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再加码,家长们长点心吧!

【教育寄语】

关于教育的见解,千差万别,可是扼要地区别起来,也很简单。大致可以分为相反的两派。就教育的目标说,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工具,另一派希望受教育者成为人,独立不倚的人,不比任何人卑微浅陋的人。——叶圣陶

教育部再加码,家长们长点心吧!

教育部:严禁提前教授小学内容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发布《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通知》指出:一些幼儿园违背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认知特点,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强化知识技能训练,“小学化”倾向比较严重。

《通知》明确规定五大治理任务:1.严禁教授小学课程内容,对于提前教授汉语拼音、识字、计算、英语等小学课程内容的,要坚决予以禁止。社会培训机构也不得以学前班、幼小衔接等名义提前教授小学内容,各地要结合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予以规范;2.纠正“小学化”教育方式;3.整治“小学化”教育环境;4.解决教师资质能力不合格问题;5.小学坚持零起点教学。

国家对存在“小学化”倾向的幼儿园限期整改,并视具体情节追究校长和有关教师的责任。

“小学化”引起的一系列副作用,从伦理角度、生理角度、人格塑造角度以及兴趣爱好角度,都对幼儿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严重违背儿童成长及教育规律。

可以说,本次教育部《关于开展幼儿园“小学化”专项治理工作的通知》的发布,是我国素质教育道路上的一次实质性飞跃。

教育部再加码,家长们长点心吧!

关于素质教育的探索与改革

关注幼儿身心发展,落实素质教育,国家一直在探索与改革中。

早在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要贯穿于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高等教育等各级各类教育, 应当贯穿于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等各个方面。”这是对初始阶段素质教育界定范围的重大突破。

在幼儿教育方面,2012年,教育部出台的《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素质教育一直以来在社会上颇有争议。有人大力支持儿童减负,创新学习,快乐生活;有人指责国外素质教育梦碎一地,而我国在应试教育大环境下,素质教育更是流于形式,有名无实。

然而,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刺激,国家教改的全面升级,学科结构与比重发生巨大变化,素质教育重要性得到提高。

教育部再加码,家长们长点心吧!

教育转型,你还在“拔苗助长”吗?

其实,“小学化”并非新鲜话题,近年来,幼儿园、校外培训机构不断推出“幼小衔接班”,强化学龄前儿童对小学课程的学习训练,小学入学测试题目严重超纲,由此,导致家长群体认知产生偏差——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

前段时间看到一篇上海教授描述自家外孙幼升小的新闻,大意就是父母为了让孩子进入最好的小学,对刚三岁的小孩开始了“牛蛙模式”的培养计划,狠下心来牺牲掉孩子休息娱乐时间,报名了各种“幼小衔接班”。

孩子每一天都被跨年龄层的知识填满,被高计量、高添加的饲料催着长大。最后很不幸,小孩由于长期压力导致幼儿抽动症,在最有希望上的著名小学的最后一轮面试时,出现不自主挤眉弄眼、耸肩等症状,最终被学校拒绝。父母虽然都揪心孩子的健康,但更伤心失去了进入名校的机会。

此类新闻层出不穷。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城镇化稳步推进,大城市中等收入群体的规模迅速扩大,而最优质的教育资源永远是稀缺的。僧多粥少的现状,让人们不得不去争夺有限的资源,竭尽全力对孩子进行投资,于是竞争不断白热化,“起跑线”一再提前,学业竞争从高中不断提前直至幼儿园。

父母为了孩子升学,无视儿童成长规律和接受能力,对孩子进行拔苗助长。殊不知,童年之所以可贵,并非在这个时间学会最好的东西,而是让最好的东西能延长时间。

教育部再加码,家长们长点心吧!

​如今,国家越来越重视素质教育,社会也越来越需要全面发展的人才。作为家长,你还在“拔苗助长”吗?

哲学家卢梭认为:“大自然希望儿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儿童的样子。如果我们打乱了这个秩序,我们就会造成一些早熟的果实,它们长得既不丰满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会腐烂。”

就让我们尊重儿童发展规律,还孩子一个幸福快乐的童年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