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張秀時,1938年10月9日出生於遼中縣,1964年畢業於魯迅美術學院中國畫系。遼寧美術出版社副社長、副總編輯、《美術大觀》月刊主編。長期從事從事美術創作及美術編輯工作,出版年畫、連環畫、宣傳畫、兒童讀物等數十件。現為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中國美術家協會年畫藝術委員會委員、中國出版工作者協會年畫藝術委員會委員、遼寧省美術家協會副主席、遼寧省年畫研究會會長、遼寧省政協委員。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上世紀80年代,張秀時(合作)創作的年畫《人民功臣》在社會上引發了轟動。這幅畫記錄了一個大時代歷史風雲的史詩性作品,對當代的九大元帥以比較宏觀的正面形象的把握與再現(當時受客觀形勢所限,另一大元帥林彪沒有描繪)並因此成為史詩性年畫作品的主要構架。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人民功臣》無疑是有史詩性的追求。張秀時以浪漫的表現手法展現了九大元帥被受勳之後的意氣風發。以歷史人物所反映出來的藝術美似乎已是不爭的共識,因為歷史人物九大元帥是人們心中的偶像,張秀時用畫筆呈現了藝術詩境之“境”。而傳統年畫創作上還沒有表現這一繪畫題材,但《人民功臣》卻頗為不同,雖然年畫的相當一部分是九大元帥騎馬的場景,它無疑是畫家根據想象創作的。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我認為,張秀時以年畫形式對老一輩革命家進行了積極主動的深度開掘。這種開掘主要沿著精神層面進行:重新尋找老一輩革命家英雄業跡,用當代繪畫觀念去表達他們,使元帥們成為激勵後人一種獨特的精神象徵,張秀時塑造的《人民功臣》是對九大元帥的生命偉力的張揚和對民族精神的呼喚,為今天我們重鑄民族形象提供了一種參照。張秀時把元帥們凝固的業跡用年畫形式注入我們這一代人新鮮的血液,讓元帥們的業跡放射出燦爛的光輝。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作為一位有著年畫創作經驗的張秀時,在上世紀六十年代曾創作了《場院上》,張秀時把北方農村收穫季節的一個場面描繪的栩栩如生,活色生香,傳神。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張秀時以一個“農民的兒子”式的心態,深入農村和農民,飽含感情地塑造了《場院上》的農村婦女們形象。這些農村婦女們形象的最大特點,就是動勢生動,逼真,細膩,豐富,這些農民形象身上的浪漫和理想色彩,本色真實,令人信服。重要的是張秀時採用了“平視角度”,即他在觀照的描繪農民時,以一種平等的態度,平行的位置來對待他的表現對象,這種創作角度消除了畫家同農民的隔膜,拉近了畫家同農村婦女們的距離,使張秀時塑造的農村婦女們更加真實、鮮活、豐滿,具有生活自身的原汁原味。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回到熟悉的生活,回到真實的民間,無疑是張秀時創作上的明智選擇。但這條年畫創作路子卻是格處難走的。它需要張秀時在生活積累、人生體驗、藝術表現等方面達到相當的境界。張秀時相繼創作了年畫《敬老圖》,《請喝一杯酥油茶》。張秀時還創作了一系列年畫,包括《關羽戰長沙》《十五貫》《岳飛傳》。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歷史和文化給了張秀時年畫創作積澱了一種濃厚的“精神底色”。而這正是張秀時年畫創作的魅力和價值所在。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程義偉,遼寧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所長、美術研究中心主任。遼寧省美術家協會理事,瀋陽書畫院簽約畫家。曾著《瀋陽當代美術史》《遼寧當代美術史》《韋爾申油畫創作研究》《遼海文化鏡像——遼寧當代文學美術研究》《遼寧文化藝術形態與精神重構——以宋惠民、韋爾申、白國文為例》《周衛油畫創作研究》《黑土畫魂——白國文的藝術與人生》《張建新梅花藝術研究》《李連志藝術創作研究》等。

共和國元帥情懷:張秀時


東道網絡——東道文化藝術:有態度的文化推廣平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