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商業保理公司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除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商業保理公司的未來將何去何從?商業保理公司近幾年的發展形勢迅猛,今天天下通商貿來聊聊保理公司和商票貼現的事情。

保理公司的起源

2012年,沒迎來傳說中的世界末日,卻迎來了雨後春筍般欣欣向榮的各家保理公司。

除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商業保理公司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除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商業保理公司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商業保理這行有意思,雖然都叫商業保理,但是這行的商業保理公司,乾的業務卻千差萬別。

這年,商務部發文同意天津濱海新區、上海浦東新區試點開展商業保理業務。很多外行人看到後,感覺這一行貌似有發財機會,於是蜂擁註冊商業保理公司。

在成立保理公司之後,這些第一波吃螃蟹的人開始困惑了,於是紛紛關上門來合計起今後的業務:是做應收賬款?還是貿易融資?

再往深處細細琢磨,更多問題擺在這批保理公司面前:空泛無實物的應收賬款怎麼做融資?我下游客戶欠我的貨款,都是啥時候有錢才付,經常拖欠不還,還剋扣貨款。如果別人拿應收賬款向我申請融資,我怎麼知道這個應收賬款是不是壞賬啊?

而保理是基於應收賬款開展的業務。而應收賬款與複雜的貿易關係密切相關,證明應收賬款存在與否都是難點,更別說識別出應收賬款的金額和期限了。

商票貼現業務

不久,終於有一些保理商找到了業務發展的方向,又或者說是救命稻草——商業承兌匯票。

很多大企業為了拖欠支付供應商的貨款,支票的期限太短不好用,直接開出商業承兌匯票,半年期、一年期。好處當然有,供應商起碼拿到了一個支付憑證,上面有金額以及到期日,既能背書轉讓,又能確保持有到期後能到銀行託收,從大企業賬上直接扣錢入賬。

除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商業保理公司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除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商業保理公司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應收賬款沒有實物證明?這不有商票麼?金額、期限、付款人都有了,非常標準化,直接做商票貼現業務就得了。融資也異常簡單,一手給錢一手給票,保理商等商票到期後跑到銀行託收不就好了嗎?

很簡單是吧?是很簡單,對於保理公司來說,這項業務簡單得一點門檻都沒有,根本就不需要風控。但搞商票的保理商相互之間的競爭根本避免不了一個局面:淪為價格戰,誰的資金成本低,誰就能搶到業務。價格戰越打越狠,搞商票的保理商都賺不了幾個錢。

僅僅是價格戰?

當然不是,這裡面還有風險。保理公司拿到了付款憑證,不用再擔心什麼貿易真實性的複雜事情了,全部都轉化為付款人的信用風險了。

開商票的很多大企業,資金流很緊張(不然也不開這玩意得罪供應商),而且很多大企業也知道有保理商會貼商票,所以開出很多自融票,變相給自己融資。

當一個外界看起來很不錯的大企業,它的商票的貼現價格是年化20%,而且有不少是它的自融票。這說明什麼問題?說明它的真實融資利率已經達到年化20%。這麼一想,它算是好企業嗎?這麼缺錢的企業,等商票到期真的付得起錢嗎?

兩派對立

業務合規風險是另一方面。按照會計核算原則,當供應商收到下游的商票時,它的應收賬款已經滅失,轉化為應收票據。應收賬款都沒有了,保理商給它融資,那就是違反經營範圍開展業務!

除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商業保理公司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除了商業承兌匯票貼現,商業保理公司的未來將何去何從?

於是商業保理行業陷入了激烈的辯論:一派的說法是支持會計核算原則;另一派的說法則是票據(包括商票)是應收賬款的載體,會計核算是一回事,實際業務場景又是另一回事,而另一派的支持者是主要做商票貼現的保理商......但無論怎麼說,保理公司和商票貼現之間的等於號,算是讓保理公司自己,畫的清晰濃重了。

那麼保理公司未來的前景會如何?除了商票貼現還有哪些發展方向?

(文章來源:天下通商貿 網址:http://www.txthp.com/)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