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大批冻死,为什么不及时空投冬装,或抢当地居民的棉衣呢?

旅途67689681


莫斯科战役前线德军缺乏冬装情况只有中央集团军群的司令部知道,而希特勒的陆军总司令部对于集团军群缺乏冬装的报告并不认可,因此并没有采取一些紧急措施来应对。而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是无权直接指挥德国空军的。



关于上述观点的依据是在莫斯科战役后期德军第2装甲集团军司令古德里安再回到陆军总司令部向希特勒汇报前线战况时,向其提到了前线德军的恶劣状况,其中就说到了前线士兵由于缺乏冬装而大量的冻伤冻死的情况。而当时希特勒的反应是根本不相信这一情况,认为古德里安在夸大其词,希特勒说后勤单位向其汇报说冬装早已经运往前线。直到把主管运输的人员亲自叫来询问才知道冬装一直停留在波兰的华沙,由于运输的不足而未能及时运往前线。从这一事件可以看到直到莫斯科战役快打完了希特勒和他的幕僚都不相信前线德军缺乏冬装的情况,所以也就不可能下令让空军紧急为前线空投冬装了。


关于空军空投冬装在技术上是完全没有问题的,例如在莫斯科战役发起的前期泥泞季节,德军装甲部队整个陷入了瘫痪,几乎所有的轮式车辆都需要履带式车辆拖拉才能行动,于是空军将大捆大捆的绳索空投到前线的行军纵队头上。所以之所以没能空运冬装主要原因就是最高统帅部对实际情况的视而不见,而明白实情的集团军群司令部和集团军司令部又没有权力对空军进行的干预!

至于抢当地居民的棉衣,基本是不可能的。因为德军所到之处早已经没有了当地居民,苏军同样实行了坚壁清野的政策,在德军即将进攻的地方,提前迁走了当地的居民,对可以御寒的房屋等建筑进行了尽可能的破坏,德军不可能在当地搜寻到大量的棉衣。


小小狼王


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希特勒“闪电战战无不胜”的神话。有书君觉得是老天爷帮了大忙。那么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大批冻死,为什么不及时空投冬装,或抢当地居民的棉衣呢?

一、临渴掘井,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是根本原因

莫斯科战役,希特勒命令德军采用闪电战,速战速决,1941年9月30,“台风”计划实施,初期作战也确实如他所料,德军摧枯拉朽般打到莫斯科附近。

在希特勒的预期设想中,在秋季来临之前,这场战役将以德军大获全胜而告终,所以在军事预算装备时没有对德军冬装进行预算,待到战争进入持久僵持中,天气骤然变冷,再临渴掘井,要后勤补给再配备170万套冬装,已经难解燃眉之急。

所以,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大批冻死,并不是空军不及时空投冬装,而是没有做好打冬季仗的准备,更没有配备那么多冬装,后勤补给严重不足,巧妇难得无米之炊,实际上是没有那么多冬装可投,这是德军无冬装可穿,冻伤冻死的根本原因。

即便希特勒东拼西凑,弄到了冬装,那么又能让莫斯科战场上的德军穿上冬装御寒吗?

二、不得天时地利,空军无能为力是主要原因

孟子曰:“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德意日法西斯发动的侵略战争,希特勒在苏联战争实施的“台风”计划,天时、地利、人和,三者都不存。

人算不如天算,气候的变化令德军始料未及,1941年10月中旬,莫斯科秋雨霏霏,绵绵不绝,导致道路泥泞,车辆,战马深陷淤泥中无法前行,给两军行军战斗带来困难。

德军闪电战术没了用武之地,希特勒的速战速决计划泡了汤,而苏军却为保卫首都斗志昂扬,顽强抵抗,战争进入僵持阶段。

11月后,莫斯科鹅毛大雪纷飞,地上积雪约1米厚,天寒地冻,零下40至50度的低温,天空雪花飞舞,能见度低。

有时还伴有狂风,浓雾,冻雨,严寒给飞机飞行带来不便,飞机失事概率十分大,而所有一切补给都得靠空投,弹药、汽油、食品都是由飞行员九死一生空投补给前线的,拉长的战线,人员的庞大,空投只是杯水车薪。

在这样恶劣的天气中,飞机已是自身难保,再加上苏军身穿白色衣服进行防空炮火射击,空投难上加难,实是无可奈何,无能为力。

逆天时背地利是德军大批冻死,空军不及时空投冬装的主要原因。

既然德军空投棉衣有困难,那么可以从当地居民手中抢呀,难道德军这么仁慈,宁愿冻死冻伤而不以战养战?

