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個良心賣酒人,我們爲什麼沒有幾十元的醬香酒!

一滴正常的醬酒是怎麼釀造出來的? 50元的“醬酒”到底是什麼貨色?

酒種:

在中國白酒裡,由於工藝、產地、原料的不同,形成多種風味。這種風味,典型的被稱為香型。

最流行的香型有濃香型、醬香型、清香型和鳳香型,稱為四大香型。而四大香型裡,工藝要求最特殊的要數醬香型。

醬香型白酒的釀造過程中,其精密程度、要求嚴格、手法精到,可與德國製造精神相媲美。

醬香型的工藝特殊性表現方面很多,最主要的是出酒方式。其他香型用蒸餾就得到酒水,儘管你看到醬香型也用蒸餾,但那簡直是過堂大審一般,三番五次、六次九番,活生生把酒水“逼”出來。

醬香型白酒的原料,是高粱。但是你不要理解為普通高粱。醬香型白酒要求的高粱,是一種顆粒細小,且顏色深紅的那種。這種高粱,因為細小而被當地人稱為“沙”。

做個良心賣酒人,我們為什麼沒有幾十元的醬香酒!

踩曲

制曲:

大家知道,釀酒的原料是高粱,但是隻有高粱出不來酒啊,必須有酒麴。

酒麴是什麼?相當於你家蒸饅頭的酵母。沒有酵母,麵粉發不開。沒有酒麴,高粱不能很好發酵。

所以,第一步要先製造酒麴。酒麴的製造原料是小麥,小麥曲怎麼制?還需要原來剩餘的酒麴加進去才行。

你知道過去沒有酵母粉的時候,家裡蒸饅頭必須留一塊,有地方叫“扎頭”,可能是“酵頭”的變音。

小麥粉碎後,加上原來的曲,再加水進行攪拌。過去都是放進較大的容器用腳踩。

醬香型酒制曲的時間,是在農曆的五月初。這個時候天氣正熱,各種微生物活躍,便於酒麴發酵形成。

做好之後,酒麴就變成固態的了,和麵團一樣,用草包起來存放,讓它再自行發酵。十幾天後,拆開,翻翻面,再繼續發酵。這個工藝過程叫“裝倉”和“翻倉”。

經過幾次折騰之後,就可以用了。但是,大家記住,整個制曲的過程需要三五個月的時間。

做個良心賣酒人,我們為什麼沒有幾十元的醬香酒!

糯高粱

下沙:

五月初制曲,三五個月後就到了農曆九月份,這個時候才開始有了合格的酒麴,可以開始對高粱進行發酵了。高粱發酵是連同酒麴放進窖池,這個叫“下沙”,沙指的就是高粱。

所以,民間的說法就是,端午節制曲,重陽節下沙

大家有個時間概念啊,看看一滴正常的醬香型白酒需要多久時間。你就知道成本如何了。

下沙要分好多次,每次下沙是把酒麴和高粱按一定比例混合裝進窖池。

尤其每次下沙之前,也不是說直接裝進窖池,而是要先在池外發酵。

混合後堆起來,發酵就開始了,混合物開始發熱,加速發酵速度。等發酵到整個堆外面都燙手了,就算成熟了。溫度是用手來測量的,全憑經驗。

成熟的一批混合物,放進窖池。開始第一輪的發酵。

醬香型白酒用的窖池,是用磚砌起來的,其他的香型直接是窖泥。

一個月後,弄出來,加上新的高粱,進行蒸煮,再堆起來池外發酵,成熟後再放進窖池。

經過多次這樣的過程,時間就到了春節之後了。

等窖池的混合物發酵到一定程度,就可以出酒了。

出酒:

出酒的過程和其他蒸餾酒的工藝也差不多。但是有很大不同的是,每次蒸餾出酒後都要把酒糟收起來,攤開、涼涼,再堆起來發酵。池外發酵完畢,再次放進窖池發酵。

一批發酵成熟的混合物要經過7到9次這樣的過程,才算出酒完畢。

九次出來的酒,味道也不一樣。但是,正因為九次出酒的味道不同,才構成了醬香型的特點。

第一次出酒,味道酸、辣、澀都有。最後一次出酒,有焦糊的味道。正是這種酸、辣、澀和焦糊,經過調酒師的勾兌,最終形成醬香型白酒的獨特風味。

中間幾次出酒,味道是最好的,最純淨的,但是如果沒有第一次和最後一次的酒,那也不能形成醬香型。

好人、壞人,共同構成社會,各有各的用途。在醬香型白酒裡,這個道理,得到充分體現。蚊子蒼蠅都是生態的一部分!

我們留意一下時間,等最後出酒的時候,基本都到了第二年的重陽節了。

也就是說,我們看到基酒的完成,需要一年半的時間。

但是,這個時候的酒,還不能喝。

經過幾次蒸煮,出來了不同階段的白酒,要分開存放,頭酒在一起,尾酒在一起,不能混淆。

存放這些原酒,工藝叫貯存,需要的時間是三年。三年之後才能拿出來進行勾兌。

大家算一下,等你勾兌的時候,從制曲開始,是四年半了時間,從蒸酒開始,是四年。

做個良心賣酒人,我們為什麼沒有幾十元的醬香酒!

