兒子的性格脾氣遺傳父親的多還是母親的多?

qquser


且不單說兒子還是女兒,孩子自身的性格脾氣受遺傳影響比較少,更多是受外界環境的影響。在心理學中,一致的認識是,兒童的氣質類型(也就是個體在活動中表現出的活動傾向性,而不是通常所說的“那個人好有氣質”中的那個氣質)是天生的,但即使是這種相對穩定的人格特質,也能夠在主要撫養人的後天照顧中發生改變。



行為學派創始人華生有一句享譽古今中外的名言。他說,給我一打健康的兒童,無論他們的父母是誰,我能將他們培養成為教師、醫生、律師……事實是,華生確實用自己的理論影響了很多人,行為主義也一直生生不息。

既然一個人的人格(包括氣質和性格)受後天影響很大,為何孩子還會表現出與父母一方非常相似的脾氣性格呢?這種現象並非是父親或母親的遺傳因素造成的,爸爸媽媽表示這個鍋他們不背,而是由整個教養環境造成的。父母從自己的父母身上習得了養育子女的方法,有時雖想刻意避免父母的某些錯誤,卻發現自己難以逃脫這其中的魔咒。因此,這種模式代代相傳,相似的人養出的孩子還具有相似性。


也就是說,如果孩子只有一個主要撫養人,那麼,Ta的脾氣性格就會跟主要撫養人相同。但是,兒童並不只是生活在家庭這個微觀系統中,Ta的身邊還有中宏觀系統在起作用,其中如果有兒童的重要他人,那麼也會對兒童的脾氣性格產生影響,這也就是為何,有些孩子的脾氣性格既不像父親,也不像母親。

因此,特別鼓勵爸爸(通常在孩子養育中會缺位的一方)介入到子女教養中來,讓孩子看到更多的可能性,如果你覺得妻子的脾氣性格有不好的地方,作為父親就更該主動介入了。不要說,孩子都是遺傳你這種話,將鍋甩給妻子。即使在這句話中,也蘊含著父親不可推卸的責任。


不倒翁小姐


我們知道智力屬於多基因遺傳,即由基因和環境共同決定。性格脾氣也屬於多基因遺傳,也是基因和環境共同作用形成的。

已有研究表明單胺氧化酶基因(MAOA),d4多巴胺受體基因(D4DR)和憤怒基因(DARPP-32)等均與一個人的性格脾氣形成有關,相信還有更多的性格基因會被逐個發現。這些基因就相當於先天因素,決定你出生時是什麼性格,如是外向性格還是內向性格,是易怒還是溫順。當然,這些基因決定的先天性格和脾氣會受到後天環境的影響。如外向性格的人長期與世隔絕或周邊都是內向性格的人,那麼外向性格就會得到收斂;反之,如果先天內向的人長期與外向的人相處,那麼會變得開朗一些。同理,易怒之人與溫順之人長期相處,脾氣會向相反的方向轉變。

子女的性格基因都是遺傳於父母。父母攜帶的性格基因會有不同,即攜帶的外向性格基因和內向性格的基因數量各不相同。子女的性格僅僅取決於從父母雙方所獲得性格基因的數量的總和,而不是來自於哪方的基因,也就是說子女的性格由父母雙方共同決定。

我們都希望身邊的人性格外向一點溫順一點,這樣人際關係會融洽一些。對於先天內向和易怒之人,可以通過後天環境的改變,如多與人交流,多參加一些集體活動擴大生活圈子,多與幽默之人和具有積極生活態度的人相處,多讀書擴大知識面,多參加戶外運動等,這樣久而久之就會成為受歡迎之人。


基因與健康


我認為一個人的性格脾氣並不是生下來就固定的,也不是一層不變的,所以我並不同意用遺傳父親的多還是母親的多的觀點,去看待一個孩子性格脾氣的養成,對孩子性格脾氣的形成和影響還是在孩子的成長過程中,父母和家人對孩子的教育與影響更為重要。


父母的言行與教育才是根本影響孩子性格脾氣的主要原因

孩子生下來就像一張白紙,父母和圍繞他身邊的人對他進行怎樣的教育和影響,才是孩子在成長過程中根本形成某種性格脾氣的原因。反過來說,就是父母是什麼樣的性格脾氣是會影響到孩子可能會形成什麼樣的性格脾氣,(但這不是遺傳,是生活中我們確確實實展現給孩子學習的樣子)。


另外,如果父母知道自己的性格脾氣有什麼樣的不足,並且也清楚地知道自己想要教育孩子養成什麼樣的性格脾氣,並用了正確地教育方式去引導孩子,那麼就算父母的性格脾氣有不足處,但是依然能培養出比自己更好的性格脾氣的孩子,同時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自己也能得到成長。

不要給孩子貼標籤

我最近正在看一本《終身成長》的書,建議父母們可以看看,在這本書中提到兩種不同的思維模式“固定型思維”與“成長型思維”,這兩種思維不僅影響我們自己的行為和判斷,還會影響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其中最經常發生的事情就是“貼標籤”,比如消極的:“你怎麼這麼膽小,話都不敢說”,“你怎麼這麼笨,這麼簡單的題都不會做”等等。


這些都是我們可能在無意識情形下對孩子脫口而出的話,但是這些話卻會深深地印在孩子的心裡,他可能就會從此認為自己就是膽小內向的人,自己就是連最簡單的題都不會做的笨蛋,一旦這種標籤被我們貼上,被孩子自己印證上,那麼孩子以後的性格脾氣,行為表現就可能真的標籤上的這樣子了。



在我們想要培養出什麼性格脾氣的孩子之前,我們應該要對自己的性格脾氣有所瞭解,因為父母是孩子的榜樣,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影響孩子對事物的認識,孩子也很會模仿父母的言行,所以我們想要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是做好自己。其次,是我們的教育方式是否正確,是否積極,是否有效?


