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要说北京有名的胡同,南锣鼓巷绝对能上排行榜的前三名。不过,正所谓人怕出名猪怕壮。南锣鼓巷的名气大是好事,但来玩的人也很多,让这里变得很商业化,一点都找不着胡同的文化氛围和复古气息,放眼望去,整条街都是摆摊的,只是这里的摆摊很高大上,有专门的店面,还有正规的服务员,而且每个店铺都别具特色。相信很多慕名来这里玩的人看到攒动的人头时都会有一种上当受骗的感觉!小女子为啥能如此感同身受呢?因为小女子也曾被骗过!不过,当我往深处走的时候,却发现了很多别人看不到的风景!原来南锣鼓巷最大的特色不是那条热闹非凡的老街道,而是街道边一进一出的小胡同们!这些小胡同里店铺很少,多是居民区,但在这里才能真正感受老北京的胡同文化。漫步在那些小胡同里,暂时远离喧嚣的人群,似乎一下子感受到了李清照喝醉酒时说的那句话——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来过的人都知道,南锣鼓巷里的小胡同太多啦,什么雨儿胡同、菊儿胡同、黑芝麻胡同……,每条小胡同又各有不同的气质,下面,我就挑我最喜欢的帽儿胡同来说说。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帽儿胡同,取这么个名字是因为很久以前这里有很多制帽作坊,不过它的气质比较独特,说它复古也行,说它时尚也不过分。说它尊贵可以,说它平民也行。说它热闹也行,说它清静也可以。帽儿胡同里的故事太多了,末代皇后婉容、北洋军阀冯国璋、明末清初名臣洪承畴、朱熹第25代世孙朱家溍、清代大学士文煜、乾隆皇帝的女儿和敬公主的后人达贵贝勒爷、满清高富帅大臣荣禄、中共秘密电台的特工们都曾在这里生活过,除了各种名人外,帽儿胡同还有一些值得一看的古迹,像保存完好的四合院、梓潼庙文昌宫遗址、清代第一园林可园、有梅梢月传说的道观显佑宫等。这些古迹更让这条胡同平添了几分与众不同的光彩。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关于婉容,大家都知道,她是末代皇后溥仪的妻子。鲁迅曾说,悲剧就是将美好的东西毁灭给人看,而婉容的这一生正是一场彻底的悲剧。当她还是小女孩的时候,在帽儿胡同里度过了一段无忧无虑的时光,她爸爸是清朝重臣,家族势力很大,所以她从小不愁吃不愁穿,她爸爸对她也很上心,给她最好的、最先进的教育,因此婉容从小就跟别的封建女子不同,她在15岁时已经会弹钢琴、跳舞了,跳的还是爵士,她很喜欢西方的东西,会说英语,举止优雅得体,又是天生的美人胚子,举手投足间都很有气质。17岁的时候,年少的溥仪就是在这条胡同里迎娶了她,出嫁那一天是她一生中最风光的时候,清政府花了100多万白银办这场婚礼,汽车、马车、洋车多的数不过来,据说那天京城有成千上万的百姓都去看了这场世纪婚礼。然而,风光之后等着婉容的却不是好日子,而是无尽的痛楚。与溥仪大婚后不久,他们就被赶出了紫禁城,溥仪带着她和妃子文秀来到了天津生活,这段时间婉容和文秀之间的关系很不好,经常闹矛盾冷战。之后文秀单方面宣布跟溥仪离婚,从那以后文秀就走了。文秀用她的勇气换来了往后的幸福与宁静,而婉容正是缺少了那份勇气,再加上当时大环境的推动,她只能一步步走向深渊。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在天津没生活多久,溥仪又带着婉容来到了沈阳。在这里溥仪成了傀儡皇帝,婉容则成了傀儡皇后,与文秀离婚后的溥仪觉得是婉容的无理取闹赶走了文秀,所以对婉容很冷淡,再加上两人性生活不协调(几乎没有性生活),而婉容又对鸦片上瘾,烟不离手,所以那段时间两人经常吵架。后来溥仪丢下了婉容一个人去了日本,回来后发现婉容的肚子竟然大了,他知道那个孩子不是自己的,在婉容生子当天溥仪就派人送孩子去见阎王爷了。从那以后,婉容疯了。此时的她早已没有17岁的神采奕奕了,她所有的热情与希望都化作灰烬,这一切都可以在她形容枯槁的脸上找到痕迹。在这种不稳定的状态下,婉容最后死在了吉林的延庆监狱中,死的时候才40岁,身边没有一个亲人。上天对她是残忍的,死之前都没能让她回到小时候生活过的地方来看一看。但是在婉容心里,帽儿胡同应该积存了她一生中最美好的回忆吧!也该是她往后最怀念的地方。婉容没有运气回到这里,但后来的无数人都代替她实现了这个愿望。现如今,当人们伫立在帽儿胡同37号院门前,怎会忘记那个满面春风的绝世少女!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不过,奇葩的是,由于来帽儿胡同纪念婉容的人很多,早些年间就有的人打起了婉容故居的注意。那时候婉容故居还对外开放,人们来到这里都会走到院子里一探究竟,有的黑心商家就在院子里建了一个山寨版博物馆,博物馆里说是存放着婉容用过的东西,到里面逛逛还得收费。那会还真有人进去了,不过发现里面的东西没有一件跟婉容有关,随便整几幅画、几个老玩意摆那会糊弄人!这件事后来被政府知道,经过严厉打击才终于赶走了那个山寨版博物馆。而多年以后,为了更好的保护旧址,婉容旧居的院门一直紧闭,如今的我们也只能站在门外跟墙上的碑文合个影了!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看过婉容的悲剧,你是不是想看点喜剧?说起喜剧,我很自然的就想起了一个相声演员——冯巩。哈哈,没错,就是那个每次春晚刚上台就说想死我们的怪蜀黍冯巩。他名气很大,但你一定想不到,他的曾祖父比他名气更大。为啥这么说呢?因为他的曾祖父是冯国璋!冯巩还曾在电影《建国伟业》扮演过这位曾祖父。巧的是,冯国璋当年也在帽儿胡同生活过,现在帽儿胡同13号就是他的故居。那么,冯国璋到底是何方人物呢?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冯国璋,男,曾当过民国总统,与王士珍、段祺瑞并称为“北洋三杰”,不过人们把王士珍比作龙,把段祺瑞比作虎,却把冯国璋比作狗!这是为啥呢?其实,说他像一条狗并不是在骂他,而是因为冯国璋有狗一样的聪明、有狗一样的忠诚,当然,也有狗一样的悲剧。我这么说,都是有证据的。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首先咱来说说他的聪明。冯国璋能打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一般有能力的武将搞文学都不咋地,但到冯国璋这里就不一样了,他学习很好,练兵打仗之余去参加了科举考试,还考上了秀才,李鸿章对他特别欣赏,觉得他是个天才。天才说的有点夸张,但冯国璋智商确实也高,他不仅考试厉害,而且还自己写过著作,写的是专业的日本军事著作,还是用日文写的!那日语还不是他报培训班学的,而是打仗的时候抽空自学的!学习能力这么强大,不聪明的人怎么也学不到那种高度!

