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写“黑陶”新传奇——记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大专

续写“黑陶”新传奇——记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大专

从204国道进入连云港市赣榆区六里桥,一处写着“青口文化创意产业园”的仿古建筑格外引人注目,这里是连云港市黑陶文化研究会会长、连云港市工艺美术行业协会副会长、连云港市民间艺术家协会副主席李大专的黑陶艺术展示馆,千余件形态各异、栩栩如生的黑陶艺术品陈列其中,精美的造型,精湛的技艺令人叹为观止。

续写“黑陶”新传奇——记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大专

奋斗的幸福,让李大专脸上始终挂着笑容。他如数家珍介绍黑陶的前世今生:“黑陶是龙山文化标志性遗存,更是远古工艺中的一朵奇葩,赣榆黑陶制作技艺在四千五百年的传承中,保持了传统文化的地方特色,造型丰富多彩,图案古典雅致,制作技艺传统精湛。”

今年42岁的李大专是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省乡土人才“三带”名人,省工艺美术名人,连云港市首届工艺美术大师、带领技艺传承十大名家、“四个一批”文化人才。探寻李大专传承“黑陶”远古技艺的奋斗轨迹,给人们许多启迪。

续写“黑陶”新传奇——记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大专

怀揣梦想,打造文化产业平台

文化是根植于心灵的记忆,李大专自幼喜爱黑陶艺术,一直有作传承远古技艺的梦想,很小的时候就从姥姥那里接触到做陶、烧陶的民间手艺,对陶土器皿情有独钟。

赣榆是黄河古道的入海口,泥沙资源非常丰富,土壤粘性比较大,为制陶业提供了优越的天然材料。李大专从事黑陶制作绝对不是为了谋生,纯属个人爱好。

李大专于连云港市职业技术学院毕业后,先后做过电工、钳工、开过车床,在建筑工地干过泥水匠,在青口镇干过团组织干部,担任过近20年的村级党组织书记,丰富的经历伴随着他丰厚的积淀,为他增添了睿智,让他更加成熟。

续写“黑陶”新传奇——记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大专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传统的技艺时刻面临着失传的风险,黑陶也不例外。出于深入骨髓的责任感,2006年在担任六里桥村支部书记期间,在“六里桥民营创业园”内组建“青口文化创意产业园”,以黑陶为主打品种,承担起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责任。

“土与火的艺术,力与美的结晶”。黑陶工艺距今已有7000多年的历史,古老的黑陶制作工序比较复杂,要通过选料、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雕绘等10多道工序,尤其是黑陶雕刻及压光环节,几乎存在于黑陶制作的全过程,以一个团圆罐为例,每个团圆罐需要精心雕刻6000多刀,刮压12000余次,期间不能出现丝毫差错,这不仅要需要制陶工人有充沛的体力,还需要有一丝不苟的精神。

只有在经历了这“千刀万刮、千磨万刻”的磨练,承受800-900度高温“封窑熏烟渗碳”的洗礼后,才能呈现黑陶“声如磬、薄如纸、亮如镜、硬如瓷”的艺术特色。在众多黑陶艺术品中,李大专印象最深的是制作徐福东渡宝瓶的过程。这个高120公分、直径60公分的黑陶作品倾注了他太多的心血,宝瓶制作的时候,正值寒冬,滴水成冰,为了做出上等宝瓶,他亲自把关每一道工序,带头在院子里建了一个6米高的大土窑,成功解决了原有土窑空间不足的问题,这一干就是一个多月。

无论是当年创业初期艰苦的环境,还是如今创业有成安逸的生活,正是怀着对黑陶的崇敬之情和专业的工匠精神,促使李大专20年如一日,矢志不渝地制作黑陶。

创新不止,提升黑陶文化品质

“创新是第一动力”。黑陶是一种文化更是一门艺术。作为省级非遗项目,传承和创新黑陶文化日趋摆上新的议程。

他组织技师先后赴龙山、景德镇、宜兴等地学习。考察回来后,通过问卷调查和网上调查的形式,准确掌握了消费者的需求,并与省内外同行专家交流沟通,邀请高校美术老师作指导,共同研发新产品,一改黑陶色彩单调,形式单一的状态,成功研制出浮雕类、镂空类、彩绘类等数百种黑陶工艺品及礼品。其中,最经典的作品《咏菊》,经历了开口罐、小口罐、团圆罐多种形式的转变,最后投入市场,一举成名,夺得2014年“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短期内就销售了1000多个。

生活在一个日新月异时代,人们审美水平在不断提升,传统的造型远远不能满足现在人的审美要求,李大专深深意识到,新时代下的黑陶,既要遵循传统工艺,又要注重产品创新,才能满足多层次消费者需求。

