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視頻之後,自媒體的出路在哪裡

2005年,是自媒體開始進入中國並被社會公眾認知的一年,那一段時期,是屬於個人博主的時期,博客這個詞,開始在中國流傳開來。

短視頻之後,自媒體的出路在哪裡

時間飛速流逝,一直到2009年,新浪推出微博,成功把公眾的注意力從電腦轉移到手機上,微型博客也成功取代網頁博客的地位,成為大眾最喜愛的網絡應用之一。2011年是它的巔峰時期,但即使是現在,它也有幾千萬的日活躍用戶,直到騰訊出手。

短視頻之後,自媒體的出路在哪裡

2011年,騰訊推出微信,一個為智能終端(即手機)提供即時通訊服務的免費應用程序;2012年,騰訊開始試水公眾號,早期反響平平;到2013年,公眾號才得以真正火熱起來。一是因為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民眾可以從手機上體驗到電腦上的一切功能,微博140個字的限制反而成就了公眾號的長文閱讀;二是因為微信作為社交平臺,通過它強大的社交網絡——朋友圈可以分享、帶動更多人閱讀。這時候的自媒體,才真正意義上有了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格局,大量的個人自媒體品牌開始得以在公眾中傳播,粉絲經濟由此而來。

短視頻之後,自媒體的出路在哪裡

2014年,早期的個人自媒體開始變現,隨後個人自媒體的運營便陷入困局之中,一個人的力量不足以支撐整個個人品牌的發展,競爭和外部環境隨時都在變化,以團隊為主的自媒體開始進入到這一次媒體革命的浪潮中,原創文章變得價值千金。

大量的圖文寫手寫作的速度跟不上社會的“快風氣”,單純的文字描述和圖片內容不足以傳達更為豐富的情感追求和不斷變換的故事畫面,以閱讀為主的文化娛樂開始轉變為以視頻為主的影視娛樂,短視頻應運而生,它比圖文更加精彩、準確、貼近觀眾的實際。2017年是短視頻蓬勃發展的一年,快手、抖音是其中的代表,越來越多的普通民眾和影視明星都熱衷於用視頻短片來表述自己生活的方方面面。

短視頻之後,自媒體的出路在哪裡

2018年,便是這一切從混亂變為整潔的一年,隨著國家的關注和公民素質的提高,越來越多的規則開始制定,盜版、三觀不正、違法違規行為……都將得到遏制和解決,新媒體將會與傳統媒體並駕齊驅,成就雙強並立的局面。

從新媒體的發展來看,以圖文為主的原創文章就相當於傳統媒體中的報紙和雜誌,以短視頻為主的原創視頻就相當於傳統媒體的電視。不同的是,媒體人不再是傳統媒體的專利,普通民眾也可以成為創作者和影視網紅,娛樂圈變成了大眾娛樂圈,你我都可以是它的旁觀者、參與者和創造者。

那麼,短視頻火爆之後,以音頻為主的相當於傳統媒體廣播的新形式會成為下一個自媒體的風口嗎?

敬請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