三、不得地利人和,苏联当地无冬装可抢是重要原因

苏联地广人稀,到处人迹罕至,零下50度的隆冬腊月,从没经受过如此严寒的衣着单薄的德军冻得直哆嗦,在冰天雪地里找寻村庄,找食物、衣服,可这地理环境只能让德军失踪人数更多,冻死人员更多。

再加上面临苏联红军游击队的袭击,让德军雪上加霜。

实际上德国法西斯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人心向背,使苏联当地居民闻风丧胆,在德军来之前早已撤退,冬天来临,所有人已经穿着冬装离开家乡,德军来到空无一人的村庄根本就找不到冬装,谈何去抢?所以靠抢当地居民棉衣御寒那是简直是做白日梦!

德军不得地利人和,苏联当地无冬装可抢是德军大量冻死的重要原因。

所以英国军事理论家利德尔·哈特在《战略论》中说: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失败的主要原因最适当的判词就是为自然因素所击败!

天时,地利,人和是战争必胜之宝法,法西斯头子希特勒发动的侵略战争,终因逆天时,背地利,违人和而以失败告终,真是应验了那句古话:苍天有眼,报应分明。


有书共读


有网友问:莫斯科保卫战,德军大批冻死,为什么不及时空投冬装,或抢当地居民的棉衣呢?德军在1941年企图迅速战胜俄国,受到挫折,已经打得精疲力竭。

德军占领区,其间的宽阔空隙,德国守军无法阻止苏军不断进入渗透,德国空军在冬季条件下,对那些多少孤立的据点城镇长期空运物资,维持守军的供应,终于大伤元气。由于天气不好,飞机事故率很高。

另一方面遇到好天气,又不得不出动大量飞机来弥补物资供应的不足——有时候,一天要出动三百多架运输机,向单单一个军供应粮食等必需品。对整整一连串暴露的前进阵地尽力提供如此规模的空运,德国空军的空运编制就遭到了破坏;把有经验的空军部队撤往其他战场,德国空军在俄国前线就减少了战斗力。

凯塞林陆军元帅指挥的第二航空队自始至终有力地支援了中央集团军群的军事行动。在此过程中,它的人员、物资损失惨重。凯塞林在他的回忆录中写道:“俄国秋天多雨、浓雾,寒冷的恶劣气候也对德国空军不利。

在地面上苏联公路很快变成了一条条走上去发出吱咯吱咯响的宽阔的烂泥路,如胶似漆地粘到企图通过的车辆上。人马挣扎着前进,稀泥经常没到膝盖。人马往往弄得精疲力竭,马尸遍地。德军机械化部队的境况也不佳。他们的车辆陷进泥淖,一直陷到车轴部分,动弹不得。

其结果,当然是造成补给奇缺。补给品不能按时运到。只有为数有限的补给品被空运进来。从周围农村搜罗来的大量拖拉机和轻便马车被广泛利用起来,千方百计地把必要的最低限度的补给品运给前线部队。补给分队没有足够的燃料,部队不得不从周围田野里挖掘马铃薯充饥。

在这一地区,并没有多少苏联居民,这里本来就人口稀少,再加上大量人员逃亡。想靠抢劫,是没有多少机会的。而德国运输机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也无法满足,数十万德军的需求。

要想充分供应,德国在莫斯科周围的近百万军队,德军需要在周边修建至少上百座机场,并且保证有3000架以上的运输机,还有超过十万人的地勤和机务部队。而且如果是实战,德国还需要大量的护航战机,并且对空投地域的苏军高炮部队进行连续压制,才可以。


