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岳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1955年4月1日,著名建築學家林徽因在北京同仁醫院病逝,在林徽因的追悼會上,著名哲學家金嶽霖教授和美學家鄧以蟄教授聯名為林徽因這位昔日好友題寫了“一身詩意千尋瀑,萬古人間四月天”的輓聯。

哲學家和美學家珠聯璧合的合作,包含了詩意和美感,傷感與遺憾,讓這首著名的輓聯流傳甚廣,並時常被人提及,但公眾似乎僅記住了金嶽霖,卻忽略了鄧以蟄的存在,而鄧以蟄也是一代大家,其兒子鄧稼先更是家喻戶曉之人。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金嶽霖

金嶽霖(1895—1984)字龍蓀,祖籍浙江諸暨人,1895年7月14日出生於湖南省長沙市。金嶽霖6歲時進入長沙“私立明德學堂”開始接受中國傳統文化啟蒙教育,這所學堂是由湖南著名教育家胡元倓於1903年創辦的,胡元倓與天津著名教育家張伯苓齊名,他的辦學宗旨在於“儲才建國、復興民族”。

1907年,金嶽霖考入長沙“雅禮大學堂”預科,“雅禮大學堂”是由美國耶魯大學民間團體“雅禮協會”創辦的,於1906年11月16日舉行了開學典禮,金嶽霖在這裡接受了西方現代教育的啟蒙。

1911年,金嶽霖考入“清華學堂”,這是由美國退還部分“庚子賠款”建立的留美預備學校,1912年更名為“清華學校”,由唐國安出任校長,周詒春為教務長。

1914年,金嶽霖從“清華學校”高等科畢業,以官費生資格被派往美國留學,進入賓夕法尼亞大學學習商業,1917年即獲得學士學位,隨即考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政治學,僅用一年時間,就獲得哥倫比亞大學碩士學位,1920年又獲得哥倫比亞大學政治學博士學位。

拿到哥倫比亞大學博士學位後的金嶽霖,始受聘於喬治城大學,喬治城大學是美國最古老的大學之一,創建於1789年,距離白宮僅兩英里左右,這是一所頗具貴族氣質的大學,尤其以政治學和國際關係學聞名。

1921年5月,金嶽霖回國為母奔喪,當年底又前往歐洲遊學,先後在英國、德國、法國等國的一些著名大學進行訪問和交流,並從事學術研究工作,金嶽霖一生對哲學感興趣並致力於哲學研究,應該始於他在歐洲遊學期間,1925年11月,金嶽霖從歐洲回國。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左起:金嶽霖、張奚若、徐志摩

1926年7月,時任“清華學校”校長曹雲祥聘金嶽霖回母校出任大學部教授,主要講授邏輯學等課程,曹雲祥是聖約翰大學學士和哈佛大學碩士,也是中國乃至世界上最早的MBA學位獲得者之一,其擔任清華校長5年餘,任期內較有作為,尤其是將“清華學校”這樣一箇中等程度的留美預備學校改造為大學部、留美預備部和國學研究院。

1925年5月,清華學校大學部正式成立,共設中文系、政治系、社會學系、物理系等17個系,開始招收第一批大學本科生,這是清華髮展史上一個重要轉折點,為清華升格為正式大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同時成立的國學研究院,聘請王國維、梁啟超、陳寅恪、趙元任等人擔任國學導師,大大提升了清華學校的學術地位和影響力,而清華教授治校制度也開始初具雛形。

金嶽霖到大學部講授邏輯學,完全是趙元任舉薦的結果,邏輯學課程原本由趙元任講授,趙元任曾在哈佛大學專門學過邏輯學,講起邏輯學自然遊刃有餘,但趙元任被國學研究院聘為導師之後,一時找不到合適人選替代,因此,趙元任就向校長曹雲祥推薦了剛剛回國不久的金嶽霖。

