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寫的一首詩有李清照的遺風,讚嘆虞姬和項羽的悲壯人生

林黛玉寫的一首詩有李清照的遺風,讚歎虞姬和項羽的悲壯人生

陳能雄/文

李清照是宋代婉約派詞人,文辭婉轉清麗,含蓄纏綿。她情感細膩,對大自然一草一木都飽含深情,感嘆它們的盛開與凋落,詩詞中有“綠肥紅瘦”之類的傷春悲秋之句。李清照經歷家國離亂,感悲身世悽苦,詞間字裡流露出寂寞冷清之意。她在《聲聲慢》中寫道:“尋尋覓覓,冷冷清清,悽悽慘慘慼戚”,詩中的疊詞如層層湧動的心波,道不盡纏綿哀傷的愁情。

林黛玉寫的一首詩有李清照的遺風,讚歎虞姬和項羽的悲壯人生

總覺得小說《紅樓夢》中的林黛玉與李清照有不少相似之處,兩人的性格都多愁善感,詩詞風格都屬於婉約派一路的。林黛玉從小父母雙亡,遠離家鄉,常有寄人籬下之感。她所寫的《桃花行》中反覆出現“桃花”、“淚”等字詞,層層渲染出花淚繽紛的氛圍,一字一句凝結著她的血淚。賈寶玉讀其詩稿就知道是出自林妹妹之手,不禁眼淚盈眶,只有經歷人生離喪的人,才會作此傷悼的哀音。

可是,唯美哀傷的詩詞並不是李清照和林黛玉的唯一標籤,她們也有滿懷豪情的時候。李清照寫過一首慷慨激昂的豪放詩《夏日絕句》:“生當作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這首詩大異於李清照平常的寫作風格,記得我最初是在語文課本里讀到這首詩的,感覺詞句簡單樸實,不事雕琢,但直抒胸臆,擲地有聲。李清照生逢亂世,金兵大舉入侵,宋朝軍隊節節敗退,南渡建立小朝廷,偏安一隅。

林黛玉寫的一首詩有李清照的遺風,讚歎虞姬和項羽的悲壯人生

李清照對南宋政權消極抵抗的方式極為憤慨,她聯想到英雄蓋世的項羽。當年,項羽在垓下一戰中全軍覆沒,他殺開一條血路,本可以渡過烏江,返回江東。但他寧可戰死沙場,也不願苟全性命,他長嘯一聲,殺回敵陣,最後拔劍自刎,血染烏江,結束了悲壯的一生。李清照覺得當時的宋朝軍民缺乏的就是項羽這樣的血性,如果人人都能像項羽一樣奮勇殺敵,又怎會任由金人鐵騎的踐踏呢?李清照的《夏日絕句》聯繫到當時的社會大變局,借古諷今,激起多少有志之人的共鳴,多少年來被人們反覆傳唱!

也許是項羽的英雄氣概給予詩歌蓬勃的力量,這首詩一掃李清照往日婉約哀傷的詩風,令讀者熱血沸騰。而一向寫感傷詩句的林黛玉,也寫過一首豪邁詩,而且題材也是選自項羽英雄落幕之時,不過她所感嘆的人物是項羽身邊的虞姬。林黛玉在《虞姬》詩中寫道:“腸斷烏騅夜嘯風,虞兮幽恨對重瞳。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在這首詩中有英雄、美人、寶馬,“重瞳”就是項羽,傳說他的眼睛裡有兩個瞳孔,“虞兮”就是虞姬,項羽在垓下軍營中,與虞姬一邊飲酒一邊唱歌:“騅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此時項羽軍隊被漢軍重重包圍,四面楚歌,營帳外烏騅馬迎風嘶鳴……

林黛玉寫的一首詩有李清照的遺風,讚歎虞姬和項羽的悲壯人生

項羽深情地問虞姬該怎麼辦,虞姬隨即起舞唱和,她為了不讓項羽因牽掛自己而分心,拔劍自刎。多年來,虞姬跟隨項羽南征北戰,不離不棄,她對愛情無比忠貞,至死也沒有背叛項羽。在這一點上,虞姬比另外兩個名將要好上許多,他們就是詩中所寫的“黥彭”——黥布和彭越。黥布原名英布,原是項羽麾下的一員猛將,被封為九江王,後來轉而投靠劉邦,為漢朝建立赫赫戰功,最終卻因謀反罪被殺;彭越也是漢朝開國功臣之一,劉邦過河拆橋,殺害功臣,彭越落了個被剁成肉醬的下場。林黛玉的詩句:“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講的就是黥布和彭越背叛項羽,卻逃不過慘遭誅殺的結果,還不如像虞姬一樣為項羽而死,死得其所。

林黛玉寫的一首詩有李清照的遺風,讚歎虞姬和項羽的悲壯人生

《虞姬》是林黛玉《五美吟》中的一首,她對虞姬的堅貞品行無比欽佩,她在寫詩之時,在書房裡擺上菱藕瓜果等水果,點上爐香,以示對虞姬等古代奇女子的敬重之情。《紅樓夢》是一部講述眾多優秀女子的小說,通過賈寶玉的話來讚美純潔美麗的女子。在《紅樓夢》第七十八回“老學士閒徵姽嫿詞”中,賈寶玉寫了一篇長篇古風,讚頌林四娘英勇殺賊的感人事蹟,詩中有一句:“何事文武立朝綱,不及閨中林四娘”,講的就是滿朝文武竟然不如林四娘一個女流之輩。賈寶玉的這句詩與林黛玉的詩句“黥彭甘受他年醢,飲劍何如楚帳中”,都有“巾幗不讓鬚眉”之意,這應該也是小說要表達的主旨之一吧。

林黛玉寫的一首詩有李清照的遺風,讚歎虞姬和項羽的悲壯人生

李清照和林黛玉同是婉約詩人,兩人都是悽婉幽怨的女子,筆下的詩詞字字血淚,但她們也有俠骨柔腸的一面。李清照的《夏日絕句》和林黛玉的《虞姬》就是一個例子,一個讚揚豪氣干雲的項羽,一個讚歎忠於愛情的虞姬,熱情謳歌他們悲壯的人生。林黛玉寫的這首詩,有李清照《夏日絕句》詩的遺風,兩個才女的才情氣質是如此的神似,不僅寫婉約詩詞那樣細膩感人,就連豪放詩的題材和意境也是那樣的相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