下面咱再来说说他的忠诚。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冯国璋接到袁世凯的指挥到南方去平叛武将,不过要他一路上慢慢走。于是冯国璋带着自个的军队一路上游山玩水,好不自在。等到袁世凯恢复原职,马上下令冯国璋攻打武昌,老冯也没有辜负老袁的指望,一口气就打下了汉口和汉阳,眼看着武昌马上也要被攻下了,老袁又让他收手,于是老冯又乖乖的收手了。1915年,袁世凯正式称帝,所有的人都知道,但冯国璋一个人埋在鼓里。其实他不是不知道,只是他不相信,他不相信老袁会做出这样的事,以为这是谣言,于是见人就出来解释,说老袁没有称帝。但等他亲自见到那一幕时才真正相信,这让他极为震撼!冯国璋固然是忠诚的,但他不懂变通,不知道人心善变,而这也为他最后的悲剧埋下了伏笔。回到北京之后,单纯的冯国璋被袁世凯冷淡。但在接下来风云激变的政治斗争中,冯国璋就没那么幸运了,他被人当做棋子耍来耍去,而他自己的政治能力比不上他智商的百分之一,一开始被调到离京城较远的南京,后来又莫名其妙的成了大总统,不过这总统完全是形式上的,没啥权力,连钱都没有。为了捞点钱,当时他就自个在中南海钓鱼,然后拿到市井去卖,一时间“总统鱼”走红京城,他确实在这其中狠捞了一笔。不过,捞来的钱也没啥用,因为这个总统当了一年他就被迫下野了,下野后他就住在帽儿胡同,之后才过了一年他就病死在这里了,死的那年他才60岁。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与婉容相比,冯国璋的一生也是五味杂陈。一开始的风光得意,后来的宦海浮沉,只是他的悲剧大多是咎由自取,本来资质不错,好好混也能当个小官,安心养老,但看人的眼光不行,跟了个袁世凯这样的渣人,还不知道回头,一错再错,最后自己把自己以火箭般的速度送到了阴曹地府。所以说,性格决定命运真的是一句至理名言。

