自动在脑海中还原剧中人物的样貌以及所处的场景。虽然有些人物还原的很具体但多数人物还原的还是比较迷糊。

例如:剧中如果有一个警察形象,读者就会自然而然联想到自己现实生活中认识的警察或正义感比较强的人,这是人性的本质。

而导演、编剧也是如此,他们也有自己对于剧本的理解,也有自己一看到剧本中的人物脑海中浮现出的演员。

所以我们看到那些改变原著的作品都很难赢得读者的口碑,而那些没有读过原著直接看影视剧的人就会将第一版影视剧作为模板,之后翻牌的第二版第三版都会看到网友类似这样的留言:某某角色我只认某某某等等。

时代在变化,市场也在变化,观影者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每天都在被这个社会同化。而作为导演的姜文,坚持自己的风格完成一部电影作品,这无可厚非绝对没有对错,但他把自己理念中的电影作品放到了电影院,并且让观影者付费观看,那么对不起,无论你是姜文还是姜又,无论你拍的是邪不压正还是正不压邪,你都得尊重和接受观影者对你电影的点评。

人与人不同步,是我经常说的一句话。或许这部影片在观影者再经过一些人生历练和总结后再看会有新的感悟,但就近来看,普遍反映一般。

同时期上映的《我不是药神》为何能赢得多数观影者的口碑?因为它来源于真实故事,我们每个人身边或多或少都听过这种病或有患有这种病的朋友,自然而然就会引起共鸣。而进口药的高昂价格是全民都有的共识,敢于揭开这块伤疤把它露出来,本身就已经引起了大家的共鸣和响应。《我不是药神》是现象级的电影,无论票房多少其他高票房电影都无法取代它的特殊性,独一无二,客观真实,有笑点有泪点,这样的电影才是普通大众需要的电影。

而《邪不压正》均不具备以上因素,得到如此的观影评价在正常不过了。





西一安鲜


《邪不压正》,很早就开始期待了,上映后口碑很是一般,顿时失去了强烈的观影欲望。某夜,实在不甘心,赶了最后一场去看了,看完已经是凌晨一点多,本来去之前听人说有人中途离场,已经做好了提前回家睡觉的准备,不过最终看的还是神采奕奕。



口碑是一个双刃剑,不能不信口碑,也不能只信口碑。口碑反应的是大多数人的口味,毕竟也许与你的不同,尤其是喜欢某些冷门小众电影的童鞋。

无可否认,《邪不压正》是个人色彩鲜明的电影,与姜文之前的电影并无太大差别。干脆利索的节奏,硬硬的够man的作风,最出彩的是穿插期间的残酷的黑色幽默。



有人说故事难懂,不至于吧?正着看,就是一个被大师兄杀害了师父师娘师姐的人在苦练神功多年后,觅得机会找大师兄报仇,只是牵涉其中的多种势力而已。如果说难懂,必然是其中暗藏的一条暗线:姜文长达二十年的布局。姜文出场以后,这个局一点点浮现出来,而且你越来越感觉,彭于晏只是出场画面很多,真正的电影主角却是姜文!!



如果说哪里不好,也只能说后三十分钟,也就是感觉姜文的局已经浮现出来,而日本也终于开炮了,以为以后的情节就像憋了一堂课的尿,马上就要释放了!结果接下来并没有想的那么畅快淋漓,情感释放的快感并没有完全体现出来。



总的来说,《邪不压正》还是姜文一贯的风格,只是永远达不到《鬼子来了》的高度,但是不能说是烂片。



这是我的观看《邪不压正》的前前后后的事情,我自己觉得不要太相信别人说的,这个要自己凭感觉去判断,到底是片子太烂,还是口味有差别。


电影流水账


昨天去看了《邪不压正》这部电影,感觉还好啦,并没有什么看懂看不懂的说法,风格一贯的很姜文:节奏明快,场景极致,人物分明,故事残酷中带有些许幽默。

这些特点本身就很姜文,而且剧中的人物也都表现的很丰满,只不过并没有剧组人员宣传的那样说什么没有正没有邪,亦正亦邪之类的说法。

整个故事讲述了一个复仇的故事,一个汉奸杀了师傅全家,唯独没有把会特殊能力会躲避子弹的小师弟给杀死,小师弟被救之后,被带到美国学成归来复仇的故事,在复仇的过程中把七七事变前期北平的背景给交代清楚了,其实复仇的过程何尝不是一种成长,一种克服自我心理障碍的过程,最终大仇得报,基本上整个故事就讲完了。

小师弟是个跑酷少年,经常在四合院的屋顶上跑来跑去,通过这个视角把整个北平的场景尽收眼底。

姜文的电影不露点不带点色是不可能的,比如《让子弹飞》中摸刘嘉玲的胸,比如《阳光灿烂的日子》宁静夏雨的裸,可以说在充分展示暴力美学的同时还有点露,这部片子里许晴和彭于晏的露,开头师傅一家被杀的血腥。