金嶽霖之前並沒有接觸過邏輯學,但他對哲學研究頗感興趣,這促使他開始學習邏輯學,並還曾專程到哈佛大學向著名邏輯學家謝非教授和懷特海教授學習邏輯學。

金嶽霖在清華學校大學部創辦了哲學系,並擔任第一任系主任,哲學系成立的時候,金嶽霖是系裡唯一的教授,而學生也只有一個,那就是沈有鼎,師生二人共同專攻邏輯學,因此可以這樣說,中國的邏輯學就是由金嶽霖和沈有鼎共同建立起來的。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金嶽霖

1928年,南京國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掌控北京之後,任命羅家倫為國立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赴任前提出了幾個任職條件,其中之一就是將清華學校更名為國立清華大學,否則絕不赴任,因此,清華學校易名為國立清華大學,羅家倫可謂是居功至偉。

羅家倫上任之後,即對清華組織結構大加整改,在國內各大學遊說並聘請了馮友蘭、蔣廷黻、張奚若、蕭公權、鄧以蟄、張子高等幾十位著名教授到清華大學任教,以充實清華大學的師資力量。

1928年10月,馮友蘭、鄧以蟄被國立清華大學校長羅家倫聘為哲學系教授,馮友蘭是1924年取得哥倫比亞大學哲學博士,與金嶽霖同是哥大校友,只是獲得博士學位的時間比金嶽霖晚了4年而已,儘管二人同庚。

而鄧以蟄也是哥倫比亞大學出身,其留學資歷甚至比金嶽霖還早,鄧以蟄是日本早稻田大學文學博士,1917年入哥倫比亞大學研究院攻讀哲學,以美學為重點研究對象,是中國近現代美學奠基人之一,與宗白華、朱光潛同為中國美學界“翹楚”,鄧以蟄的父親、祖父都是翰林出身,可謂是家學淵源。

1929年,在馮友蘭到哲學系任教幾個月之後,金嶽霖就主動將哲學系主任一職讓位於馮友蘭教授了。

金嶽霖從1926年到清華執教,一直到1952年全國院系調整,金嶽霖在清華哲學系執教了整整26年,當然這其中也包括西南聯合大學時期。

金嶽霖所開設的課程有邏輯學、符號邏輯以及洛克、休謨、布萊德雷等專題研究西方哲學的課程,他還經常到北京大學兼課,講授符號邏輯課。

金嶽霖是清華哲學系創始人,馮友蘭、鄧以蟄加盟哲學系之後,使得清華大學哲學系步入快速發展軌道,馮友蘭畢竟是專攻哲學的,但金嶽霖和馮友蘭學術上各有特點,但也有許多共同點,他們共同開創了清華大學哲學系的輝煌。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金嶽霖(左一)、林徽因與費正清等外國人遊園

1931年,比金嶽霖、馮友蘭年長兩歲的張崧年(即張申府)也加盟了清華大學哲學系並出任教授,張崧年是中國第一個研究英國著名哲學家羅素的學者。

伯特蘭·羅素是英國哲學家、數理邏輯學家,也是二十世紀西方最著名,最具影響力的學者之一,羅素曾於1950年獲諾貝爾文學獎。

張崧年早在北京大學哲學系讀書的時候,就對羅素哲學產生了濃厚興趣,並自稱是“中國哲學第一人”。

張崧年的經歷更為奇特,他是中國共產黨的主要創始人之一,其創建中國共產黨的作用和影響力僅次於陳獨秀和李大釗,張國燾是他的學生,也是由他介紹加入“北京共產主義小組”的。

張松年也是周恩來和朱德的入黨介紹人,也曾是毛澤東在北大圖書館當管理員時的“頂頭上司”,他還曾在周恩來之前出任黃埔軍校政治部副主任,他也曾是北平“一二.九運動”的重要組織者和領導者。

30年代初期,清華大學哲學系除金嶽霖、馮友蘭、鄧以蟄和張崧年這“四大金剛”之外,還有張崧年之弟張岱年、張蔭麟、洪謙等人也相繼加盟清華大學哲學系,清華哲學系人才力量和學術聲望很快在中國大學哲學系中嶄露頭角,並曾引領一代風騷,可與北京大學哲學系並駕齊驅,儘管清華哲學系成立的時間比北京大學哲學系晚了12年,但都各有自己的哲學傳承和哲學傾向。