深度军事


首先一个,谁说德军没有抢当地居民的棉衣?抢了不少,但是有一个事情要注意,百万人的衣服光靠抢是不能满足需要的,苏联本来就是地广人稀,再说了衣服大小还有能不能穿的问题,德军当时在莫斯科城下除了抢当地居民的棉衣外,还让国内募捐冬装,最后连女式的皮大衣都有,但是还是没有满足前线的需要。当时的中央集团军群有百万之众,得去抢多少衣服才能保证供应每个人都穿上冬装。而且那年的冬天比往年还要冷一些。

当时,德军的身上披满了各式各样的衣服,脚上据说还有用草编织的靴子,据朱可夫讲,德军的靴子非常合脚,这种靴子真到了天冷的时候靴筒里边无法塞进报纸干草一类的东西,而苏军的靴筒就可以塞进这些东西,这样就可以防止双脚的冻伤。而德军就不行了,而一般来说冻伤中最容易发生在脚这种地方。在这个冬天德军的冻伤人数就高达几十万人之多。

德军的冬装其实当时已经是做出来了,但是冬装还放在华沙没有到前线,德军糟糕的后勤运输使得东线的德军被冻得丧失了战斗力。而且象冬装这种没多重,光占地的东西,用空运也是运不了多少,还是需要用火车这种东西运起来合适,火车运量比较大,一列火车就可以运大量的冬装,再说了,德国空军的空运能力并又那么好,就是现在的美国空军也不可能用空运保障一支百万大军作战,当时就更不可能了。


有痰


希特勒占领捷克以后就应该收手,这是英、法能够接受的底线。入侵波兰是自寻死路,第一、英法不能坐视德国称霸欧洲,第二、直接与苏联接壤,时刻要防备着苏联,整天提心吊胆。占领法国以后,德国已经变成了欧洲的巨人,全世界也只有美国、英国、苏联才能与之比肩。英国就不用说了,这无疑撼动了它世界霸主的地位。即使美、苏两国也不愿看到一个新的对手加入到称霸世界的进程中来。希特勒这时本应和苏联结盟对抗英、美,而他的狗屁理论却让德国向东进攻苏联,为日尔曼民族夺取生存空间。但是,他忘了不仅日尔曼民族需要生存空间,全世界的任何民族都需要生存空间。如果希特勒不主动进攻苏联,苏联应该不会主动进攻德国,因为那么做,无疑让英、美坐收渔利。由于意识形态的分歧,英、美、苏联合起来对抗德国也不可能。苏联当时只是一种潜在威胁,一颗定时炸弹。试想当时美国没有参战,英国势单力孤,苏联在隔岸观火,其实当时的世界形势对德国是有利的。谁知道希特勒精虫上脑,主动去进攻苏联。这完全出乎斯大林的预料,可能也出乎所有人的预料。英、法最初的想法就是想让希特勒战火东引,坐收渔翁之利。谁知希特勒真这么做了,把定时炸弹即时引爆了,为自己无故凭添了一个对手,为英国嬴得了一个强大的盟友。这为渊驱鱼的一手,真是愚不可及。从他进攻苏联的那一刻,就注定要失败。当时的苏联己经完成了工业化改造,国力与一战时沙俄时期已不可同日而语。加上苏联是一个专治的国家,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国力用于战争。如果苏联坚决抵抗,即使战败了,对于德国来说也是一场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战争。德国的国力将受到极大的削弱,何况一个若大的苏联,德国哪有足够的兵力占领呢?

再看一下英、美,英国当时还拥有众多的殖民地,还拥有持续战争的本钱。美国觊觎世界霸主的地位已经很久了,在苏、德两败俱伤的情况下,即使日本没有偷袭珍珠港,美国人会袖手旁观吗?如果美国人这时出手,那才是以逸待劳、事半功倍。事实上,美国也一定会这么做,美国不会眼看着德国坐大。如果这时再给德国人喘息的机会,世界上哪儿还有德国的对手?