当然这些并不足以称之为姜文,他讲故事还是很有一套,能够快速的抓住观众的眼球,在极致的画面极致的背景极致的人物中,不断地刺激观众的眼球和心理,让人控制不住的想跟着他的节奏看下去。

要说这部片子有多深刻,有多特别,能否超过他之前的作品等等,倒是没有觉得,只是用他一贯的手法,拍了一个他熟悉风格的故事而已。

不过相比于某些拍两个月就杀青的导演的作品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毕竟没有用3D的噱头圈钱,而且里面有幽默笑点,用心去看肯定是属于全程无尿点的。

所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一部电影。

你觉得姜文那部作品最好?欢迎留言,关注小编精彩不断。


小桃子情感


​今天又看了姜文导演的作品《邪不压正》,好电影就是这样,看完后让你无语,不敢妄加评论,评论的越多越显得自己很幼稚!

电影讲述的是一个简单明了的报仇故事,在没有开拍之前大家应该都知道,但是能把一个如此简单的故事拍成这样,我认为已经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姜文导演通过这部电影成功给自己认证:我才是当下的大师级导演;你们这些有两个小钱钱就想出去拍电影的人给我听好了,不要给中国电影添乱;裤子脱了,我给你盖个章认证一下才行!

进入正题

故事讲的是民国十一年至民国二十六年间发生在北平的故事。开始从徐世昌下野,黎元洪复任大总统。直系军阀为给独载统治制造“合法”假象,到七七事变。由于故事背景的特殊时间段和特殊地点的关系,把哪个时代痛点巧妙的避开了,留给大家自己去想象,大部分场景都是在房顶上拍摄的,姜文导演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呢?我认为应该是这样,历史的真相留给大家去了解,这部电影只是一把钥匙,看不明白的吃瓜群众却认为姜文导演在屋顶玩酷跑,到底是谁又傻又天真,留给自己慢慢去品味。

电影里引用了“世上最小人与女人难养也”这句话,姜文导演用这部电影给大家重新阐述一下,女人需要仰视的,必须的!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和未来,母性的伟大是不变的真理!

如果大家仅仅认为李天然是为了报仇这么简单,那就错了,李天然的师傅到底是谁杀的,这是一个罗生门,他师兄朱潜龙说是他杀的,到底是谁杀了自己的师傅,答案是李天然自己杀死自己的师傅,十五年后回来又要杀师兄报仇,大家心里可能有十万个为什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如果了解那段历史的话就不难理解了,因为他师傅一家要当汉奸,要拿自己的土地给日本人种鸦片,哪个时期北平地区百分之六十的土地都在种植鸦片,百分之八十的土地资源都在皇权贵族手里,当时北平属于日本军管区,电影用了巧妙的设计“军刀和大印”来提示大家,而且用给女人屁股盖印章来嘲讽汉奸走狗们,有人说朱潜龙是朱元璋的后代,一直想反清复明,我只能说这样认为太牵强附会,潜龙的谐音是干隆,应该是大清余孽更为准确,更符合历史条件,如果能看出这部电影是替天行道,大义灭亲,这样更符合邪不压正这个电影名字!

“裸奔”,而且是在房顶披着红色披风裸奔,导演用这种极其荒诞的方式再次告诉大家,哪个时期人民生活在什么丑陋的环境里,导演拍不出来,这是中华民族的耻辱。

“钟楼以及钟声”,导演说这个地方是曹雪芹写红楼梦的地方,是真的吗?当然不是,导演想说的是,不管是过去还是现在,文艺工作者都不应该用纸醉金迷,儿女情长来引导和麻痹国人,应该时时刻刻给大家敲响警钟,人人都应该居安思危,保卫国家和民族复兴人人有责,文艺工作者要做好导向才对,时时刻刻给大家敲响警钟才是自己应该肩负的使命!

“报仇”,导演用自己电影讲述的故事验证了,有仇必报,无需等待,什么君子报仇 ,十年不晚!都是狗屁话,留给儿子去给自己报仇,只能证明自己是多么的胆小懦弱!导演何尝不是想提醒大家,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大任不要留给下一代去完成!

“吊打和拔牙”,姜文导演最后亲自上阵来完成这出戏,这就叫做以身作则,用自身的行为艺术在电影里给在现实生活中那些口诛笔伐的文人骚客演示了一下自己的下场!

姜文导演,你就是当下当之无愧的大师!唯一大师级导演!

姜文导演就是当今电影界的一座大山!