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Nicer個人成長


我認為兒子的性格脾氣遺傳母親的多一些。以我兒子為例,無論他的外貌特徵還是性格脾氣都和我很像,與他父親差別很大。我性格較內向,我兒子也很內向;我皮膚白、單眼皮,我兒子也一樣。用遺傳學來解釋,也應該是和母親更像些。因為遺傳的時候,孩子就會從父母那裡各得到一條DNA鏈,是兩條鏈相結合,形成新的DNA分子,所以從父母那裡遺傳來的是一半一半的。但是遺傳又分為細胞核遺傳和細胞質遺傳,在細胞核遺傳中父母雙方各佔一半,但在細胞質遺傳中,因為卵細胞要比精子的體積大很多,並且精子的主要結構是細胞核,幾乎沒什麼細胞質,所以細胞質遺傳主要來自母親。所以遺傳媽媽基因多一點。人們常說“養兒像外舅,養女像家姑”,其實像外舅就是像母親更多些。


傲霜梅76193811


關於脾氣性格這類比較縹緲的東西,目前醫學還給不出到底是遺傳父親還是母親。

其他的比較具體的遺傳,比如是否禿頂,認為可能和父親關係大一些,是否聰明,可能和母親關係大一些,但是脾氣,還真沒有數據。

那不管是遺傳父親還是遺傳母親的,對孩子整體脾氣的形成,基本沒有太大的作用,真正起到作用的,是孩子出生後的家庭環境、言傳身教。

現在好多爸媽帶孩子來健康體檢時,會提到我孩子脾氣特別急,稍微一不滿意,立即就發火扔東西。這時,我們會問孩子平時和誰在一起的時間最多,照顧人是否也是急脾氣。

媽媽們經常回答,哦,那孩子爺爺脾氣就很火爆,有些媽媽會說,噢,我自己就是個急脾氣,看不得慢,一慢就想發火。

哈,好了,原因找到了,孩子們不知道怎麼處理事情,他們也不知道快慢,如果家長脾氣特別急躁,那麼他們就會學到這麼處理事情,當然也會脾氣急躁,如果這個時候沒有人告訴孩子慢下來,他們會一直這麼急躁下去,以為這就是正確的處理事情的方法。

所以,如果你想讓孩子脾氣性格好,那就得言傳身教,想讓孩子變成什麼樣的人,你就先變成什麼樣的人。

好的家庭氛圍,是孩子性格形成最關鍵之處哦。


兒科醫生孔令凱


遺傳對孩子的性格脾氣是有一定的影響,但是我認為,孩子的性格脾氣的養成更多是因為父母與周圍的環境對他們的影響。父母雙方一起培養孩子,和一方培養孩子是不一樣的,父母一起的,孩子會根據他周圍的環境,潛移默化的學到父母的一些性格特點,處事方式,是父母的綜合;一方培養的,他的性格脾氣更多的是像在一起最多時間的父親或母親。



許多父母都對孩子恨鐵不成鋼,但是他們從沒反思過自己的教育方式,只是一昧的逼迫孩子學習,按自己的安排處世,從而引起孩子的反叛或懦弱心理,導致孩子養成叛逆、不思進取或自卑的性格脾氣。



再看湖南衛視播出的親子節目《爸爸去哪兒》,從中我們可以看出裡面的明星非常注重對孩子的教育,他們言傳身教的教育著孩子,也能看到孩子們身上的性格脾氣都有著父母的影子,可見父母對孩子的影響是多麼大。

再比如說孩子雙親不在的,那他的性格脾氣是受周圍環境影響形成的,堅強、隨和,或是軟弱、暴躁......都是環境培養了他們。

所以說現在的父親母親一定要做好榜樣,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你的一言一行,都在影響著你孩子的成長。


大懶蟲G


男孩的性別染色體是XY,女孩的性別染色體是XX,其他染色體男孩女孩都是基本相同,而且智力的基因有很多都是在X染色體上,所以說,光從遺傳的角度來說,母親遺傳的智力多,但是智商和智力不完全等同!智商還會受後天教育的影響,所以,多教育孩子吧,合理開發,可以更聰明哦!


科學來自生活


兒子性格脾氣隨父親多,一個模子倒出來的,門對的正的很,時分秒針一點不滿差。



太陽出來暖洋洋張愛琴


性格遺傳好像還真沒辦法判斷,主要還是和孩子的家庭成長環境有關。

如果不想寶寶變得脾氣暴躁,那家長就要特別注意,一定要做好表率。不能強迫孩子做你們自己都無法做到的事情。


愛笑寶媽歐丹丹


無論男孩還是女孩從基因上講遺傳父親的多,但現實中看,孩子的面相、性格、脾氣等觀察還是反像的多,其就是女孩長相、性格、脾氣、動作遺傳隨父親,男孩則隨母親。但這種說法不是絕對的。還有的孩子融合了父母雙方的性格,有的祖孫三代簡直就是一個人似的太相像啦。宇宙間的萬物深不可探,奧秘太多 ,自己的孩子無論是像父親還是像母親都在自家圈內,隨他去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