茅臺之父季克良

勾兌:

把不同階段的酒,不同年份的酒,進行一定比例來混合,這叫勾兌。完全不同於其它香型的酒的勾兌,所以我們完全沒必要“談勾色變”。

酒水年份不同,出酒階段不同,配比比例不同,三個不同,就形成了千變萬化的魅力。

勾兌過程是對香味、口感的平衡和打造。這個過程無法量化,無法計算,因此必須憑藉經驗。

勾兌最後一道工序是往勾兌好的酒水裡增加一種特殊的酒,以最終形成獨特的風味。

這種酒叫調味酒,各個廠家都互相保密,可以說,這是不同廠家醬香型白酒之所以不同的關鍵點。

勾兌、調味完成,裝進罈子封存,滿一年,才算成熟。這個時候算下時間?如果沒算錯的話,應該是五年半了。

是不是按這樣,五年半就能喝上好酒呢?還是不可以的!

我們現在調製的酒水,還僅僅是用你這一批出的酒。用的是去年的酒來勾兌的。這根本就不能叫好酒,因為口味太新。

怎麼才能口味醇厚呢?勾兌的時候就必須使用一定比例的老酒。

什麼叫老酒?去年的叫老酒嗎?前年的叫老酒嗎?好像都不夠!一般來說,沒有五年貯存的白酒做基酒,都談不上好酒。

現在問題來了,你要喝上好喝的醬香型白酒,就需要5年前的老酒。

那麼,5年前的老酒,是幾年前開始釀造的呢?所以醬香酒是真的講究歷史,講究傳承的,這才是為什麼茅臺就是茅臺,其它的只能做二茅臺、三茅臺!

成本:

我們先拋開工藝,算算價格。

糧食用的是高粱,大家知道高粱的價格嗎?有機高粱,2014年的價格最低了,但是還在5.2元一公斤。

醬香型白酒,大約5斤糧食出一斤酒。大家算算,一斤醬香型白酒需要多少高粱錢?僅糧食原料就十幾塊了!

你肯十幾元出手嗎?更別說其中還有一定比例10年前的酒水了。還有時間,時間是錢嗎?時間無法用金錢來計量,但是人工、技術工、老師傅,他們的薪水呢?你建廠的其他投資呢?

這樣的酒水,50元出廠價,你出手嗎?更別說零售價50元了,某寶上還常有699買一件送一件甚至更便宜。記住,廠家不是慈善家,還要賺錢。也就是說40元給你也要賺你的錢。但是,市場上真的就有了這樣價格的酒,怎麼來的?

我們現在一定要知道,醬香型白酒的工藝,就是上述的,換了工藝就不是醬香型。

我們看一下,為什麼會有便宜的冒充的醬香型白酒。

首先看發酵用的原料。現在小粒高粱緊缺,你可以去網上查。有些酒廠就用普通高粱來做原料,這也勉強可以吧。

但是,即便都用小粒高粱,也不一樣。好的醬香型白酒要用顆粒完整的小粒高粱。叫做“全沙酒”,貴州方言叫“坤沙酒”。大家可以網上搜一下坤沙酒。

顆粒不完整,不經過挑揀,半半拉拉的雜在一起的,成本低了,叫“碎沙酒”。

坤沙酒、碎沙酒還都算好酒。還有一種酒,就取巧了。就是用我們造酒的酒糟,加上新高粱新酒麴進行快速發酵,而蒸煮出來的酒。

這種酒,時間成本低了,所以就便宜。這種酒叫做“翻沙酒”。無論坤沙酒、碎沙酒,還是投機取巧的翻沙酒,還都在釀造裡面,還不算騙人,只不過品質、口味不同罷了,但是成本也不會低。

真正騙人的,成本低的,是一種“竄沙酒”。竄沙酒也帶“沙”字,但是,跟醬香型可能就沒多大關係了。

這種酒的做法有點像現代工藝白酒過酒糟找香味一樣,是用濃香型白酒,甚至更劣質的酒精,在醬香型釀酒之後的酒糟裡過一遍,找找醬香型的味道。

竄沙酒,只是過酒糟,味道能夠嗎?不夠怎麼辦?有方法,就是加香精!,100元以下的醬香型白酒,基本都是竄沙酒,否則就做不出來。你去問問貴州當地人,問他們自己喝不喝150元零售價的醬香型白酒?

我們無法去推測別人的便宜酒是什麼貨色,但是,大家瞭解工藝和基本成本後,自然會有自己的判斷。

酒行業是一個特殊的行業,醬香型白酒在白酒裡地位特殊,一般人真的不敢動。你要是做濃香型、清香型白酒,造假可能也引不起關注。因為價格可以區別一切,其他酒水都可以便宜,唯獨醬香型便宜是不可能的。

市場:

從市場角度上看,200—400元的價位段也有成功的典範。而在醬酒結構化的競爭時代,有不少品牌都以此價格作為主導價格。

在200元以下,又不少業內人士看,中低檔醬酒是與醬酒生產工藝和成本不對稱得價位段,但老郎酒和茅臺迎賓、王子基本上都是醬酒中低檔之王,這也在近幾年激發了大家對中低檔醬酒的親睞。醬酒工藝複雜導致價位高大家都認可,但這幾年,醬酒也擴大了消費面!

而100元以下,目前確實找不出一款比較上量性的醬酒品牌,也很難釀造出比較好品質的醬酒。

問題:

大家不要以為出廠價就是成本價,那裡面有廠家的利潤。

讓大家便宜又喝道正常的醬香型白酒,唯一的辦法是廠家直銷,直接給消費者出廠價。這也正是紫紅泥酒的模式!

做個良心賣酒人,我們為什麼沒有幾十元的醬香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