2013年12月,李大专被江苏省文化厅授予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之后,更加坚定了他专心学习、研究黑陶技艺、研发新产品的信心和决心。他还时刻对传统黑陶技艺进行了大胆尝试,在泥料选择、造型设计、装饰布局以及工具使用上别具一格。

“针对黑陶制品容易风化褪色的特点,我曾一度陷入困境、迷失方向,感觉自己在制作黑陶的道路上越走越窄。”李大专说。最后,在传承古人烟熏渗炭的基础上,他结合现代烧制需求和经验,总结出一套全新的烧制技术,摆脱了原始陶器粗糙的外观和简陋的工艺,解决了易破损、易开裂等难题。同时,他导入文化创意元素,使得黑陶制作技艺快速发展,从原先的60个生产品种,开发到目前的380个品种,其中研发出镂空产品几十种,到目前注册版权作品已经达到100多件,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逐年提高。

对于黑陶的销路问题,李大专认为“酒香也怕巷子深”,他摒弃了传统文化产品“坐地等销”的模式,主动参加各地展销会,前往北京、上海等地,挖掘潜在客户、推销黑陶产品,还特意为客户准备了精致的黑陶纪念品,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举措,黑陶销路逐渐被打通,越来越多的订单送到了李大专手上。

续写“黑陶”新传奇——记省非遗代表性传承人李大专

跨出国门,圆梦“一带一路”

黑陶文化博大精深。近年来,为了更好的传承和弘扬黑陶文化,李大专主动联系中国矿业大学、淮海工学院的专家教授,就制作海洋文化为主题的黑陶艺术精品进行研讨。与此同时,公司还积极与美术院校建立大学生实践基地,保护和挖掘传统文化与创新并重,打造黑陶文化品牌,不断提升黑陶产品的文化品质。还撰写《探讨陶瓷艺术开光艺术表现形式》、《浅谈陶瓷艺术的生活美、艺术美》在《文化产业》杂志发表,并在评比中分获优秀论文奖,他编著的全国首部黑陶制作书籍《黑陶制作与欣赏》在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国家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后,李大专敏锐地意识到,作为海上丝绸之路和陆地丝绸之路交汇点的连云港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他把中国传统文化与“黑陶”技艺融合起来,主动设计“一带一路”文化产品,他设计的黑陶作品《西游记》在首届“国际亚太地区丝绸之路联合执法”大会上,被以文化交流的方式送给国际友人。

“走出国门参加世博会,是让黑陶技艺全球绽放的舞台。”李大专谈起黑陶作品《徐福东渡》瓶参展韩国丽水世博会的情景,至今仍兴奋不已。徐福携三千童男童女出海,东渡扶桑,是世界上第一个航海家,黑陶作品《徐福东渡》瓶在韩国丽水世博会中国馆展览,让中国传统文化再一次大放异彩,吸引了各国观众,获得专家和游客的好评,也较好地推动了黑陶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

2015年春节期间,李大专到新加坡参加“春城洋溢华夏情”新中文化交流会;2016年10月,到澳门参加由江苏省组织的“苏风艺品——国际文化艺术品展览会”。

让黑陶走向世界舞台中央,是中国几代“黑陶人”的梦想,这个梦在李大专的奋斗下,美梦成真。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李大专在继承和传承传统黑陶技艺中,大胆创新,先后在国内国际展览会展示并获奖:2012年,黑陶作品《龙瓶》荣获江苏省“海龙杯”工艺美术精品大赛金奖;2013年,黑陶作品《菊花罐》在第三届”东方工艺美术之都”博览会中获“迎春花奖”;在第八届中国花卉博览会艺术馆精品展中获银奖;在“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获银奖;2014年,黑陶作品《咏菊》在“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获金奖;2015年,黑陶作品《百鸟朝凤》在“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获银奖;2016年,第四届江苏民间文艺作品奖中获“迎春花奖”。 黑陶作品《和谐瓶》获中国“汉博杯”工艺美术大奖赛金奖;2017年,黑陶作品《吉祥》在 “艺博杯”江苏省工艺美术精品大赛中获银奖。

奋斗新时代,筑梦新征程。面向未来,李大专信心百倍。他决心乘十九大浩荡东风,努力奋斗,抓住“一带一路”契机,把文化品牌进一步做大做强,把远古黑陶技艺推向世界舞台,让非物质文化遗产黑陶制作技艺在全球大放光彩。

展示各级项目 ,宣传申报成果;

提高传承意识,普及保护知识。

长按关注我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