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零售競爭源頭:不可忽視的供應鏈價值

新零售競爭源頭:不可忽視的供應鏈價值

供應鏈是什麼?從不同的領域、不同的角度能給出不同的答案,但總體上,可以理解為:

供應鏈是由產品需求開始,經過研發、設計到原材料供應、生產、運輸、倉儲、零售的全過程。

供應鏈是最基本的零售環,也是新零售數字化的起點,在如今激烈的新零售市場環境下,任何模式的創新,一旦褪去華麗的外衣,其本質都離不開“利益”二字,也就是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 新零售競爭力的源頭:供應鏈成本價值重塑

在經濟全球化之後,商品的製造成本在保證質量的前提下,基本上難以得到可觀的調控下降,以手機為例,完成一部手機的製造,基本上是由多個國家和地區分別提供最高性價比的原材料、原勞動力所實現的生產和組裝,其成本最大的區別在於原材料的價值,譬如塑化機身與鋼化機身的區別,高性能芯片與低性能芯片的區別等等。

既然產品的製造成本已經到了難以下調的地步,那麼,“降低成本”只能從其它環節入手,譬如物流運輸、供應鏈信息管理、零售經營等等。

物流方面:過往由一級總倉逐層下發的分銷模式,不僅容易引起物流信息缺失,更是變相地增加了層級與層級之間的運輸和倉儲費用,這便導致了身處最落後的農村地區,用的卻是最貴的商品。

而新零售的數字化物流,則是建立在全國範圍內的大數據基礎上,並根據精準到鄉村級的網點數據,通過整合地域、經濟、文化、人群、交通道路等不同數據信息,智能規劃最低耗能的運輸路線,並由中央總倉或生產中心直接下發物流運輸指令。

供應鏈信息管理方面:數字化、智能化、雲端化最大價值在於為多段落供應鏈的複雜信息流提供了更快速、更精準、更有效的決策依據。尤其在消費習慣更新迭代日益頻繁的新時代,產品的淘汰率也越來越高,一旦出現信息流滯後,便容易導致熱銷產品斷供、而滯銷產品卻一直批量生產的尷尬局面。

  • 新零售競爭力的體現:供應鏈的需求原動力

供應鏈的需求有兩大塊:一是用戶需求,二是商品需求,前者是供應鏈需求的核心,後者是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徑。

以用戶需求為核心

供應鏈的需求原動力是用戶/市場的需求,企業適應用戶的需求而組織生產和供應,從中賺取收入。以往,企業的供應鏈動力源自於製造環節,從生產產品到推入市場,到利用分銷和零售賺取利潤,整個過程都剝離於用戶的需求,完全由商品主導市場需求。如今,從產品的研發環節開始,包括生產設計、物流運輸、渠道銷售等等每一個環節,都需要用戶參與,使產品能真正符合用戶的需求。

譬如,在產品的研發環節,就需要建立在前一代產品的用戶體驗及企業目標客戶的人群畫像的基礎上,通過大數據建模分析及預測產品銷售分佈路徑,併合理分配物流資源、運營資源、人力資源和渠道資源。

以商品需求為核心:

商品從生產、運輸到銷售存在一個波動的週期,這個週期決定了供應鏈的價值體現。以往的推進式系統,由於考慮到生產和供貨的提前期,零售商往往會設定一個安全庫存,以避免缺貨,錯失銷售機會,所以,零售商的訂單會略大於預估的消費需求,同樣的情況還會發生在每一級別的批發商身上,其弊端在於一旦消費者對產品的需求銳減,整個產品端都會陷入一個虧損的狀態。

此外,由於市場需求波動,距離最終顧客需求的反應時間過長,需求預測的準確性就越低,各渠道亦需要維持較大的中間庫存,因此,圍繞商品需求實現的數字化運營,一定以縮短商品供應全環節反應時長為核心的預測模式。

只有通過數字化準確預測商品的地域、人群、時間、渠道的需求比例,才能實現高效的資源分配,以創造更大的銷售利潤。

無論是哪一種噱頭的新零售,最核心的競爭力就是利益,無論是降低成本還是增加收入,最終的目的都是盈利,只有盈利的模式,才是最適合當下的零售模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