金嶽霖以《邏輯》、《論道》和《知識論》三本學術專著奠定了他在中國哲學史上的地位。《邏輯》是在他編寫邏輯學講義的基礎上修改完善的,1936年被教育部列入“大學叢書”,由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金嶽霖代表性學術著作

當時國內很少有人懂得邏輯學,即使是在二十一世紀的今天,研究邏輯學這一學科的學者也是不多見的。因此,金嶽霖所著的《邏輯》一書,具有開時代風氣之先,是中國最早系統地介紹西方現代邏輯的人之一,他在幾十年的大學執教生涯中,曾大力提倡並長期講授邏輯學。

1938年4月,由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和南開大學合併組建的長沙臨時大學遷至雲南昆明,成立了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共設文學院、理學院、法商學院、工學院、師範學院五個學院共26個系。

文學院設中國文學系、外國文學系、歷史社會學系、哲學心理學系和教育系,其中歷史社會學系和哲學心理學系都是由兩個學科構成,哲學心理學系分設哲學組和心理組,由湯用彤出任文學院長兼哲學心理學系主任,金嶽霖出任教授。

當時在哲學心理學系任教的有:湯用彤、馮友蘭、金嶽霖、沈有鼎、孫國華、周先庚、馮文潛、賀麟、鄭昕、王維誠、陳康、郭福堂、王憲鈞等人,從這個名單中就可以看出師資力量雄厚。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左起:周培源、梁思成、陳岱孫、林徽因、金嶽霖、吳有訓及梁再冰和梁從誡

《論道》是金嶽霖第二本學術著作,1940年由商務印書館出版,被國民政府教育部評選為最佳學術著作二等獎。

《論道》通過對“道”、“式”、“能”三個主要概念,說明宇宙從可能經過哪些階段和環節發展到現實的整個歷程的根本問題,但《論道》這部學術著作比較晦澀難懂,即便是專學哲學的人也很難讀懂,卻是金嶽霖自己比較滿意的一部學術著作。

《知識論》是金嶽霖花費時間最長的一部學術著作,這部六十多萬字的書稿,在躲避日軍飛機空襲轟炸的時候,曾不幸全部丟失,金嶽霖只好又重新寫起,前後歷時10年,直到1948年才完稿,這其中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知識論》是一部“體大思精”的學術著作,在中國哲學發展史上首次構建了完整的知識論體系並佔有重要地位,這部學術著作與西方同類哲學著作相比,也應該是毫不遜色的。

《知識論》從1948年完稿之後,又經歷了35年才正式出版,1983年,就在金嶽霖逝世前一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了《知識論》,這是一本多災多難的學術著作,但要把《知識論》準確翻譯成英文出版,並向全世界推介,無疑也是一項浩大的工程,既懂得《知識論》,又能準確地進行信達雅翻譯,這樣的人才是很難找到的,值得金嶽霖欣慰的是,他生前終於看到《知識論》出版了。

1946年,清華大學從昆明遷回北平清華園覆校,由馮友蘭出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1948年,金嶽霖與馮友蘭都當選為國立中央研究院第一屆院士。

1949年9月,金嶽霖被黨內人士推薦接替馮友蘭出任清華大學哲學系主任,1950年初,時任清華大學教務長的周培源又提議讓金嶽霖出任清華大學文學院院長,但書生氣十足的金嶽霖也是採取無為而治的態度,校方也只好很快就解除了他的文學院院長職務。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站排左起:沈有鼎、張岱年、王憲鈞、金嶽霖、鄧以蟄、任華、馮友蘭

1952年,全國高等院校院系調整,清華大學哲學系與其它幾所高校的哲學系都被合併到了北京大學哲學系,金嶽霖被調任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並出任系主任,1953年,金嶽霖加入“中國民主同盟”,並擔任民盟中央委員和中央常委。

