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遙《人生》最後一章,爲什麼要寫「並非結局」?

追輝煌人生


路遙先生在中篇小說《人生》最後一章注了個“並非結局”,一直以來,很多人以為作家是有寫第二部的打算的。也不難理解,讀者在讀到這本書末尾看到高加林這樣的結局時,當然是有點“不買賬”的,為他鳴不平。繞了一大圈,最後丟了城裡的工作不說,還丟失了“心像金子般”一樣的巧珍。這真是人算不如天算。對於這樣被悲慘結局,讀者必然希望在“續集”中看到大團圓。據說,路遙先生憑藉此書一舉成名之後,還確實有人寫了個續集,並且計劃投拍電視劇,結果賠得血本無歸。

實際上在早年間,路遙先生就對此結尾談過他的立場!他的大意是說,作為小說,這部中篇小說已經完了;但是高加林的人生是還沒有結局的,他的人生道路依舊剛剛開始,至於高加林以後要怎麼走他的人生,作家是管不了的!作家曾經說,不是他讓高加林迴歸土地的。

對於路遙先生的說法,我個人認為有兩點原因。

第一,作家實在是太喜歡自己塑造的人物了,就像我們在讀《人生》中的德順老漢和巧珍的時候,我們能明顯地感到作家有多麼鍾愛這兩個人物,他們就是“真善美”的完美化身。但是,我們不可否認高加林同樣得到了作家的“解放”。為什麼這麼說呢?窮酸得叮噹響的高加林即使留在城裡做通訊員,他照舊與黃亞萍難在一起!高加林只有在進城之後才贏得了黃亞萍的愛情,為什麼他在農村時,黃亞萍沒有去找他?他們的結合,還會受到黃亞萍父母的反對。他們是高幹家庭,高加林永遠是個泥腿子!像黃亞萍這種女人,她能背叛張克南,就同樣能背叛高加林。所以我認為,路遙是及早將高加林“懸崖勒馬”。對於漫長的人生來說,難免會有坎坷。及早出現及早解決無疑是划算的。因此,路遙先生當然不願意視高加林回到農村就將此定性為他的最終歸途!他是希望高加林繼續出來的!

第二,路遙先生是個胸懷大志的人,從高加林的身上我們可以看見作家自身的影子。高加林的經歷與作家從縣革委會副主任一下子成為農民的經歷如出一轍。根據作家奮鬥的經歷,我們也能猜想到,高加林會像“他的主人”一樣,必然是會重新走出黃土地,走向城市,實現自己偉大的夢想。那個年代有文化的青年人是有此偉大志向的,他們大多不甘於在農村終老一生!

事實上,路遙先生後來的史詩般的鉅著《平安的世界》正是《人生》的續集。孫少安與孫少平無疑可以被看作是高加林的續寫!


土豆情09


人生的結局誰也無法預料。雖然漫長,但是在最關鍵的時候,有時就只有那麼幾步(包括愛情)。當處於人生十字路口的時候,就看你怎麼選擇……


bingshanxuelian


並非結局

《人生》是一部經典 作者把一生的故事寫了進去,但是最後一章寫了(並非結局)原因是什麼呢?其實作者的生活環境不好,作者清貧如洗的一生。作者在用生命寫作,常常寫到深夜,白天就去工廠裡感受工人的客苦。

再一年又一年的惡劣的環境中度過,作者又是風餐露宿,但作者還是一年又一年的寫作不知道的是透支身體很嚴重,再最後作者患了重病。還沒有緩解。卻依然寫作到深夜,最後的最後作者更加重了。作者用生命去寫作。可是沒有寫完結局,就不能繼續寫作了。


矜持終老


《人生》這部著作完成了。那麼故事中的人們,他們的喜怒樂,是否會隨著故事的完結而完結?答案是肯定的。結束了。如果非要說他(她)們還"活著",也只能活在某些讀者的腦海裡,繼續著他(她)們的生活…。現實中的人們,他們的生活卻真實地繼續,比故事中的情節,更生動,更能打動人心。因為是真實所以更復雜,更富有人性。人性的真與偽,情與仇每時每刻都在演義著。從這個意義上說,故事沒有完,也永遠不會完。


安泰64486520


我個人認為有多種原因,一種是作者本人的原因。大家都知道路遙身體不是很好,很可能這一段時間需要長時間的修養。另一種原因是路遙的(人生)還沒寫完就已經改編成電視劇播出了,電視劇一經播出是不能停的,他需要快馬加鞭的趕稿,由於時間太緊,並沒有完全的完本。或許是因為路遙在寫(人生)後期的時候,他並不想把高加林寫成當時的狀況,想要改變他。但是一是竟無從下筆,等待時間在完成後期。


東北偏東4


人生這部小說,其實寫完了,作者在結尾說並非結局,意思是小說雖然寫完了,但高加林的人生並沒有結束,至於高加林後來的人生怎麼樣,作者沒有說,有意留了一個空白,讓讀者腦補,從而顯得小說的結尾意味深長。這是一種藝術表現手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