走过冯国璋的故居,是不是心里觉得很沉重呢?帽儿胡同咋老是出悲剧呢?就没啥好玩点的事情吗?好玩点的也有,不过怕你心脏承受不了也不好多讲,所以下面就简单说说可园和秘密电台。前面一个地方有仇富心里的人请自行绕开,后面一个地方有幽闭恐惧症的人请自行绕开!其余的同志们跟我一起来。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可园是清光绪年间武英殿大学士文煜的私家花园,在四合院内,里面的建造差不多照搬大名鼎鼎的苏州园林,不过这个园子没苏州园林那么大,它南北长不过100米,东西宽不过30米。正是因为它很小,所以才有了这个可爱的名字可园。可园在帽儿胡同的5到9号院,现在也是谢绝进门参观,只能在门外感受一下它的气派。

秘密电台在帽儿胡同的27号院。解放战争时期,中央在这里成立了中共晋察冀中央局城工部秘密电台隐蔽地,来这里工作的人都极其神秘,由于工作的特殊性,组织上对他们的要求很严格,要求他们杜绝一切社会关系,不许和亲友往来;不允许到公共场所活动,不许上影剧院;不许读进步书籍;“安分守己”,深居简出。具体的工作方式详见谍战作家麦家的小说《暗算》《解密》《风声》等,这些作品有的已经被改编成影视剧了,特别有意思!!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如今,秘密电台的旧址早就被拆了,完全找不到当年的痕迹了。在帽儿胡同,像这样的地方还多着。比如帽儿胡同里以前有个显佑宫,还是个大庙,里面有一块石刻,石刻的图案是一朵特别好看的梅花,梅花上头还有一轮弯弯的小月亮陪着它,看起来特别有意境,有的人就把这个石刻叫做“梅梢月”。后来这石刻虽然不知道花落谁家了,但是关于这个时刻的传说却一直在民间流传。

据说当年有个小姑娘,很喜欢画画,而且只喜欢画梅花,大家就叫她梅花姑娘。有一天她画了一幅梅花之后还在梅花梢加了个小月牙,画完之后她特别喜欢这幅画,于是给别人画,但是当时的人都觉得她的画挺怪的,因为以前从来没有人这样画过。听了这样的话,小姑娘挺难过的,她不信天下就没有人能欣赏她的这幅画,于是就离开家想寻找懂这幅画的人。这一找就找了很多地方,但是都没有人懂得这幅画的美妙所在。直到有一个她碰到了一个白胡子老头,老头给她讲了这样一个故事。说是从前有个傻道士,喜欢画画,画了一枝好看的梅花,还在梅花梢加了一轮弯月,他觉得自个画的很好,就把画给别人看,想让别人也认可他的这幅画。结果世事总是不如意,没有人夸他的画,于是他就把画雕刻在庙里的石头上,把石头摆在门边,天天坐在庙门口等着路过的人夸这幅画,结果他从20岁等到80岁都没有等到那句话,最后他一生就这样过完了。听了白胡子老头的这个故事后,梅花姑娘若有所悟,从此她又回到了家,回来后她自在的活着,想画啥就画啥,过得很快乐!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梅花姑娘最终领悟了白胡子老头的意思,那么红尘俗世中的我们呢?正如曾在帽儿胡同里生活过的这些人,我们对他们的看法并不能改变他们的什么,因为人都已经去了。就算他们还在世,我们也无法在那些风起云涌的历史事件中准确的捕捉到他们的内心感受。很多事情,在别人看来他们做错了,但是对于他们自己来说,是自己想做的,也许就已经足够了。此生种种,在别人的眼里都是过眼云烟,转瞬即逝。对于我们来说,惟愿在世上留下来过的痕迹,也就够了。这样,至少总有故事给后人看。虽然当事人都已经不在了,但在残存的遗迹里,总能找到一点心脏的温度。

帽儿胡同里残留的心脏温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