1955年春,鑑於中國還沒有專門的哲學研究機構,中國科學院決定成立哲學研究所籌備委員會,抽調國內哲學界著名學者參加籌備工作,潘梓年、胡繩、李達、馮定、杜國庠、楊獻珍、艾思奇、金嶽霖、馮友蘭、趙紀斌等人都參加了籌備工作,就在這一年,金嶽霖當選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部學部委員,成為為數不多的兩朝“院士”之一。

1955年9月底,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正式成立,由素有“中共第一報人”之稱的潘梓年擔任所長,金嶽霖被從北京大學調到中國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工作,擔任副所長兼邏輯研究組組長,定為一級研究員,從此,金嶽霖離開了大學的講壇,開始在哲學研究機構致力於哲學研究。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金嶽霖在閱讀

1956年,金嶽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這一時期還有一些著名的科學家也都入了黨,金嶽霖在北京大學工作時,就已經向黨組織提交入黨申請書了,只是尚未辦理入黨手續,就被調到中國科學院了,金嶽霖的入黨時間是1956年9月30日,由哲學所黨支部決議吸收金嶽霖為中共預備黨員,從這一時間節點來看,金嶽霖剛調到哲學所工作,就被黨組織吸收入黨了。

1957年4月,毛澤東主席邀請哲學研究所的金嶽霖、馮友蘭、賀麟等著名哲學家到中南海做客,專門討論哲學問題。毛澤東主席後來還邀請過金嶽霖兩次,偉大領袖的多次接見,無疑為金嶽霖披上了“金字招牌”,使金嶽霖躲過了1957年的反右派鬥爭,文革期間也沒有遭受很大的衝擊。

1957年7月,中國哲學家代表團應邀出席了在波蘭召開的國際哲學會議,金嶽霖作為代表團成員出席了這次會議,並以《自由人的任務》為題發表演講。

1958年3月底,金嶽霖作為中國文化代表團副團長,與許滌新、周培源、冰心等人出訪歐洲各國,開展文化交流活動,在牛津大學一個學術歡迎會上,金嶽霖作了題為《哲學是社會實踐的指南》演講,這是新政權建立之後金嶽霖兩次出國的經歷。

1961年,高等教育部組織編寫全國高校文科教材時,曾邀請金嶽霖主編《形式邏輯》,這本教材直到1963年才完成初稿,但未及正式出版,就因文化大革命而中斷,直到1979年才正式出版發行,成為全國許多大學選用的邏輯學教材和參考書。

1977年5月7日,經中央批准,在中國科學院哲學社會學部基礎上組建了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被劃歸中國社會科學院,金嶽霖被任命為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副所長兼邏輯研究室主任。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晚年金嶽霖

1979年8月,“中國邏輯學會”在北京通縣成立,金嶽霖當選為第一任會長,第二屆、第三屆、第四屆中國邏輯學會會長都由金嶽霖的學生周禮全擔任。

1982年,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研究所舉行了“金嶽霖同志從事哲學、邏輯學教學和研究工作五十六週年慶祝會”,以此表達對這位哲學家、邏輯學家和教育家的尊敬和愛戴,1984年10月19日下午3時35分,金嶽霖在北京寓所逝世,享年89歲。

金嶽霖:中國哲學界的“天真漢”

金嶽霖(居中者)與邏輯研究室同事合影

各種媒體廣為流傳的是金嶽霖的逸聞趣事,尤其是與“民國第一才女”林徽因的感情糾葛,金嶽霖為其終身未娶,始終與梁思成、林徽因一家比鄰而居,梁思成與林徽因之子梁從誡對金嶽霖執父親之禮,稱呼其為“金爸”,併為其養老送終,而對金嶽霖的人生經歷和他的邏輯學和哲學的研究著墨甚少。

總之,凡是提及哲學家金嶽霖的地方,總是少不了林徽因的名字,這不能不說是一個有趣的現象,而現代人總是以探求名人軼事為樂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