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90后小伙养殖孔雀 打开“致富之屏”

南经济报记者 韩荣君 通讯员 牛朝霞 陈鹏飞 文/图

盛夏的早晨,依旧十分闷热。6点多钟,李龙超便来到蓝孔雀养殖园,清理粪便,准备饲料,喂食添水……3年来,这是他每天重复做的事情。

洛阳:90后小伙养殖孔雀 打开“致富之屏”

这位90后农村小伙儿,2014年从部队退伍回乡后,不等不靠,毅然选择自主创业,带着军人坚毅的性格拼搏努力,走出一条执着、坚毅的创业之路,最终创造出了属于自己的事业。

李龙超今年28岁,是大口镇西寨村人。2014年,刚退伍回到家乡的他在一家企业打过工,稳定的工作,每月5000元的收入,让好强的他总觉得生活似乎少了点什么。

一次偶然机会,李龙超发现蓝孔雀养殖十分红火,而且利润可观。心中一直怀揣着创业激情,想要进行新尝试的他,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机会,2015年,他从山东购买了300多只蓝孔雀幼苗,开始撸起袖子加油干。

“孔雀是吉祥的象征,人工养殖孔雀是新型养殖业,很有发展前景。”李龙超介绍道,由于孔雀是比较名贵的鸟类,饲养孔雀比饲养鸡、鸭、鹅的难度大很多,需要一定的养殖技术。在村子周边,李龙超几乎找不到一个养殖孔雀的同行,也没有拜师学艺的机会,只能靠自己通过书本学习饲养孔雀的技术,慢慢摸索养殖经验。

在养殖初期,孔雀感染了一种传染病,陆续死亡了30多只,李龙超跑遍偃师、洛阳一些有名气的兽医站,都没有找到解决办法,把他愁得一连几天吃不下饭。家人劝他把剩余的孔雀卖掉,减少损失,但他不甘心就此放弃。“即便创业过程再艰难,我也要不忘初心,坚持到底。”

一次在和朋友的聊天中,李龙超得知本村一位姑娘大学毕业后,在郑州从事兽药研发工作,第二天他就驱车带上病孔雀赶到郑州向她求助。经过化验后,确诊孔雀得的是一种盲肠肝炎病,按照药单,只花费了2元钱,让他头疼不已的大问题得到了解决。

李龙超不善言辞,只是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他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坚持,从孔雀的饲料喂养到疾病预防等工作,他都是亲力亲为,可谓知之非难,行之不易。李龙超每天早晨6点多就起床,清理粪便、准备饲料、喂食添水,像照顾自己的孩子一样细心呵护着他的每一只孔雀。

在养殖过程中,李龙超发现成年孔雀每年都要脱一次羽毛,头脑灵活的他萌发了将羽毛加工成工艺品出售的想法。“这么好看的羽毛扔掉怪可惜的,能不能加工成工艺品在网上卖?”说干就干,李龙超和家人尝试着将羽毛做成孔雀扇等工艺品,很快就在网上销售一空,当年即见到了收益。

经过不懈努力,李龙超掌握了一整套的蓝孔雀科学饲养方法。2017年,他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建设了占地10亩,集喂养、繁殖、工艺品加工于一体的孔雀养殖园,目前存栏蓝孔雀2600余只。

“个人富不算富,一起富才是富。我是一名党员,有义务有责任带动周边村民一起致富。”李龙超充满感情地说,“下一步,我打算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走‘公司+农户’的经营模式,为村民提供种苗和养殖技术,产品按市场价回收,用两年的时间,打造河南地区最大的蓝孔雀养殖基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