所以说,德国对苏联无论战胜、战败,最后都会失败。莫斯科保卫战的胜败,只是细枝末节。从入侵苏联那一刻,德国已经注定要失败。


孤独不孤单在抽烟


德国之所以采取闪击战术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其总体国力是支撑不了长久的消耗的,攻打莫斯科受阻后德军遭遇了巨大困难。由于当时的补给困难情况只有中央集团军群最为了解,而希特勒对此情况并非完全掌握。但是中央集团军群是没有办法支配空军的,这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空军调运的不足。

当然,当时德国空军需要在西线继续应对英法方向,东线应对苏联,加上本身国力的不足德国的支援能力受到很大限制。苏联地广人稀,并且路面非常差,地面运输受到很大制约,德国运输的车辆经常因为陷入泥泞路面难以前行,各种弹药物资寄养保障受到困扰。地面运输不畅,大打加大了空运压力,德国每天空军运输作战物质等都需要200架飞机以上,所以空运被装等物质的飞机数量就更加有限。

二战时期的运输机没有现代大型运输机的运输能力,航程也非常有限,连续作业能力也比较差。加上天气等原因,德国空军执行运输任务时出现事故的概率也大大提高。大量事故和超负荷运转让战机鼓掌增加,德国空军运输能力也就受到极大影响。另外德国军队经过的地段基本上没有什么人口,加上战争打响后,当地民众都逃走了,所以想要抢夺当地居民的物质也是没有可能的。综合国力、空军调度权、空军运力、天气、地面运输、地广人稀等多种原因导致了德国物质供应不上出现大量冻死的情况。


深度军备


提出此题的客官,您是来搞笑的吗?不知您可否知悉制空权这个军事基础知识用语,空投就要靠于无武装的运输机来完成,和有武装的轰炸机是不一样的。

盟军的B-17轰炸机周身布满M2航空机枪,备弹充足,机背、机腹都有活动范围很大的机枪塔,很多时候不需要战斗机护航,也能独立完成任务。运输机没有护航就是活靶子,而有护航就需要有绝对的制空权,还要清除所有的防空火力。

看一眼世界地图就知道德国离莫斯科的距离了,记得某名人问过类似送棉衣的话,但是他忽视了供给线的问题。那时候还没有C-5、安-225这样的战略型运输机,从德国直飞莫斯科是不可能的,这就要从当时苏联的腹地起飞。

请问当时的苏联哪里可以让德国侵略军大摇大摆的把棉衣装上运输机,运输机还能整齐的排着队安全无误的把棉衣空投到制定地点?

为了空投几件棉衣,德国空军恐怕会损失大量护航战斗机和运输机,哪个国家的军队恐怕也没有奢侈到为了空投棉衣而损失空军力量的地步。况且苏德战场进入到冬季后,步兵受冻并非部队停滞不前的主要原因,摩托化机动能力的消失才是最致命的。因为德国的载重车辆、装甲车辆大部分使用的都是柴油机,而设计之初从来没有考虑到如此低的气温。

德国又没有抗低温能力很强的柴油供应,不要说当时的德国,就是现在-50号的柴油都是很少见的,而且价格很贵,出现卡车司机用火烤油箱的场景也就不奇怪了。可悲的是,德国人的严谨并不会让他们想到用火烤油箱这样无知者无畏的做法,战场上用火也是再好不过的暴露目标方法。

而德国的精工制造,在冰冷异常的严寒之下再次断送了纳粹德国的野心,热胀冷缩为伟大的斯大林同志和莫斯科解了围。极低的公差让炮膛和炮弹之间没有了任何间隙,威力再大的火炮也变成了废铁,清政府试射的那门克虏伯岸防炮在广东虎门的气温之下,都因为发射顺序和炮弹顺序错误炮弹卡在炮管里一百多年。苏联坦克、火炮和枪械都不存在这个问题,因为设计之初就充分考虑到了环境因素。

苏德战场的胜败是注定的,在希特勒选择进攻苏联之时,纳粹德国就已经败了。不要说棉衣,就是带着貂皮大衣去,德国一样会失败,这和正义与否无关,过高的估计自己也就是轻敌,永远都是兵家大忌。

现实生活中也一样,真正的对手都是你看不起或看不到的,所以人生也如同战场,成败只是一瞬间。纳粹德国的失败也是希特勒本人罪恶一生的必然结局,但是如果希特勒是一个像罗斯福那样很有远见的人,世界将会变成什么样子呢?如果苏德日联手,想必结果是什么大家心里都明白!撕毁苏德互不侵犯条约,才是最重要的导火索,棉衣、武器公差、可靠性、补给只是其中不同的影响因素而已,历史的教训对今天应该有着很好的启示吧!


