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信之死,在现代职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韩信有经天纬地之才,最终却落得如此下场,在现代职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在陕西汉中地区,有一座汉台,那是汉高祖刘邦的王朝遗址,而就在它的南边,也有一座汉台,台上是一尊汉白玉雕像,有一位将军扶剑挺立、气宇轩昂,神情似乎有些忧郁,台阶西侧一通石碑,上刻"汉大将韩信拜将坛"八个大字,这就是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的西汉军事家韩信。

韩信从小家道贫寒,常寄住在乡村其他人家,他的人生目标和张良有着天壤之别,张良重视名节,韩信重视名利。由于韩信当时做官和经商资格不够,一日三餐也没有着落。他发迹前的故事漂母之食,跨裆之辱,想起让人辛酸不堪回首,这些事情已经深深的进入了他的骨髓,他是多么渴望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他一直要想出人头地,应该如何去做,生逢乱世,是落草为寇,领兵搏杀,未尝不是一条奋斗之路。由于韩信擅长兵法,每日苦心钻研,日常行为也是佩戴长剑,直到日后经过大量的军事战争,、证明了他的才能。

韩信之死,在现代职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韩信在秦末参加起义斗争,刘邦破格封韩信为大将,这是韩信一生中遇到的一次的机遇。当时群雄四起,起初韩信开始是投奔项梁而去的,然而项梁失败,投向楚霸王项羽。由于他一心想出人头地,所以急于找机会表现自己,曾多次向项羽献策,但是项羽均未采纳。因此愤而离去,转投刘邦,却依旧仍未得到重用,仕途一直不顺畅。谈到这里,韩信的命运颇具色彩性,但是机会都是给又准备的人。刘邦从关中向汉中撤离时,他一边逃,一边将身后的栈道放火烧,那是最惨败的、狼狈的败逃,队伍中的悲观情绪迅速蔓延,一路上光逃亡的将军就达数十人,令他大伤元气。刘邦为了改变局面,急需招募出类拔萃的军事人才,重振他的军威,战接着改变战略。当时,韩信一直也没有被重用,并且受将领逃亡的影响,一天夜里自己也逃跑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跑,即刻去追他。有人却向刘邦报告说,萧何逃跑了。令刘邦顿时捶胸顿足。过了一两天,萧何忽然出现在刘邦面前,刘邦又气又喜,骂道:汝,为何逃跑?"萧何道:"吾是在追赶逃跑着。"刘邦又骂:"瞎说,逃亡将领几十人,你别人都不追,追什么韩信"?于是萧何力挺韩信是个难得人才,希望刘邦委他以重任。并说,你如果想在汉中称霸,不用韩信也罢。你如果想争夺天下,非用韩信不可。刘邦被萧何的一席话打动,刘邦答应拜他为大将。他让萧何马上把韩信叫来,要立即起用他。萧何接着批评刘邦说,你对下级向来傲慢无礼,呼来喝去,随心所欲。拜大将就像呼小儿似的,这样怎么能行呢!拜大将是很严肃的事情,必须举行隆重仪式。刘邦只好同意:"好吧,照你的意见办。"

韩信之死,在现代职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刘邦与韩信,一个是为了争夺天下,渴望得到杰出军事人才的拥戴;一个为了出人头地,苦苦寻找自己的伯乐。韩信被任用不久,就采用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一举打出汉中,重入关中,平定了三秦。随后,刘邦与韩信分兵东向,转入战略进攻。韩信能独当一面,杀过黄河,俘虏魏王,下井陉,破赵、降燕、定齐、南摧楚兵数十万,势如破竹,席卷江东。可以这样说,刘邦的天下,大部分由韩信领兵打下来的。也正因为如此,韩信形成了"功高震主"之势。韩信自己却不懂得珍惜,性格比较狂傲。而且刘邦也慢慢对他保持警惕、猜忌。慢慢的两人之间就有了矛盾。另外各种复杂因素不断掺入,他们的关系变得越来越糟糕。

韩信之死,在现代职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韩信是中关键人物。刘邦之所以得到天下,韩信功不可没。首先是韩信提出了统一天下的决策人。他帮助刘邦经营汉中,扫平关中地区;往北扩张擒获,夺取属地;击败了赵国;向东进占领齐地;向南挺进骇下灭;然而如此一个战功显赫的汉开国元勋却落个被荑三族的可悲下场,成了刘邦的刀下鬼。史书记载韩信被诛的原因是挑动和勾结陈豨谋反。史书上说枉杀韩信的一个借口,不是刘邦杀掉的,也不是刘邦授意杀掉的,是刘邦出兵平叛的时候,与暗杀掉的,但也可能是得到了刘邦的默许。

韩信之死,在现代职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韩信曾经扫平齐国,打败楚国。有一个齐人名叫归通的,就多次提示韩信,可自己称王,离开刘邦,单他毫不动心。辩士在游说韩信脱离刘邦时曾给过韩信一次忠告,提出"功盖天下者不赏"。你追随刘邦,死心塌地,对你来说不是件好事。韩信虽然内心犹豫,却总是想刘邦对他解衣推食,"不忍背弃",还自以为功高"汉终不负我"。最终彻底拒绝。由此可见韩信的势力并且有机会自己成就大业,没有想过背叛刘邦。

就刘邦来说,的确有负韩信,对待韩信一直处处小心、提防。曾经有人认为韩信自请为代理齐王有不轨之心。这样看却有可能。从当时战略出发,齐为新地远在东境,面临强楚确实需要一个定身份的人压阵。然而一个功臣要些封赏无可厚非,人人都有渴望得到名利的愿望。然而韩信性格太张扬,不懂得收敛锋芒,不懂得在适当的时机索取自己应得的;他虽有一流的军事才能,但却是一个低情商的政治家。北宋文学家评价韩信"以市井之利利其身,而以君子之心望其人"。韩信存有私利,要求刘邦报恩,在当时的那种社会环境,让刘邦很丢面子。因此,这也是韩信之死的一种必然。

韩信之死,在现代职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当刘邦称汉帝之后。韩信更是狂妄自大、自持功高,更过分的庇护刘邦憎恶的部将,不听刘邦差遣,羞与绎侯周勃将军灌婴同等地位,笑自己后半世羞于与樊哙为伍。不难想象种种迹象已经让刘邦再生厌烦。难怪刘邦对他削除兵权,最终将其引到洛阳成功杀掉。这印证了韩信自己喊的话,韩信在临刑之前也发出了"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的浩叹。在乱世刘邦的大业需要韩信,但天下太平后他就是帝王权威的首要威胁者。

韩信之死,在现代职场中,我们学到了什么?

韩信的死造成其人格悲剧,他过于张扬自我,不注意收敛,过于高功自居,傲慢一切。在以家天下的封建帝王时代,这种臣将犯了君主大忌。他变成了一个不识时务的英雄,成了刘邦夺取天下后舍弃的一个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