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在6月初,一条消息引起文化界巨大关注。

那就是,佳士得拍卖行征集到宋代苏东坡画作《枯木怪石图》,估价最少4.5亿港币。

作为“公认不超过3件的苏东坡传世作品”之一,《枯木怪石图》的现身,无论在业内还是业外,都将引起高度关注。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图 |《枯木怪石图》

苏东坡,我们是再熟悉不过了。

世人对苏东坡的诗词、书法作品耳熟能详,东坡故事亦是家喻户晓,古今中外仰慕苏东坡的人更是不可胜数。

“一肚皮不合时宜”的东坡先生以纵横恣肆、旷达高迈的诗文驰名青史 ,留下不少诗词名作。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他不仅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还是一位画家和绘画理论家。

但是这位北宋大文豪的画作,流传在世的真固是凤毛麟角。

目前来说,公认的东坡画作真迹只得两、三幅。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图 |《潇湘竹石图》

一是《潇湘竹石图》,藏于中国美术馆。

一幅是佳士得此次征集到的《枯木怪石图》,在私人收藏手中。

另有传台北故宫亦有一幅,但未能确认。

其中,这三幅中民国时现身、后流失日本的《枯木怪石图》,近几十年来可谓赫赫大名。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苏轼一生,几遭贬谪,在错综复杂的宋王朝政治斗争中饱尝仕途的滋味,愤懑不平之气交织于心,发诸毫端,借诗画以泄胸中盘郁。

这幅画,淋漓尽致地展现了苏轼的人生哲学。

《枯木怪石图》是苏轼任徐州太守时,在萧县(今安徽省)圣泉寺绘的纸本墨笔图。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画面很简单,画中绘有一枝枯木,虬屈的姿态有如扭曲挣扎而生的身躯,显示出了无穷的活力,气势雄强。

树脚下有一怪石,石状尖峻硬实,石皴却盘旋如涡,方圆相兼,既怪又丑,似快速旋转,造成画面的运动感,更能显现出此石顽强的生命力。

东坡居士曾曰“观士人画,如阅天下马,取其意气”,他求的境界非形似,是神似。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图|《枯木怪石图》局部

宋代《梁溪漫志》谈书画时,说:

“书与画皆一技耳,前辈多能之,特游戏其间……东坡所作枯木竹石万金争售。”

说明苏轼画作在宋代之时,已经极为有名。

业界人士分析认为,此画清初藏黔南王沐府,或是在抗战全面爆发的1937年流入日本。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图|《潇湘竹石图》局部

据传,北洋政府管治之时,《枯木怪石图》与《潇湘竹石图》皆为方雨楼所藏,两画皆被一名叫白坚夫的人买下来。

这个白坚夫,后因日子拮据,把这两幅东坡真迹都放售出去。

他曾留学东瀛,太太又是日本人,《枯木怪石图》相传卖了给日本藏家,收藏于日本阿部房次郎爽籁馆。

此后一直未有消息,直到现在来到佳士得手中。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那么为何这幅画让人心存疑虑?

我们不妨从宋人的记载中寻找踪迹。

宋代邓椿《画继·轩冕才贤》中开篇即记苏轼之枯木怪石:

(苏轼)高名大节,照映今古。据德依仁之余,游心兹艺。所作枯木,枝干虬屈无端倪。石皴亦奇怪,如其胸中盘郁也。

宋代《春渚纪闻》则记有:

东坡先生每为人乞书,酒酣笔倦,多作枯木拳石以塞人意。

从这些宋代笔记中,可以想象苏轼枯木图世间传本之多的原因所在。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图 |《枯木怪石》局部 刘良佐跋语

这幅画鉴定关键除了画作本身,更在于米芾题诗与刘良佐题诗是否真迹。

因为毕竟流传至今的以东坡为名的画作虽有数件,但并无一件真正让人完全信服之作,可资对比的标准件几乎不存在。

但米芾字就不同了,可资对比的标准件实在是太多了。

对于其后的米芾之跋,一些书法界人士认为用笔飘忽,少意气,或与画作同样存在真赝之疑。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图|《枯木怪石图》卷之上的米芾名款题跋

还有就是题跋内容只字未提苏东坡:

芾次韵:四十谁云是,三年不制衣。贫知世路险,老觉道心微。已是致身晚,何妨知我稀。欣逢风雅伴,岁晏未言归。”

要知道历史上米芾与东坡相知相交,互相推崇,唱和极多,居然一字不提东坡,内容也与《枯木怪石图》几无关联,不得不说是颇为奇怪。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关于这幅画的真假,业内收藏家显然认为这不重要:

《枯木怪石图》自从被贴上苏东坡的标签,是不是真迹已经不重要,因为现在也找不到更好的‘苏轼画’来替代它……然而相比较而言,这件作品是最为可靠的。

《枯木怪石图》流失海外,几乎无人得见,在千年乱世中幸存下来,如今很可能回归故土。

流失日本的苏东坡画作,罕见现身!

佳士得今次拿到了《枯木怪石图》,其巨大的文化价值势必会成为拍卖史的高峰,再度震憾艺术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