狂想的克罗地亚


德军在莫斯科城外大批量的冻伤冻死,主要原因在于德国的准备不足,没有对可能的情况做出相应的调整。

早在苏联的卫国战争开始之前,德国详细研究苏联的军事实力,政治体制等各个方面。


军事方面

二战初期,德国凭借闪电战,迅速敲开了波兰,法国等国的大门,一个月之内,德国占领波兰领土,六个星期迫使法国投降,只留下伪政府维希法国,号称世界第一陆军的法军被打的毫无还手之力,英国远征军同样面临惨败,不得不从敦刻尔克撤退。

截止到1941年6月22日之前,西欧绝大部分领土落入德国之手。德军的攻势堪称凌厉。


反观苏联,在二战之前与芬兰打过一仗,尽管苏联在武器装备,人员数量方面占优势,但是战争拖拖拉拉,险些战败,这与德军的攻势形成鲜明对比。

而且上世纪30年代,苏联开始了大清洗,包括图哈切夫斯基元帅在内的大批优秀将领死于非命,极大地削弱了苏联红军的实力。

经济方面

二战之前,苏联的工业生产能力大于德国,但是大多数集中于欧洲方面,如果德军能够全速前进,迅速占领苏联欧洲部分的工业区,苏联将失去还手之力。

政治方面

希特勒敢于进攻苏联,在于苏联的制度,苏联可以看成由许多国家组成,其中必然存在矛盾,希特勒的想法是“只要对着大门踢上一脚,腐朽的屋子将会轰然倒塌”,德军进入乌克兰时,当地人甚至欢迎德军的到来。


鉴于以上几点,加上德军出兵在盛夏六月,希特勒也没想着冬季作战,自然准备不足,莫斯科战役当中,德军已经来不及准备冬季物资,无论是飞机空运还是就地取材,都不能解决上百万大军的需求,德国从一开始就在赌博,那就只能接受失败。


绿色落日


1941年8月初,冯博克的中央集团军群已经推到了莫斯科城郊外,但为了稳住南翼战线,切断苏军莫斯科海上补给线和解除罗马尼亚油田的威胁,希特勒提出分兵计划,从中央集团军群抽调古德里安的第二装甲群去支援曼斯坦因的第11集团军,拿下了坚不可摧的塞瓦斯托波尔要塞,整个莫斯科形势一片大好。

而希特勒的分兵计划是把“双刃剑”,虽然稳住了南翼战线,但也给苏军足够的喘息机会,直到十月初,中央集团军群才集结了180万兵力、1700多辆坦克、1400架飞机等全面进攻莫斯科,而苏联的寒流比往年来得更早了,十月初气温开始急降再加上雨季,德军装甲部队和士兵开始苦不堪言,根本发挥不了德军闪电战的威力。

到了十二月初苏军开始反攻阶段,气温降至零下20至40度,似乎“上帝加入到了苏联国籍”德军开始出现一系列窘境,进攻部队停滞不前、大批士兵冻死、坦克开不动等,最终战线导致节节败退,损失了几十万部队,包括大量的坦克装甲,直到后撤了一百多公里才稳住了战线。

苏联的冰冻是在十二月初才降临的,那为什么德军不及时空投冬装或者抢当地居民的棉衣呢?

