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去长远的统筹规划,才能做好股权激励?

要实施股权激励,必须对企业有全局的、长远的规划

企业老板需要看到企业未来的发展态势,要考虑股权在不断释放的过程当中,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对企业的治理是否会造成安全性威胁。

企业发展可分为四个阶段:初创期、发展期、扩张期与成熟期,如图所示。

怎样去长远的统筹规划,才能做好股权激励?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会有很大的差别,需要综合统筹,目光长远。

1.初创期

初创时期,企业实力很弱,一没资源,二没资金,三没人才。这时,很多事情需要老板,即创始人亲自上阵,亲力亲为。此时实施股权激励,最主要的目的是为了吸引、留住优秀人才。

这一阶段实施股权激励可以采用以下两种策略:

01

用在职股激励

在职股是一种虚拟股份,激励对象拥有的股份只有分红的权利,而没有所有权。

在职股激励不影响企业决策权,所以老板的格局可以大一些,给员工多分一些。当然也要看长远,做好统筹规划。

02

用注册股激励

注册股是公司的实股,需要到工商部门注册成为公司真正的股东。

注册股的股东根据所占股份比例,享有相应的所有权、管理权、收益权。

需要注意的是,发放注册股的额度绝对不要超过总额度的1/3。

也就是说,创始人最好持有大于等于总额度2/3的股份,这在股权统筹当中叫作进攻型统筹。

怎样去长远的统筹规划,才能做好股权激励?

进攻型统筹可放可收,可进可退。创始人不但拥有防御权,而且也有进攻权,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当老板拥有2/3的股份时,就拥有对整个企业的一票否决权,外围股东不管怎么整合,股份加起来最多也不会超过2/3,外围股东必然会受到牵制。也就是说,虽然释放了1/3的股份,但创始人仍拥有企业的绝对控制权。

当然,如果公司经营不善使得股东利益受损,通过其他途径无法解决时,持有公司10%以上的股东,就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由于初创期企业管理者还不成熟,尚不能独当一面,所以当创始人拥有企业2/3以上的股份时,就可以顺利贯彻相关政策,确保公司运行顺畅。

怎样去长远的统筹规划,才能做好股权激励?

2.发展期

当企业处于发展期,企业管理者素质不断提升,专业水平也不断提高。老板则可以抽身出来,进行企业战略规划等长期战略的思考。

这时老板可以再次释放一些股份,分发给企业的高层管理者,让他们从小股东慢慢变大,逐步成为公司的核心股东。此时,老板只需要做到管理型统筹即可。

企业在发展期,如果创始人要实现相对控股,应拥有大于1/2的股份,最好拥有大于52%的股份,这主要是为未来上市考虑的。

假设企业要走上市路线,创始人的股份必然会被多次稀释,最少有两次:

第一次是风投,一般风投入股会占总额10%的股份;

第二次是企业上市,上市要发行公众流通股,发行公众流通股最低额度要求不得低于公司总股本的25%。

因此,企业的股份两次共稀释35%。假设创始人以前持有51%的股份,被稀释35%后,就还有33.15%的股份;若创始人以前持有52%的股份,被稀释35%后,则还有33.80%的股份。

33.15%与33.80%区别在哪里?

区别就在于一个小于1/3,一个大于1/3。当创始人持股大于1/3小于2/3时,我们将此结构称为防御型统筹,此时创始人拥有对企业重大事件的否决权。

3.扩张期

当企业初具规模,开始迅速扩张时,如果想继续实行股权激励,吸纳更多优秀人才加盟,创始人可进一步释放股权,但股权比例应控制在1/3以上。

因为,股东大会或股东会做出特别决议时,要采用绝对多数通过的原则。

该原则指的是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特别决议时,应有代表股份总数的2/3以上的股东出席,并由出席会议的持有2/3以上表决权的股东同意方可通过。

比如是否解散公司、是否同意合并、重组等重大事件,当创始人拥有1/3以上的股份,便意味着可以对此类事件进行否决。

怎样去长远的统筹规划,才能做好股权激励?

4.成熟期

随着企业继续发展,进入成熟期,创始人就不需要必须掌握1/3以上的股份了,因为这时企业已经实现了公众治理,此时哪怕创始人只拥有企业3.5%的股份,也不用过分担心被抢班夺权,为什么这么说?

因为有以下三点保护了创始人的利益。

01

公司章程

对于创始人来说,此时企业家族的股份比例可能很小了,但是他们很早就设立了一个“游戏规则”——在公司章程中,格式化地写了几条保护原始大股东核心利益的条款。

比如××股东为公司创始人,未来××的股权,不论被稀释到何种额度,他对公司的表决权不低于百分之多少;

该股东为公司创始人,公司董事会成员由他提名的人拥有半数以上的席位。这些条款保证了创始人在企业中拥有很大的影响力和决策权。

02

基金分析师

某些明星企业的股东为外国投资机构。每个投资机构都会有基金分析师,一旦企业做出一个重大决策,基金分析师会立刻分析这个决策会不会影响投资者利益、影响股东盟约。

一旦该决策影响股东利益,股东就会直接或联合其他股东,如企业家族,给职业经理人施加压力。

03

律师

在海外上市非常容易,如美国,只要商业模式好,真的能为股东们创造效益和价值,股东们就会相信你,企业也很容易上市。但企业上市以后,若被发现做的跟说的不一样,就会被狠狠地限制,而且会受到严重的惩罚。

西方的律师比较职业,当他们发现企业有需要披露的信息没有及时披露、披露的信息与实际不符,或某些决策会影响股东利益时,律师就可以上告法庭。

他们会通知其他小股东们:大股东在损害你们的利益、涉及了一些关联交易、违反了公司的章程等。此时,律师会为小股东们做主,帮他们打官司。

因为官司一旦打赢,律师会获得高额的回报,所以,美国的律师是主动上门找业务的,会积极监控大股东的违法行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