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四萬億資金放水」來襲的背後:大膽猜想,小心求證

並不像08年金融危機時政策明確出撥款4萬億來刺激中國整個經濟反彈。

這次的資金釋放只是拋出一點點信號,貨幣政策將會由收緊再度轉向為寬鬆,以便應對這個疲軟的經濟。而政策裡也並沒有公開說要投入多少萬億。

但別忘了一句話:大膽猜想,小心求證。

7月份時有市場兩個比較明顯的信號,一個是7月23號央媽以一年期“中期借貸便利”(MLF)的方式,一次性投放了5020億元的資金,所謂“中期借貸便利”(MLF)指的就是某些商業銀行或者政策性銀行以自己所擁有的高等級信用債券為抵押品,向央媽借貸。自從2009年“中期借貸便利”的金融工具創設以來,投放5020億元是有史以來單筆資金最大額。

另外在7月上旬的時候,還有一次為“定向降準”,也就是商業銀行減少了存款在中央銀行的比率,這也叫存款準備金,是用來應付不時之需的。那麼商業銀行減少了在央行的存款比率後,他們就會有更多的錢拿去放貸了。但是這次的“定向降準”而釋放出的流動性是有指定的用途,就是資金只能服務於債轉股和中微小企業貸款。

有媒體估計,今年的幾次的降準及降低銀行存款的準備金比率,再加上“中期借貸便利”的金融工具,央行所釋放出的資金總量已經超出了四萬億,所以叫做“新版西萬億”。

同時行業內人士還估計,下半年的貨幣政策還會繼續放寬,會繼續開閘放水。

央行的這一系列措施意味著什麼呢?

大意就是全國的各個行業都缺錢了,流動資金緊張,如果繼續採取收緊的金融政策,就是企業融資的困難因借不到錢,導致到期債務還不上,帶來企業的倒閉潮、失業率飆升,也逐步會蔓延成經濟危機的風險,所以央行只能繼續採取寬鬆的貨幣政策來刺激信貸。

之前為什麼要收緊信貸呢?其實也就是為了控制企業債和地方性政府的債務規模,避免出現債務雪球越滾越大的情況,之前所有的企業都習慣了舉債經營,借錢的時候沒有想到還錢,大家都是借了新債還舊債,拆東牆補西牆,但這種玩法始終會讓債務的窟窿越補越大,這個窟窿大到一定程度的時候,就會有債務到期償還不了的現象。

可問題又來了,為什麼總得借新錢還舊債呢?企業就不能踏踏實實的掙錢還債嗎?把自己的債幅控制在一個合理的範圍呢?

這個問題就得回到2008年金融危機的時候說起,政府的4萬億強刺激的政策裡,資金主要去了三個領域:第一個是鐵公基(鐵路、公路等大型基礎設施建設);第二個是房地產;第三個就是鋼鐵建材等高耗能產業。

結果呢,相繼出現了三大過剩現象。

第一、道路修了扒、扒了再修,重複投資,其實正是基礎設施過剩的表現;

第二、巨量的房地產庫存;

第三、鋼材等行業的產能過剩。

這幾大過剩又彙集成一個結果,要麼是投資的收益週期很長,要麼是效益過低,典型的就是鋼鐵建材類。那麼,債務到期後還債就成了很大的問題,行業並沒有產生足夠的利潤去還債,所以就只好借新債還舊債。

理論上講,這些吞噬資金的行業本身效益就低下,銀行卻還能繼續給他們貸款,這也是迫不得已。如果不給這些企業貸款,這些行業的資金鍊隨時都可能斷掉而導致倒閉、失業潮現象。所以政府也犯難了,思來想去,就只能先救眼下。

這一次的放水措施跟以前不同,在政策操作上的手段更加精緻一些,比如頻繁使用“定向降準”,規定資金的去向,以及通過MLF(中期借貸便利)金融工具給指定的銀行注資,這些銀行必須得提供高等級信用證券作為抵押品,以後這些商業銀行想贖回質押品,就必須把錢還給央行。

那麼問題又來了,這種逐步放水的方式能不能緩解企業們的債務危機呢?

對於很多一家火燒到屁股的企業家們來講,這種規模的放水還是拯救不了企業,這就涉及到了企業的債務危機潮了。

上週,A股的房地產版塊的第一顆大雷已經引爆了,就是一個叫做“中弘股份”的公司,這家公司有40億元的到期債務無法償還,老闆跑路,而A股的股價跌到了1元,這也是迄今為止房地產版塊裡最慘的一個。

上海有一家集團公司近期宣佈有20億元的超短期融資,不能按照承諾還本付息,構成了債務違約。

房地產和能源這些資金密集型行業,現在比較普遍的就是企業們在繼續的籌措資金,不讓資金鍊斷掉。今年上半年,各大門戶網站也頻頻發佈警告,中小型的房地產企業今年恐怕會迎來一個債務違約的高峰。

目前,央行放水的規模還不能滿足所有有資金需求的企業,原則上是先保住的是國有企業,再然後是政府看中的某些行業、某些有前景的企業,比如前不久受到美國重罰的“中興通訊”。

現在政府正處於一種掙扎的狀態中,想保住一批企業,不讓企業的資金鍊斷掉,同時還要控制資金放水的規模和節奏,又必須實時控制社會整體的債務規模,所以目前是處於既想繼續放水又不敢大放水的為難中,而現在的貨幣寬鬆政策或許只是一種權宜之計。

這種權宜之計也必然帶來兩個結果:

一是精英階層的矛盾激化,所謂的僧多粥少,為了爭奪有限的金融資源,這些陷入債務危機的企業們和有些內部的利益關聯者,就免不了會有激烈的爭奪和擠壓。

二是這個危機一定也會蔓延到吃瓜群眾身上,近段時間的民間金融大規模爆雷現象,從6月份到7月份,大批網絡借貸平臺和私募基金出現了兌付違約,其實也正是他們所投機的那些以為很有背景的產業,以為很有背景的項目,出了問題,才使P2P集資平臺的資金沒辦法回籠,也就沒辦法兌現給投資者的彙報了。

隨著這一輪的民間金融爆雷潮和跑路潮,最慘的就是中產階級的財富,在無形中被蒸發了一撥。

現在這個新版的四萬億計劃又來了,貨幣投放的增加,抬升了通貨膨脹,侵蝕人們的購買力,就像一個人剛剛受傷失血還沒恢復,結果又來了一場流感。偏偏這個時候,還有中美貿易戰。在整體經濟都不景氣的大環境下,最直接的體現就是影響到人們預期的收入增長,人們除了對著空氣罵幾句外,也別無他法。

現在的中產階級心裡的“穩壓器”就只剩下房子了,因為城市的大部分資產是拴在房子上的。那些P2P爆雷、基金打水漂對於家庭資產損失還是有限,如果房價一旦出現大幅下滑,那真的就會排隊去跳樓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