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市下區塊鏈的衆生相

熊市的氣息在區塊鏈行業中瀰漫開來。

但鏈圈和幣圈又有些不同。

去年,幣圈的景象是,幾乎發幣就能賺錢,而今年幣價浮沉不定,周圍的人也開始浮躁起來。

而鏈圈則是另外一番景象。去年鏈圈對區塊鏈技術的認識還比較模糊,今年大家都開始探討通證經濟、幣改諸如此類的深度話題。區塊鏈創業項目,似乎穿過迷霧,走到了一個新的地方。

礦場、交易所、項目方、Token Fund、媒體,每個細分領域的人,都對行業在熊市中的變化,有著深刻的體會。

在這樣一個特殊時刻,我們找到一些區塊鏈行業從業者,聊了聊他們在熊市中的感知和改變。

熊市下區塊鏈的眾生相

1

媒體

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區塊鏈行業中周邊服務的公司數量比創業公司都多。

媒體是區塊鏈行業周邊服務公司中的一個小分類。

2015年開始炒幣的小諾(化名)在2017年運營了一個區塊鏈自媒體公眾號。

2017年12月,他開始感受到熊市來了。

“一旦一個東西被炒到特別熱,很多人就會湧入,然後被套在頂峰。”小諾說。

令他印象深刻的是,比特幣的價格達到最高一個十幾萬人民幣,有人甚至製作了“幣圈大佬”的撲克牌。

瘋狂過後,隨之而來的是行業大蕭條。

對此他感受頗深。去年牛市的時候,小諾的微信公眾號一天最多會發4篇文章,頭條會有4、5千的閱讀量和160多條留言。現在,頭條閱讀量不到2千,留言也就10多條。

最忙的是去年11月份那會兒,小諾為了給項目方趕稿子,早上8點起床一直寫到晚上11點,一天要寫5、6篇文章,現在連著幾天都接不到一個項目稿。

不止是文章和項目數量的變化,人們喜歡看的內容也在發生變化。牛市的時候最受關注的是行情,而到了熊市,八卦、撕逼和段子則成了日常。

一部分原本喧鬧的社群一下子變成了死群,很少有人說話,最多隻在幣價有所漲幅的時候會有一些人冒泡。

行業中新冒出一大批想掙快錢的媒體,他們並不做社群維護,甚至靠刷量維持著某種體面。圈子裡面流傳著這樣一句話:媒體收割項目方,項目方收割散戶,散戶再回來告媒體。

“這波熊市估計得持續到明年了。在這波熊市中,整個行業會經歷一波洗盤吧。這段時間儘量只操作一級市場,不去操作二級市場。”小諾說。

2

項目方

和所有行業從業者不同的是,作為項目方的錢軍(化名)似乎並沒有受到熊市的波及。

“我們根本不缺錢,現在一共有200多號開發人員在成都。目前賬上的錢,養他們3年沒問題。”錢軍說。

去年11月,他的項目通過ICO已經拿到了足夠的錢。但他並沒有透露目前項目賬戶上剩餘的資金金額。

很多和錢軍一樣,在熊市開始之前就成功ICO的項目方,目前都不存在資金上的壓力。

不過,錢軍還不是項目方中過得最舒服的。最舒服的,要數那些沒有進行公募的團隊。

在機構投資者已經賺錢的情況下,這些沒有進行公募的團隊有很多選擇的餘地:如果熊市仍繼續,他們也可以不愁資金;如果牛市來了,資金自然會更充裕;而且,作為創業老兵,他們還可以隨時轉換行業。

雖然不缺錢,但錢軍依然感受到了來自行業的壓力。

“我們團隊真的一直在默默開發,所有計劃都按時完成,也有定期的報告。但是投資者根本沒興趣看這個,只要幣價上不去,就說是空氣,說我們跑路了。我們壓力也很大。”錢軍說。

事實上,熊市中,項目方不缺錢,就會缺乏在二級市場中“護盤”的動力。項目方和投資者之間的矛盾也就不可避免。

漫漫熊市,無論是在ETH 1000美元時參與ICO的投資者,還是之後在二級市場高位進入的交易者,難免會對項目方充滿怨言。

最近,錢軍身邊一些負責市場的同事因為受不了社群裡投資者激烈的言辭討伐,已經陸續離職。

3

投資者

“好項目是變少,但是項目還是蠻多的。我現在每天看個三四份白皮書很正常,團隊估計一個月能看一百到兩百個項目。”在31區、騰訊科技和BiaNews共同打造的《區塊鏈50人》欄目上,庫神錢包聯合創始人、創世資本創始合夥人孫澤宇說。

在投資者們看來,和牛市相比,熊市很難投出特別好的項目。

隨著行情越來越慘淡,很多原本只關注一級市場的區塊鏈VC和Token Fund,紛紛開始轉向二級市場。

孫澤宇還說,自打今年3月份以來,他們開始向傳統VC經緯創投學習,將基金的80%重心放到投後上,幫助項目方渡過熊市。

他打了一個很有趣的比方:“現在要做的事不止是像爸爸一樣給錢,還要像媽媽一樣(提供)呵護。”

在這個過程中,他看到項目方也在發生變化:很多人不再好高騖遠,也不再吹噓這個幣漲多少、賺多少錢,大家開始踏實做事。

4

礦工

礦工是最先感受收到行業“蕭條”的。

很多天以後,小冰(化名)依然記得剛聽到監管風聲收緊時的情景。

2018年1月初,有傳言稱,互聯網金融風險專項整治辦工作領導小組下發文件,要整治違規礦場。2018年1月23日的達沃斯論壇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表示,中國要對比特幣加強管制。

隨著監管的收緊和幣價的持續下跌,小冰覺得有一種山雨欲來的感覺。

像小冰一樣的個人挖礦者,由於幣價波動比較大,挖出幣後就會立即交易。

整個行業也在發生著變化。很多像小冰一樣的個人還有一些小礦主紛紛離場,而一些大礦主因為之前積累了足夠的資本反而選擇加碼返場,用較低的價格從二手市場購買礦機,甚至還把礦場搬到海外。

有人預測,今後很多小礦主會逐漸消失,整個行業即將被一些大的礦霸們所分割把控。

------------------------------

漫漫熊市,但顯少有人真正離場。

任何一個成熟的市場,大都會經歷幾輪大浪淘沙。美國的股票市場成立近百年,歷經無數次的跌宕起伏,最終才在艱難蛻變中日趨成熟。

而區塊鏈行業,一切才剛剛開始。

“不管是什麼圈,你沒有足夠的耐心,所有的期待都不會有回報。 ”小諾意味深長地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