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武术名拳介绍之两仪拳

中华武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民间是中华武术发展的沃土。古往今来,名家辈出,充分展现了中华儿女的民族精神和智慧。几千年来脉脉相传的精神的文化底蕴,蕴育了两仪拳这个古老而又神秘的拳种。

两仪拳昌盛于宋,迄今有千余年的历史,早在先秦时代的“易经”中,对两仪已有记载。它是华夏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中逐渐演化形成的传统文化中的一大瑰宝。其拳法理论,依阴阳五行,宇宙万物天然的融合,是天道、地道、人道的结合,使此功法日臻完善。它独特的风格和特点是中华传统武术文化的特色内家武学精华,它包含了形意、太极、八卦等多种拳术中的精髓,与祖国传统文化的佛学、道学、儒学、易学、中医学和气学、养生学及其它各门科学有着密切的血缘关系,其理论互相贯穿渗透。

两仪拳是一种融搏击、强身、养生、健身为一体的传统功夫,其主要特点是点穴。两仪点穴和其它门派点穴的不同点是,不受任何时间及地点的限制;劲法不同,所点穴位不同,对方可出现不同的状态,均能使对方声带不能发音,四肢不能支配,失去应战能力,且任何药物治疗无效,必恳请击点者一掌疗效,方可恢复正常;制人而不伤人。故内蕴太极虚实之玄,外呈两仪八卦之要。两仪点穴有九柔一刚,百蓄一放之说,此功练到一定程度时,动、静皆易点,将阴阳二气所聚产生的能量,可在寸间瞬间发放,突然而猛烈,像核爆炸一样,浸透力极强,且不易被发现,有一劲透多穴之说。

中华武术名拳介绍之两仪拳

 两仪拳点穴解穴的特点:

点穴是施术者用不同的手法(包括两仪拳内气功所激发出的潜能),点中对方要穴,使穴位突然瞬间关闭,经络失常而不能发挥它的联络和传导作用,使气血受阻不能周流,人体就出现各种生理病变,轻者出现口不能发音,四肢无力酸软,周身关节不能支配;重者或晕或瘫或哑或原地漰溃;

解穴与点穴是相对而言,在格斗中一旦被对方击中穴位或者对方被点中穴位,必须迅速采取有效的解救方法:点穴伤人,解穴救人;两仪点穴制人而不伤人。解穴与点穴理论上是统一的顺逆的两种方法。解穴是根据人的生理原则,五脏合于五行,阴阳之生克,运用不同的手法(包括混元功),施术于对方体表,开通闭塞,导引阴阳,解除被点击而造成的人体机能失常现象。解穴方法主要有:两仪手法解穴和药物(两仪百伤神丹)解穴治疗。点中或误伤十大绝命穴必用混元功法去解,解开穴位后立即恢复正常。

中华两仪拳点穴与解穴,制人不伤人,尤其注重实战,它拳速奇快,能借力借势点打人体36要穴,往往进击者未能出手而就被点倒,被击倒者不能发音,四肢无力酸软,或晕或瘫或哑、打滚不止,用任何药物医治无效,只有击打以掌解之,一掌即恢复正常。混元功法可以医治因穴位被无意击打、碰撞所导致的内脏、腹痛、晕迷、瘫痪、哑巴患者,各种疑难杂症、稀奇古怪之病症在这里会得到医治,其中,经张振领大师医治的患者不计其数。

目前,为了弘扬中华两仪拳这一武术瑰宝,随着历史的前进步伐,有很多奇人绝活已面临失传的困境,这里申报的中华两仪拳,就是急等抢救的一项非物质古文化遗产,在我国实属一种濒临绝传的稀有神功,若此神功惨绝于世,将是我们整个中华民族武术文化的极大损失,将会使无数因穴位被无意击打、碰撞所导致的内脏、腹痛、晕迷、瘫痪、哑巴患者失去神功救治而康复的机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