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老保險繳納不足15年,能否正常退休?如何補救才能領取養老金?

養老保險,毫無疑問是我們無數人最關心的民生問題之一。眾所周知,養老保險的最低繳費年限是15年,然而,如果到達退休年齡時,卻沒有滿足最低時限標準,在這樣的情況下,可以正常退休嗎?不行的話,我們又該如何補救呢?今天,生活君就來為大家一一解答這些問題!

養老保險繳納不足15年,能否正常退休?如何補救才能領取養老金?

首先,讓生活君再來老生常談,為大家解釋一下“養老保險”的定義:所謂養老保險,是國家和社會根據一定的法律法規,為解決勞動者在達到國家規定解除勞動義務的勞動年齡界限,或因年老喪失勞動能力退出勞動崗位後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種社會保險制度。和醫療保險一樣,養老保險可以由公司繳納,也可以由個人繳納,當勞動者年滿退休年齡,又符合享受養老保險的資格,即可以每月開始領取養老金。

養老保險繳納不足15年,能否正常退休?如何補救才能領取養老金?

根據1997年《國務院關於建立統一的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決定》規定:勞動者需要繳費年限累計滿15年,退休後社會才會給其按月發放基本養老金。也就是說“15年養老保險繳納年限,是領取基本養老保險的前提。”當然隨著繳納時長的增加,以及勞動者繳納數額的增加,養老金也會在基本數額上進行一定的提升。

養老保險繳納不足15年,能否正常退休?如何補救才能領取養老金?

而如果因為工作原因,導致勞動者養老保險中斷的話,是可以進行補繳的,且時間不會進行清零。但如果間斷繳費時間過長,例如超過半年到一年的時間,基礎養老保險計發比例就會有所減少,退休後養老金待遇可能會有所下降。所以養老保險允許繳納中途間斷,但會影響退休後領取養老金的待遇。

養老保險繳納不足15年,能否正常退休?如何補救才能領取養老金?

那麼回到最初的問題:如果到了退休的年齡,養老保險繳納不足15年的勞動者,該如何補救呢?首先最典型的方法就是補繳!具體方式可以是勞動者到當地社保局一次性補齊養老金,那麼加上補齊的時間,如果滿15年le ,也可以享受領取養老保險待遇。不過在執行上,各地政策可能不一樣,具體詳情建議大家諮詢當地人社局,瞭解相關規定。

養老保險繳納不足15年,能否正常退休?如何補救才能領取養老金?

而除此之外,還有另一種方式,叫做“轉型”。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保險法》第十六條規定:參加基本養老保險的個人,達到法定退休年齡時,累計繳費不足十五年的,可以轉入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或者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按照國務院規定享受相應的養老保險待遇。不過該種方式綜合來說並不是最佳選擇,因為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其每月領取的養老金金額會比職工養老保險少很多。

養老保險繳納不足15年,能否正常退休?如何補救才能領取養老金?

當然,如果勞動者既不想補齊繳費,也不想辦理轉入,也是有辦法的:勞動者只需要給社會保險經辦機構發送書面申請,終止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關係。機構就可以將個人賬戶儲存的養老金一次性支付給本人。這樣做,相當於註銷個人的養老保險賬戶,員工可以取得個人賬戶存儲的養老金,但無法領取單位繳納的部分。由於養老保險中單位繳納部分佔大頭,所以除非勞動者長期或全都由個人繳納養老保險,否則生活君也不建議採取該方法哦!

養老保險繳納不足15年,能否正常退休?如何補救才能領取養老金?

以上就是生活君今天帶來的關於養老金的一些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你還有任何關於養老金想要補充的內容或是疑問,歡迎隨時在下面留言,和生活君還有各位小夥伴一起討論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