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要立下无字碑?毛主席一语道出其真谛

众所周知,唐朝是中国古代最为强大的朝代之一,在这两百多年里发生了太多的传奇故事。唐朝与当时阿拉伯帝国并列为世界上最强盛的帝国,声誉远扬海外,与亚欧国家均有往来,唐朝以后海外多称中国人为唐人。而在唐朝,更是出现了我国第一个也是仅有的女皇帝——武则天。

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要立下无字碑?毛主席一语道出其真谛

对于武则天,从唐代开始,历来有各种不同的评价。唐代前期,由于所有的皇帝都是她的直系子孙,并且儒家正统观念还没完全占据统治地位,所以当时对武则天的评价相对比较积极正面。但随着时间的推移,特别是司马光所主编之《资治通鉴》,对武氏严厉批判。到了南宋期间,程朱理学在中国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轻女的舆论决定了对武则天的评价。譬如明末清初的时候,著名的思想家王夫之,就曾评价武则天“鬼神之所不容,臣民之所共怨”。

但不可否认的是,武后善治国、重视延揽人才,首创科举考试的“殿试”制度,而且知人善任,能重用狄仁杰、张柬之、桓彦范、敬晖、姚崇等中兴名臣。国家在武则天主政期间,政策稳当、兵略妥善、文化复兴、百姓富裕,故有“贞观遗风”的美誉,亦为其孙唐玄宗的开元之治打下了长治久安的基础,武则天对历史做出过巨大的贡献。

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要立下无字碑?毛主席一语道出其真谛

值得一提的是,武则天死后,在她的陵墓前竖起了一块无字碑。这就比较耐人寻味了,到了武则天这种级别的人物,无论是秦皇汉武,还是唐宗宋祖,他们都想着多让后人们看到自己的功绩,怎么会像武则天这样低调地用无字碑立于自己墓前呢?

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要立下无字碑?毛主席一语道出其真谛

后世对于武则天的这一举措议论纷纷,其中猜测最多的主要有这三种:

第一种:歌功颂德。有道是此时无声胜有声,武则天自认为是不可一世的奇才,她为天下的长治久安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因此,这小小的一块墓碑是无法书写自己的丰功伟绩,武则天也就自负地为自己竖起来一块无字碑。

第二种:维护道家统治。当时武则天崇奉道教,所以她为了维护道家的统治,避免儒家登台,杀了许多儒生,武则天知道许多前史都是由儒家来记载,为了不让儒家肆意报复与抹黑自己。所以武则天就立了一块无字碑,绝了儒家的念想。

第三种:自觉罪孽深重。武则天虽然在政绩上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是也不能掩盖其非常残忍的事实。她在称帝初期,大肆使用酷吏,打压自己的政敌,致使很多人无辜被杀,手上染满了鲜血;除了任用酷吏之外,这个女皇帝的私生活也十分混乱,身为皇帝一点都不觉得羞耻。

女皇武则天死后,为何要立下无字碑?毛主席一语道出其真谛

当然除了这三种说法,后世还有很多猜测,说法不一。毛主席谈到武则天立无字碑的事,是这样评价的:“武则天有自知之明,她不让在她的墓碑上刻字。有人分析其本意是功德无量,书不胜书。其实,那是武则天认识到,一个人的功过是非,不应自己吹,还是由后人去评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