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特、沃爾沃要直接跨越到L4,自動駕駛的處境越發尷尬?

福特、沃爾沃要直接跨越到L4,自動駕駛的處境越發尷尬?

談到自動駕駛,很多人都知道目前實現量產最高級別的是L3,代表車型為奧迪A8,世界上很多東西都需要經歷階梯性的發展,從出現開始不斷完善到成熟,自動駕駛技術也從L1、L2發展到現在的L3,有了A8的先例,L3理所當然成為很多主機廠的目標,而相反的是,福特和沃爾沃卻公開表示將放棄L3,選擇從L2直接跨越到L4。

福特、沃爾沃要直接跨越到L4,自動駕駛的處境越發尷尬?

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按福特的話來說,L2是輔助駕駛,駕駛主體是人,L4是全自動駕駛,駕駛主體是汽車自己,L3剛好夾在中間,是很模糊的一級。很多人聽到福特、沃爾沃這樣的決定後就有話要說了:你這莫不是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

群眾的說法也有一定的道理,就像以前的移動、聯通、電信通訊三巨頭,如果你在3G領域已經取得成就,而我的還在調試階段,那我乾脆就直接做4G得了。福特、沃爾沃的做法有相同也有不相同,一方面奧迪的確是將L3率先量產了,這點無話可說;而另一方面,L3確實是很尷尬的一環,因為在L3中,沒有明確限定什麼時間段由誰來駕駛車輛,這也就導致不能給駕駛員和車輛進行一個清晰的責任劃分,放棄L3也是情理之中。

福特、沃爾沃要直接跨越到L4,自動駕駛的處境越發尷尬?

事故責任劃分

這一點很有討論的必要,如果駕駛員駕駛一臺L3級別汽車上路發生事故了,那麼責任如何判定?你說是人的責任,好像不科學,因為事發的當時駕駛員可能完全沒碰方向盤和油門,這不是人為直接導致的;而如果說是車輛的責任,那也不合理,因為車子又沒有完全接管人來全程自動行駛,駕駛主體依舊是駕駛員,那怎麼辦,找廠家賠?還是平均分擔責任?難怪有專家稱L3是法律的噩夢。

福特、沃爾沃要直接跨越到L4,自動駕駛的處境越發尷尬?

落地價格高昂

就拿L3來說,為什麼要放棄它?那是因為即使是量產了,以現在的技術和造價也不能很普遍的用到大多數家用車上面,就像奧迪A8這樣的百萬級旗艦轎車,有多少群眾能夠消費得起?對於自動駕駛來說,如果沒有高級的設備,就只能通過程序來彌補,然而再複雜、再科學的算法,沒有高精設備的輔助也應對不了多變的實際駕駛情況,實現L4可能是五年、十年也可能更長,在技術突破的同時,還要求造價降低,放棄L3可能等得到成本下降的那天,但想要直接到達L4還受其他多方面的影響。

福特、沃爾沃要直接跨越到L4,自動駕駛的處境越發尷尬?

“從高到低”的方法是否科學?

當然也有不走尋常的,例如谷歌,他的邏輯是直接實現L5最高等級的自動駕駛,在技術成熟後再下放到L4、L3等,所以我們看到谷歌的試驗車大多是完全自動駕駛的,這樣的模式有點像BBA的技術下放,以奔馳為例,頂尖技術先在自家旗艦S級上使用,然後再逐漸下放到E級、C級,這套模式用在自動駕駛上是否科學還很難說,畢竟自動駕駛技術要謹慎得多,逐級向上依舊是最穩妥的方法,所以國內的長城、奇瑞、長安包括新興勢力小鵬汽車還是以實現L3為目標,畢竟自動駕駛還有很多需要完善的地方。

福特、沃爾沃要直接跨越到L4,自動駕駛的處境越發尷尬?

自動駕駛任重而道遠

說到底,自動駕駛畢竟不是一個可以單獨存在的東西,它需要多方面的配合,尤其是要結合不同國家、地區的情況,就以中國來說,中國目前的定位精確程度大約是3到5米,而歐洲、北美地區的國家可以精確到1米,這一兩米的差距是很重要的,如果一臺以歐洲定位精度為標準的汽車進口到中國,那麼後果可想而知。再有就是不能忽視與國內企業的結合,畢竟還是一個本土企業最瞭解自己國情,自動駕駛汽車是永遠離不開國情的。

福特、沃爾沃要直接跨越到L4,自動駕駛的處境越發尷尬?

最後是立法問題,雖然相關部門已經開始討論這個事情了,但要實踐起來還是非常困難的,涉及到的點也非常多,駕駛員、機器、主機廠都需要以多個方面去分析,所以不管是L3還是L4,自動駕駛依然任重而道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