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到艱苦地區該如何面對?這位老兵用生命詮釋了另一種高度

分到艰苦地区该如何面对?这位老兵用生命诠释了另一种高度

“八一”建軍節前幾天,一位名叫王繼才的老兵在江蘇省灌雲縣與世長辭。在此之前,他的身份是開山島哨所的所長,一位普通民兵。

從1986年起,他就受命守衛在這座黃海前哨孤島上。島上的條件惡劣、物資缺乏,除了他和妻子外再無他人,艱苦程度超乎想象。但王繼才把人生最美好的32年都奉獻在了為國守島上。他去世的消息經媒體報道後為億萬國人知曉,網上緬懷聲不斷。

分到艰苦地区该如何面对?这位老兵用生命诠释了另一种高度

王繼才是萬千邊海防戍守者中的一員。和那個叫開山島的條件差不多,中國的邊海防線上大多依然貧窮和落後,與繁榮和現代無緣。這些地方有一個共同的稱謂——艱苦地區。從建國伊始,就有一批又一批的青年人響應國家號召,抱著支援、建設和保衛邊疆的決心,從安逸的家鄉來到雪山大漠雨林海島,他們工作艱苦生活清貧,但他們的業績卻令國家可以心無旁騖地發展建設。

實事求是地說,今天的中國已與建國初期大不相同,社會的發展造就了多元化的價值觀:商界娛樂界的成功人士在鎂光燈的包圍下分外耀眼,在大城市、高平臺個人更容易成功成為了很多人的認識。在當下的網絡輿論中,去北上廣等大城市大機關被認為是成功人生的起點,而選擇去艱苦地區工作則有時會成為被嘲諷和挖苦的對象。

但王繼才在互聯網上廣泛受到的敬意告訴我們,奉獻精神依然是當今社會的主流價值認同。在中國發展這艘航船中,站在上層甲板的人們當然光鮮,但若沒有底艙那些水手們艱苦的工作,這艘大船是無法前進的。

分到艰苦地区该如何面对?这位老兵用生命诠释了另一种高度

網上報道說,開山島上王繼才升過的國旗先後有190多面,正是為了五星紅旗能夠每天迎風飄揚,這些戍邊人才有了“獻完青春獻終生,獻完終生獻子孫”的決心和勇氣。總得有人去選擇吃苦和奉獻,總得有人在默默無聞中承擔起這樣那樣的責任,才能支撐起國家的發展進步,也才有更多普通人成功的機會。

分到艰苦地区该如何面对?这位老兵用生命诠释了另一种高度

這種奉獻精神無疑更應該值得軍人堅守。軍人之所以是軍人,是因為這一職業必須要替國家和人民承擔艱苦和風險。軍人若不承擔艱苦,人民就可能遭受苦難;軍人若想規避風險,國家就可能面臨危險。艱苦地區是體現軍人價值的天然舞臺,邊海防線一刻也離不開軍人的戍守。每年從軍校畢業學員中選拔優秀學員前往艱苦地區服役,是一件理所應當的事情。有些人那種“分配到艱苦地區就沒有希望”的抱怨情緒,顯然是不合適的。

當然,改變也應該是迫切的。王繼才的精神值得敬重和學習,但幾十年前那種模式確實與時代發展不相適應了。在艱苦地區的奉獻者們同樣應該享受到國家和軍隊發展帶來的紅利。要讓有報國之志的青年軍人,在經過艱苦地區的歷練後能夠得到更多發展機會,要讓他們奉獻之後能夠減少後顧之憂,才能吸引更多的人願意紮根邊防奉獻邊防,王繼才們才能後繼有人,這支軍隊才能更好地履行實現“強軍夢”的責任。

分到艰苦地区该如何面对?这位老兵用生命诠释了另一种高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