头条有很多小号喷子,说电影怎么怎么的,能确定你去电影院看了吗?晒出电影票验证一下,难道是看不懂有被宰的感觉吗?姜文导演之前说过一句话“再也不干包饺子喂猪的事了”,这次姜文导演给你准备的很明确,那就是“刀和印章”,开发你的猪脑好好想想,现实生活中什么场景可以看到刀和印章在一起,那就是屠宰场,血淋淋的杀猪车间,把猪杀了然后在臀部盖上章,难道你真的感觉不到北平沦陷后人性的丑陋吗?人一旦失去了尊严和信仰,和臀部盖章的一块猪肉有什么区别!吃人生果的猪八戒和吃饺子的猪以及被宰的猪本质上有什么区别?


温奥传媒



相信绝大多数人看完邪不压正的第一感觉,就是姜文也老了,也油腻了,力不从心了。

其实这恰恰是姜文在这部电影里面想要达到的效果,张麻子老了,但是李天然成长起来了。

邪不压正,整个这个片子的文眼,就在一句话,李天然,你应该给自己找个儿子了。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作为李天然的最后一个爸爸,他也要死了,李天然必须要摆脱有爸爸来为自己做决定的状态,要学会自己当爸爸。


从姜文的三部曲来说,第一部让子弹飞,张麻子和弟兄们带着群众造反革命,杀死黄四郎。

但造反的结果是杀死了一个假的黄四郎,真的黄四郎跟着老六和花姐,一起去了浦东。

第二部一步之遥就是一个关于如何书写革命历史的片子,在武大帅,武七少爷和王天王这些人的合谋之下,杀死了马走日,隐瞒了真相。

第三部邪不压正,这是一个关于接班人的故事。这个片子里被杀死的李天然的师傅,被老蓝杀死的李天然的美国养父,还有仇人杀死的老蓝,他们的终极任务其实都是只有一个,那里天然成长起来,成熟起来。


李天然的三个父亲,扮演着三个不同的角色。他师傅发现了李天然天赋异禀,他的美国养父把他养大成人,老蓝则是要负责把他的家国情怀灌输给李天然,让他成为张麻子的革命接班人。

所以这三个父亲都必须要死,既是被动的,也是主动的。因为只有他们都死了,李天然才能真正的自己当父亲,自己做决定,也就是真正的成熟起来。

而老蓝给他设计的这个国仇家恨交织在一起的复仇的过程,就是一个让他在大风大浪中成长的过程。

所以当李天然的三个父亲都已经死了的时候,关巧慧也离他而去,唐凤仪坠楼而死,李天然也报了他的私仇之后,他终于真正的长大了。


为什么张麻子必须要给自己选一个接班人呢?有两个方面的原因。

从革命的对象来说,姜文的三部曲中,敌人越来越强大,让子弹飞里面是黄四郎,只是土豪劣绅,一步之遥里面是军阀武大帅,邪不压正里面则加入了外国侵略者。

同时另一方面,革命队伍中也在不断产生新的革命对象。让子弹飞里的老六,在邪不压正里变成了侵略者的走狗,一心只想复辟帝制。鲁迅的话说,就是忍看朋辈成新鬼。

而曾经的革命领头人张麻子却已经变成了中年油腻的老蓝,力不从心了。一代人只能做一代人的事,张麻子最后能做的一件事就是为自己找到一个接班人。


找接班人干什么呢?当然是沿着张麻子开创的革命道路继续走,继续革命。因为黄四郎,武大帅和外国侵略者还在不断的产生,所以需要一代又一代的张麻子不断的涌现出来。

从这个角度看,姜文的三部曲也可以视为第一部武装夺权,第二部文化革命,第三部最后落在培养接班人上。

因为张麻子只能杀了黄四郎,却杀不了武大帅和王天王,更不可能杀死所有的日本侵略者,这是一场漫长的革命,每一代人都只能做自己能做的事,后来的事还是要后来的人去做。

从这个意义上说,邪不压正的主题其实和红灯记有些相似,父亲的牺牲,就是为了换来接班人的成长,要子子孙孙一代又一代人的坚持不懈的打豺狼,也就是革命,一直到把豺狼消灭完。


萧武


除了那些被影迷所乐道的各种隐喻,直男审美,荷尔蒙,熟女,屁股,自行车,环轨镜头,春秋笔法等等。刻奇化,也是姜文电影世界里最具标志性的元素之一。

民国时期的北平,鱼龙混杂,乱相丛生,更加是刻奇的最好时代。姜文在与许之远的对话中说,侠隐的世界就像是“李小龙进了卡萨布兰卡”。

如果能够接受姜文的这种刻奇表述,那自然就能很容易理解并爱上姜文的所有作品。

姜文作品中刻奇化的展现体现在台词,色彩,人设,地域风貌,间离效果,以及奇观性等等。

台词上,贯彻而来的仍然是姜文的典型式语言特色。不管是北京话(《阳光灿烂的日子》《太阳照常升起》《邪不压正》),还是唐山话(《鬼子来了》),或者四川话(《让子弹飞》川话版),台词之间都是话赶话的设置。这种设置如同姜文作品的另一标志快速剪辑一样,可以对观众进行引领式的催眠。这种对话状态本身也是一种奇观展现。