首先,希特勒高估了德军的闪电战。希特勒曾经计划在冬季来临之前拿下苏联,直到打到莫斯科郊外时,德军的闪电战不管是在欧洲大陆还是苏联境内,横扫一切未尝败绩,所以希特勒压根没重视冬衣的配置。从进攻莫斯科到苏军反攻前一个多月,希特勒才急忙下令大量生产套棉衣,而此时德军莫斯科前线已经处于崩溃,完全没空中优势,空投为时已晚。

其次,希特勒低估了苏军的补给能力。在实行“巴巴罗萨计划”前,情报部门曾统计苏军的兵力不足两百个师,但开战后苏军的兵力达到了三百多个师,远远超出了情报部门的预计,使得莫斯科会战苏军兵力得到源源不断补充,包括得以调回远东防备日本的三十个师。而希特勒进攻莫斯科孤注一掷,并没有多少预备部队,直到十二月苏军反攻前,希特勒对莫斯林局势依然乐观而忽视了冬季物资的及时配发,随着补给线的拉长,很多冬季物资都推在了沿途车站,此时“远水救不了近火”,空投也救不了莫斯科战线的溃败。

最后,战斗民族的“清野政策”。曾在拿破仑巅峰时期率领几十万大军入侵苏联攻、占莫斯科城时,俄国“救星”库图佐夫实行了“清野政策”一把火烧了莫斯科城,用严寒击退了拿破仑。而德军入侵苏联所到之处并无多少居民,抓到的大部分都送往了集中营,再说德军180万大军去哪抢这么多棉衣,抢不现实。


赛门军略


我先回答后面一个问题为什么不掠夺当地的资源?或者说居民的棉大衣来补充德军的抗寒能力呢?

这个问题如果真的问起来的话,古德里安估计有一点儿感到丧气,他并不是没有跟德国统帅部打过报告,赶紧拿下莫斯科称420还没有反应过来,当头一闷棍,能抢多少,强多少,这才是闪电战,但是希特勒不管,结果给了莫斯科足足两个月时间进行准备。

土地上面的人民这都是你在战争的时候给你战争机器不断添加新鲜血液和输送大量物资的一块儿。田地呀,不到万不得已,你是不会把这块田地给毁掉的,但是前苏联人这么做了,斯大林是需要时间抉择的,如果说真的按照古德里安的计划直接兵临莫斯科,别说斯大林间壁清野了就连莫斯科的防务工作都可能做不完单,更别提后来能够积极100多万军队在莫斯科跟德国人死磕,并且赢得了莫斯科的胜利。

正是给了斯大林准备的时间。斯大林才最终完成了坚壁清眼,你德国人去抢什么,全都是荒地,人民全部迁走了,一点粮食都没给留,棉衣全烧光了,你抢什么东西?斯大林在这个方向上的心狠手辣,也使得德国人在进入冬季以后面临巨大的困难,无法以战养战,这才是德国人最终不得不撤军的一个重要原因。

至于说空投确实当时德国人掌握着空军的能力,而且掌握着绝对制空权,他是有能力进行空投。

但是希特勒骄傲自大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呀!你如果连棉衣都没有,(今日头条漩涡鸣人yy首发于悟空问答)你空投什么东西,你飞机飞上去,只能够飞个来回,啥东西都扔不下去,没崽!

德国的天气预报学家曾经不止一次的向希特勒的打过报告说按照现如今整个前苏联的天气情况,这个东西估计会比以往来的更加寒冷,事实上,德国人入侵前苏联的三年时间里面,正好遇到了前苏联是有史以来最冷的三个冬季,你说他倒不倒霉。

德国天气学家像希特勒说你赶紧突击生产300万套棉衣,希特勒说不用我的军队很快就能打到莫斯科了,到时候我们坐在莫斯科的房子里面烧着火,吃着烤串儿多舒服,生产什么棉衣不用,我如果生产了,我就是怂了。

也就是说,当德国人发现莫斯科的冬季冷风来袭的时候,希特勒仍然还是没有大规模的生产棉衣,军队后备物资不足,没有那么多棉衣供给前线军队,飞机就算能够空投这么多棉衣,但是没货。

但是最终我们得说希特勒还是成功止血了,否则进攻莫斯科的100多万军队,不会只死伤40多万,但是正是由于这一次战略突袭的失败导致。前苏联终于能够安心地发挥他们的战争动员能力,二者之间本来是闪电战,最后演变成了消耗战,但是德国人消耗不过前苏联,希特勒的一纸命令,彻底改变了德国人在前苏联的作战模式,也使得德国人慢慢的陷入了万劫不复的深渊,德国人曾经距离胜利女神只有一步之遥,唾手可得,但是无可奈何,擦肩而过,这并不是没有原因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