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多多的火爆,从侧面揭示了我国中下层人民贫困的现状

今年7 月 26 日晚,用一分钱在拼多多上抽中一台 iPhone X 的幸运用户代表拼多多在纽约敲钟;与此同时,来自北京的同样是拼多多用户的一家五口,代表拼多多在上海中心大厦按下敲钟按钮。在上海和纽约两地同时敲钟,拼多多以股票代码“PDD”在纳斯达克上市。

拼多多的火爆,从侧面揭示了我国中下层人民贫困的现状

上市当晚,年仅 3 岁的拼多多股价很快上涨 40% 并维持一整天以 26.7 美元/ADS(+40.53%)收盘。盘后交易,拼多多继续上涨,以 351 亿美元的市值结束首日,相当于 2/3 个京东。这条路,阿里巴巴耗了 15 年,京东费了 16 年。

△数据截止至 2018 年 8 月 1 日

百度指数 7 天内数据显示,“拼多多”搜索指数整日日均值达 92,697,整体同比上升 113%,7 月 27日(上市后的第二天)搜索指数达 134,854,为近 30 天内最高值。

7 月 31 日,受美股整体下行的影响,拼多多股价一度大跌 8.6%,收盘时涨幅 0.4% 至 22.59 美元。

同日,在拼多多联合创始人回应了近期热点后,不在采访名单的黄峥突然出现,与媒体聊了近 3 个多小时,这是黄峥表态近期的拼多多舆论风波是一场“有预谋的恶意攻击”之后,第一次花这么长时间亲自和媒体沟通。

1

是有预谋的恶意攻击?

还是对售假的无法容忍?

有人调侃说,好不容易实现视频会员自由,但没想到还是逃不过拼多多的广告。是的,无论是综艺节目冠名,还是世界杯,无论是视频贴片还是内容植入,无论是线上视频网站还是线下电视台,拼多多都在钻着各种缝隙挤入你的视野里。

用黄峥自己的话说,2017 年下半年开始大量投放广告是为了让用户觉得拼多多不是骗子。

只是讽刺的是,上市前后的这几天,拼多多就一直被围在舆论漩涡的中心。在黄峥希望与媒体“坦诚沟通”前,人们就编着各种段子谴责其平台出售假冒、非法以及与网上描述不符的产品:

“以下品牌恭祝拼多多成功美国上市:小米新品、松下新品、蓝月壳、怡怡瓜子、老于妈、粤利粤、雷碧、康帅傅、娃娃哈、大白免、太白兔、七匹狠、绿剪口香糖、可日可乐、必相印纸巾,abidas、adidiaos服饰。(排名不分先后)”

“拼多多,我就觉得挺好的,在天猫和京东我都会担心买到假货,在拼多多我就不用担心,因为买到的肯定是假货。”

“拼多多,拼多多,拼的多,假的多、拼多多一个三亿人在用的假货APP。”

此外,被侵权的品牌也纷纷举起了法律武器:

在进入国际市场之前,尿布制造商“爸爸的选择”(Daddy’s Choice)向纽约的一个联邦法院提起商标侵权诉讼,诉讼书中称,拼多多在知情的情况下允许标有该公司商标的假冒产品在其平台上销售;

而在拼多多上市后,作为指责拼多多销售假货的第一家公司,深圳创维-RGB电子发布声明称,针对拼多多购物平台出现大量假冒创维品牌的电视产品销售的问题,公司正与拼多多交涉,要求其即日停止所有假冒创维电视产品的展示及销售活动。

声明更列出了“拼多多”平台上部分假冒创维品牌:创维先锋、创维云视听TV、创维嘉、创维美、创维酷酷、创维云视听、创维e家、创维等。

而对于假货问题,拼多多联合创始人达达、CEO 黄峥在回应中称,由于客单价较低的原因,真正能够被定义为假货的量肯定比媒体想象的要少。但他也承认,拼多多在山寨品牌上做得不够好。

此前自媒体文章《拼夕夕的上市让历史倒退了二十年》引起热议,黄峥直言“看标题像是在扣帽子,好像那些山寨货是因为拼多多才存在似的!”但实际上,这些东西大家都在卖,只是拼多多比较便宜罢了。

2

撑起年仅 3 岁的拼多多上市

之路的 3 亿人有你吗?

有网友存疑“下过拼多多,确实没有购物的欲望,几个亿的用户到底是怎么来的?”

而在恒大研究院的一份报告中显示,拼多多已成为电商领域新一代运营模式的代表,成立 3 年跻身国内前 3 大电商平台。活跃买家数从 2017 年第一季度的 0.68 亿快速增长至 2018 年第二季度的 3.44 亿。

另外在上市当日的采访中,黄峥说:“拼多多一大半靠运气,不是靠一个团队纯努力、纯凭经验就能搞出来的。你今天看到的是一种匪夷所思的增长,爆炸式用户的增长,爆炸式商户的增长,甚至爆炸式的广告收入的增长都是大势推动的,单凭个人和一个小团队的力量是绝对做不到的。”

所以你看啊,拼多多不可思议的增长速度,真不是购买数据套餐赠送的。

在黄峥把上市敲钟的光环时刻交给自己的 3 亿用户时,另一头,一篇《拼多多的假货里,藏着最真实的中国》的文章轻易刷爆了朋友圈。

文章中称 80% 的中国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不超过 3000 元!摆脱喜大普奔的“障眼法”,回归一个赤裸裸的现实:平均数容易“被平均”,中位数更能反映数据的一般水平。

这啪啪打脸可不是瞎恐吓,数据来源也是一清二楚:

国家统计局在 2018 年 2 月 28 日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201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显示,2017 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 25974 元,中位数是 22408 元。

《公报》还将全国的收入细分为五等分,我们可以更直观地看到收入水平的分布情况,80% 的家庭,人均月可支配收入不超过 3000 元。

最开始,黄峥其实就讲过低线消费者的故事,也曾在采访中抛出“北京五环外人群”的概念。中国人口基数太大,我们似乎都习惯了中国社会的缩影只在北上广,习惯了中产的崛起和“消费升级”,习惯了中国是一个奢侈品购买力最强大的国家。

只是我们不知道,与之相反的还有一个更为庞大的数字,代表了低层消费人群,很讽刺,穷人一直都在,五环之外媒体不关心,拼多多却把这群人拉进了资本市场的视野。

有的人为了生活,走上了负债累累的道路,有的人为了生存,走上了用拼多多的道路!

3

拼多多现象下的警报:中下层确实没钱了

2018 年,内地消费已经拉响警报;2010 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实际增速为 15%,到了今年上半年,增速已经跌破了 10%;2013 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 8.1%,今年上半年只有 6.6%,低于同期 GDP 增速。老百姓买房没钱了,经济下行了,反倒成就了拼多多。

面对潮水般的拼多多假货指责,有人抨击“你们为什么不买正品呢?你们怎么能买假货?你们都瞎么?智商税交了都分不清正品么?真的差那点钱么?”

但是穷人,都在拼多多上买东西了,还在意真假吗?看着几年都没有涨过的工资,看着每年都在涨的社保公积金和年龄,看着教育、医疗、住房、养(自家)老(人)都争抢着稀释自己那微薄的薪资,只能天天盼着家人健健康康别生病,老了子女买房别来动我的养老金…我感觉自己开始是那个需要别人帮忙砍一刀的那个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