色彩的使用,是姜文作品的又一特色。《阳光灿烂的日子》中无处不在的一抹旧日色彩,配合上胶片独有的拍摄效果,二者相得益彰。《鬼子来了》的黑白影像处理,其色彩选择便是与电影内核相协调的。《太阳照常升起》里的色彩绚丽更是完成了一次斑斓世界的建构,同样是与影片略显魔幻色彩的特殊时代的一种外化表达。《让子弹飞》再次以明快亮丽的色彩为主,细致分析,里面的构图层次也格外讲究,与影片中人物的错综关系相辅相成。《一步之遥》里配合十里洋场的民国上海,色彩再一次融合在主题之中。到了《邪不压正》,民国的北平,灰色成了主调,既是城市属性的呈现,也暗合了李天然蓝青峰一众人物的灰色命运轨迹。

人设的刻奇化更多是体现在一些配角上。《阳光灿烂的日子》中大院门口的傻子。《鬼子来了》里的一刀刘,以及瘫在床上只会蹦一句台词“我一手一个掐巴死俩刨坑埋了”的大爷。《太阳照常升起》里不知到底是死了还是根本不存在或者还活着的李叔。《让子弹飞》里搓麻将的老头,姜武饰演的教头武智冲,胡军饰演的假麻子。《一步之遥》里的勾姐,以及牛犇饰演的老者。《邪不压正》里,就是史航饰演的潘公公了。这些人物的一个显著特色,都是其存在与电影的主题关系都不大,凸显了都是一种趣味性,但是如果少了他们又不行。《邪不压正》里,潘公公如果不存在,后面剧情中巧红骑摩托车的出现戏份就会突兀。至于被大家所诟病的潘公公的台词部分,同样也是一种刻奇化的呈现,如同充斥在姜文其他影片中那些人物的游离电影之外的那些台词,后来却成了经典的语录,为影迷所津津乐道。

地域风貌在姜文电影里,同样也都是作为奇观来展现的。《阳光灿烂的日子》里记忆中泛黄的北京,《鬼子来了》里黑白影像下斑驳陆离的乡村,《太阳照常升起》里红色的云南地貌以及浮动的草坪,《让子弹飞》里临水而起的鹅城,《一步之遥》里华灯结彩的上海,《邪不压正》里李天然如履平地的北平屋顶。

间离效果一以贯之在姜文的所有作品里,是一种故意为之的电影手法。其意义自然也是刻奇化的存在,用来丰富影片的趣味以及多义性。这种手法在姜文的电影里就不胜枚举了,不再一一具例。

奇观性,如前所述,姜文的作品里故事都不复杂,所以故事性的奇观基本不存在。其奇观性往往都是集中在前文所述的几个要点里。

观看姜文作品,带着这样的思考与角度,才能获得一种全新的乐趣,自然也就不会有如坐针毡之类的感触。

姜文作品的大乐趣不在于一个精彩绝伦的故事,而在于那些边角料。电影作为一种表达手段,本身也就是一种表达工具。故事自然不是姜文主要想讲的,而是故事之外独属于他的人文思考以及他对世界的解读。

所以,想看一般常规类型片的,听我一句劝,您呀,最好还是甭凑这份热闹了。



罗夏电影日记


其实,《邪不压正》的故事很清晰。为什么有人看不懂?主要原因在于《邪不压正》表面上讲的是李天然复仇的故事,但背后更大的局是由姜文扮演的蓝青峰攒起来的。因此,我们就要从蓝青峰这个角色入手,围绕他所展开的人物和情节深入分析,电影鲨特别为《邪不压正》制作了一张人物关系图谱,看懂了这张图你就看懂了这部电影:



当然,姜文的电影从来都是干脆利落,节奏紧凑,信息量也非常大,因此在观影过程中你很容易就会错过一些重要情节。建议你在看电影之前,先大概了解下故事背景,电影鲨相信这点儿剧透不会影响到你的观影体验。毕竟电影就是种时间的艺术,一旦入戏,体验的过程是很爽快的。


据说《邪不压正》上映以来,有很多人听说电影不好理解就不想去看了,如果你真的喜欢电影的话,这实在是很可惜的一件事儿。电影鲨强烈推荐大家都去电影院里看这部姜文导演的新作《邪不压正》!!!


现实太无趣

电影有意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