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進軍美國,註定以失敗告終

今天,小米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雷軍表示,小米最快將於今年進入美國智能手機市場。我寧願相信,這是小米為了備受矚目的首次公開招股而搞的一個噱頭,畢竟在小米成立的第三年也就是2013年,雷軍就曾準備進入美國市場。

小米進軍美國,註定以失敗告終

“我們一直在考慮進入美國市場的問題。我們計劃在今年年底,或是2019年年初進入該市場,”雷軍說。作為中國第四大智能手機制造商,小米近年來已分別佈局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據小米自己說取得了“成功”。目前,小米正在把智能手機推向部分西方市場,其中包括西班牙市場。今年年初,小米在西班牙開設了實體店。

而“成功”的小米印度公司2017財年銷售額增長696%,達到8379.3千萬印度盧比(約合85.8億元人民幣),而2017年小米公司中國市場年銷售收入超過1000億元,如果這樣的印度市場也算成功,那說明成功真的很容易。

在剛過去的2017年,中國手機市場上國內品牌佔絕對主導地位,華為以1.02億部的銷量排名第一,銷量份額為23%。

排在第二位的是OPPO全年銷量7756萬部,第三位vivo為7223萬部,第四位蘋果為5105萬部,第五位小米為5094萬部。同2016年相比,這四家增幅都不大,約在5%至8%之間。

小米進軍美國,註定以失敗告終

而在全球智能手機利潤份額佔比中,蘋果達到87%,三星約為10%。這意味著,所有的中國手機廠商加在一起,只賺到不足3%的利潤。排名緊隨蘋果、三星之後的分別是華為、OPPO、小米、vivo四家中國手機商。

小米創立初期,依靠其獨特且新穎的飢餓網絡營銷模式,迅速打開市場,而隨著消費者選擇性增多及線上利潤空間壓縮,導致其增速及市場佔有率逐步降低,對於小米來說,線下渠道一直是其軟肋,小米若想發力線下市場,需跨過OPPO和VIVO兩座大山,短期內這個目標很難實現,所以只能學習華為,去海外市場碰碰運氣。

小米進軍美國,註定以失敗告終

小米如想在海外市場有所建樹,需克服以下幾個困難,否則最後註定會以失敗收場。

1、政策原因

“它提供了惡意修改或竊取信息的能力。它提供了進行未被發現的間諜活動的能力。”這是美國一位聯邦調查員對美國購買華為和中興手機的建議,通俗點講就是聯邦調查局、國家安全局、中央情報局的負責人建議美國的所有消費者停止使用中國公司華為和中興通訊的產品。當然這有可能是接口,畢竟是華為Mate10 的芯片,沒有用美國的高通,而是用的中國芯!

小米進軍美國,註定以失敗告終

小米使用的是高通的芯片,不知道會不會擁有不同的待遇。

2、水土不服

作為美國智能手機市場的絕對主力,美國運營商佔據了90%渠道,緊握主要話語權,它放棄了傳統的補貼制度,消費者就必須要全價購買蘋果、三星等旗艦手機,即使是999美元的iPhone X。而失去了與美國運營商合作的全球第三大手機廠商華為,迄今為止在美國只有0.4%的份額。華為2018年衝擊蘋果世界第二手機手機市場份額的已經幾乎無望。

小米進軍美國,註定以失敗告終

小米的低價促銷戰略,在美國能否掀起新的購買浪潮,還未可知,畢竟美國人民可不缺錢花。

3、知識產權

小米在公司性質上更接近一個智能硬件、電子消費產品和互聯網公司,與華為、中興除手機業務外,據小米總裁林斌和全球副總裁Hugo Barra向美國媒體介紹了小米過去幾年的業績,小米的主要產品線以及在美國市場未來的規劃。小米進軍美國市場將會從耳機、移動電源等配件開始,預計今年上半年將會通過網絡銷售的方式開售。

小米進軍美國,註定以失敗告終

但是由於美國的知識產權法律體系,小米最主要的小米手機和小米平板,還沒有在美國市場開售的計劃。

HTC和三星的前車之鑑都不是很久遠的事情。而且目前小米在印度市場已經遇到了專利壁壘,好在高通的專利授權體系幫助他們渡過難關,但是仍然面臨著愛立信的訴訟壓力。

小米進軍美國,註定以失敗告終

最後

美國市場勢必是一個難以入口的肥肉、華為因核心通信業務太過強大,而被美國拒之門外。小米等年輕的國產手機公司也不得不在進入美國後,面對運營能力的考驗和異常激烈的商業競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