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劉邦女兒出嫁的公主,連個名字也沒留下,網友:扎心了,老鐵

公元前200年,漢高祖劉邦親率大軍征討匈奴,卻慘敗而歸。大臣婁敬建議實行和親政策,劉邦同意了,讓自己的女兒遠嫁匈奴。自此,戰爭與和親成為漢朝處理對外關係最重要的兩種手段,而和親是緩解中原王朝統治危機成本最低的,苦的只有忍辱負重遠嫁的女子。

替劉邦女兒出嫁的公主,連個名字也沒留下,網友:扎心了,老鐵

劉邦有8個兒子,女兒卻只有一個,即魯元公主。為了消除匈奴的侵擾,劉邦下令獨生女兒離婚遠嫁,遭到皇后呂雉的強烈反對。

大臣婁敬提議和親時講了一番大道理,他認為匈奴人騷擾中原,目的就是想搶劫一些金銀物品,讓自己過得舒服些。現在,能降服他的辦法就是和親,公主的嫁妝要備得豐厚,當上中原皇帝的女婿,自然不好意思作對。將來公主生的兒子繼任單于,就是漢朝的外甥或外孫,外甥及外孫更不好跟舅父、外祖父作對。

這番話看起來是正理,但是放在實際情況裡並不靠譜。這些道理是以中原人的禮儀道德為基礎的,讓匈奴人遵守這種禮儀道德,簡直是異想天開。

替劉邦女兒出嫁的公主,連個名字也沒留下,網友:扎心了,老鐵

冒頓單于當太子時就想奪取父親的單于寶座,他訓練部下時先用響箭射自己的馬,讓部下們跟著射,不射的直接斬首;接下來,他用響箭去射自己的寵妃,寵妃一個沒留神就成了渾身是箭的活靶子;見屬下絕對服從,冒頓的響箭終於飛向了親生父親,成了新的單于。

這樣一個連親生父親都敢殺的愣頭青沒有親情可言,指望一個嬌滴滴的漢朝公主去約束他,著實天真的些。別說是生性野蠻的匈奴人了,中原又能好到哪裡去?

替劉邦女兒出嫁的公主,連個名字也沒留下,網友:扎心了,老鐵

就拿春秋戰國時期舉例,諸侯國互相聯姻,表面上你好我好大家好,但社稷和君主的利益才是第一位的,說翻臉就翻臉,全然不顧對方是岳父或者是女婿,互相攻伐征戰,聯姻註定是政治的附屬品或犧牲品。

劉邦同意和親,還讓女兒離婚,呂后怎麼願意把女兒遠嫁野蠻之地。軟硬兼施,哭哭鬧鬧,劉邦被鬧騰著憋出一個主意:既然自己的女兒不能嫁,又不好毀約,只能另選皇族宗室的女兒封為公主,然後遠嫁和親。

說白了,中原王朝的公主去和親,就好比是一件進貢的禮品,想得到匈奴的尊重太難了。

替劉邦女兒出嫁的公主,連個名字也沒留下,網友:扎心了,老鐵

果然,沒過幾年,冒頓單于又開始向漢朝挑釁,給呂后寫的信中還肆無忌憚地一番辱罵,氣死人不償命的賴皮感。

這位公主嫁到匈奴後生了個兒子,因為匈奴貴族後代都是跟母親的姓氏,所以她的兒子也姓劉,名叫稽粥。冒頓死後稽粥成為單于,被稱為老上單于,他在位十四年間主要軍事目標針對西域月氏等地,或許因為母親的關係,未對漢朝有太多軍事行動。

此後這位公主的後代基本都是單于,最有名的應該是西漢末年的呼韓邪單于,就是迎娶王昭君的那位。

替劉邦女兒出嫁的公主,連個名字也沒留下,網友:扎心了,老鐵

可憐這個代替魯元公主和親的女子,在匈奴學發音、穿獸皮、吃腥肉,辛苦過活一生,卻連個名字也沒給記入史料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