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石成綠」讓秦嶺再換新顏

渭南日報全媒體 記者 杜中振 李二娟

夏日,下午。76歲的王寬民坐在藤椅中,雙手搭在柺杖上,看著眼前由灰白變成翠綠的秦嶺山坡,心裡那個舒坦,自不用提。

這裡是華州區柳枝鎮南關村,秦嶺北麓的一個村子。王寬民記得,上世紀五六十年代,家門口這秦嶺,就開始了開採。改革開放以後,採石企業更多了,算一算,家門口的,兩邊的,大大小小就有八九家。開山、採石,炸石聲、粉塵汙染、山體滑坡……收入增加了,但生態環境卻遭到破壞。

“点石成绿”让秦岭再换新颜

南關村,只是秦嶺北麓一處開採點。事實上,採礦技術、設備落後,採富棄貧,濫採亂挖,致使秦嶺北麓“遍體鱗傷”,植被覆蓋率銳減,有的山體甚至被削掉一半,形似峭壁。記者從華州區國土資源局瞭解到,2015年採石行業所有證照全部註銷,所有設施設備拆除到位。緊接著,就是恢復治理工作。

如何徹底改善秦嶺北麓沿線生態環境,成為當務之急!如何結合當地氣象、水文、土壤植被等實際情況,選用一種技術成熟、成本低廉、易於推廣的治理工藝,迫在眉睫!

考察、調研。高次團粒溼法噴坡技術,進入視野。這種技術,是在客土材料里加入植物種子和其他必要材料,製成生育基盤。這種“人工土壤”,風吹不走,雨衝不掉,防止水土流失。

專家認為,這項植被恢復技術可有效解決裸露岩石坡面植被恢復難題和水土流失問題,具有較高的推廣應用價值,被稱為神奇的“點石成綠”快速恢復植被技術。“近的韓城市,遠的山東、河北、河南等10省區30多個城市已經應用實踐,植被恢復效果令人滿意。”市國土資源局地環科工作人員說道。

治理思路:先試點,再推廣。記者從華州區國土資源局瞭解到,試驗點選在離310國道約1公里處,可視範圍最近。試驗點屬於“三高面”,即高寒、高旱、高陡邊坡,具有代表性,路、水方便,不影響附近群眾生產生活。

秦嶺北麓柳枝鎮張橋村南側廢棄礦山邊坡綠化試驗點項目,今年3月實施,5月完工。經過清理坡面危巖、綁紮柔性植生帶、錨釘掛網、噴坡、養護5個程序,治理面積約5000平方米,總投資100萬元。

“点石成绿”让秦岭再换新颜
“点石成绿”让秦岭再换新颜“点石成绿”让秦岭再换新颜
“点石成绿”让秦岭再换新颜“点石成绿”让秦岭再换新颜
“点石成绿”让秦岭再换新颜“点石成绿”让秦岭再换新颜

這些植物適合在秦嶺北麓生長,有刺槐、紫穗槐、檸條、胡枝子、荊條、狼尾草等。“三分施工七分養護,後期養護工作是工程能否成功的關鍵。從目前養護看,植物長勢良好。養護工作為兩年四個階段,目前已進入第二個階段,每天早晚各澆一次水。”負責養護工作的吳球賓介紹道。

邊坡下,是一塊不大的平地,可以歇腳、停車,周邊生長著格桑花。攀登石階,放眼望去,邊坡上草木鬱鬱蔥蔥高約20釐米,灌木、喬木三五十釐米。波斯菊、多花木蘭,開著星星點點的黃色、藍色花。

秦嶺北麓柳枝鎮張橋村南側廢棄礦山邊坡綠化試驗點項目,是通過固土植生和養護,營造出以灌木為主、草本為輔,以及鄉土和外來物種結合的稀樹灌草叢生植物群落,控制水土流失、減少地質災害、綠化山體和恢復礦山生態,實現生態景觀的和諧統一。

秦嶺北麓柳枝鎮張橋村南側廢棄礦山邊坡綠化試驗點項目的試驗成功,加快了我市秦嶺北麓礦山地質環境恢復治理工作的進程。目前,第二個點,柳枝鎮南關村永慶寺南側廢棄礦山已展開治理。第三個點,正在籌劃中。

“草木蔓發,春山可望。”山青、水淨、坡綠的秦嶺北麓,指日可待!“空山新雨後,天氣晚來秋。明月松間照,清泉石上流。”那遠山如黛,近水如煙的秦嶺美景將會重現在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