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中国的古代文明一直都是世界之最,留下的珍宝被全世界羡慕,现在很多的中国国宝成为了国外很多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我们中国最大的博物馆是北京国家博物馆,其中的珍宝无数,每一件都是惊艳世界的杰作,其中最大的一件镇馆之宝是后母戊鼎。后母戊鼎是现在为止发现的最大的青铜器,后母戊鼎是商代的作品,距离现在至少三千多年,但是三千多年后的我们依然是惊叹如此精美的制造。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后母戊鼎上的纹饰充分显示出商代独特的粗犷原始之美。大鼎的外壁装饰着饕餮(totiè)纹、牛头纹、夔(kuí)纹和蝉纹,中心平素光滑,显得浑厚、庄重。饕餮是以虎、牛、羊等动物为原型,经过抽象的艺术处理,创造出来的一种神秘怪兽,表现出古人对自然的崇拜。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人们将饕餮纹装饰在青铜礼器上,使礼器显得更加神秘、威严。大鼎四面的交接处,装饰着扉棱。鼎耳的耳背上有鱼的纹饰;双耳外侧,我们可以看到双虎噬人头的图案。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弦纹之上饰有兽面纹。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青铜器在铸造成型之初是金黄色的。今天我们所见到的颜色,是因为数千年被深埋地下,青铜器已被侵蚀而生了铜锈。我们可以想象,身形巨大、重达千斤的后母戊大方鼎3000年前出现在中原大地上时,是何等的金碧辉煌、威震四方。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不过就是这么一件镇国之宝,有着非常不一般的传奇,并且在它被国家得到之后,还被郭沫若先生取了个错名字。。早在1939年,大鼎就已经在河南安阳的小屯出土。当时,正值抗日战争时期,当地的老百姓为了保护大鼎,将它重新深埋在地下,巧妙地隐藏起来,使这件国宝躲过了战乱。

直到抗战结束以后的1946年6月,大鼎才重见天日。此后,大鼎被运到南京,由当时的中央博物院接收。新中国成立以后,后母戊鼎入藏国家博物馆,成为镇馆之宝。

司母戊鼎?后母戊鼎!


伫立在展厅内的后母戊鼎,不仅以它伟岸的身躯,展现着中国青铜铸造史上的奇迹,它更像是一位民族精神的守望者,静静地与凝视它的后人进行着心灵的对话。

一件国宝揭开数千年前的世界,不会动的青铜器却在述说当时的历史,以史为鉴,愿中华文明更加璀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