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冠巨:傳化始終是時代的企業

文|《浙商》全媒體主筆 張名豪

攝影|宋亮

走進杭州錢江世紀城傳化大廈的展廳,入口最顯眼的地方,放著傳化的“鎮館之寶”——承載傳化創業記憶的自行車、加工液體肥皂的七石缸、徐傳化被寧圍鄉政府評為勞動模範的大紅花……每一件老物件都藏著一個故事,而一個個故事又清晰勾勒出傳化集團的發展歷程。

“改革開放40週年,我們是親歷者、參與者、推動者。”在改革開放40週年的歷史節點下,傳化集團董事長徐冠巨這樣說道。傳化的不斷成長壯大,正是中國民營企業在改革開放波瀾壯闊的歷史畫卷中展翅騰飛的一個縮影。

“改革開放讓我們的思想得到了解放,同時我們思想解放的過程就是在改革開放政策引導下共同見證、參與,推動了改革開放的進程向縱深推進。”徐冠巨動情地表示,他們這一代人是幸運的,碰上了這個好時代,經歷了這個好時代,且見證並參與了這個時代的發展。

徐冠巨:傳化始終是時代的企業

1

三個“2000”

歷經32年的創業創新,如今的傳化集團已成長為涵蓋化工、物流、農業、科技城、投資五大事業板塊,橫跨一、二、三產業的多元化現代企業集團,業務覆蓋全球80多個國家和地區,名列中國企業500強、中國民營企業500強。

回眸企業發展,不難發現一個有趣的巧合,“2000”這個數字,對於傳化集團而言,成為不可磨滅的記憶。

1986年,徐冠巨跟著父親徐傳化,靠著2000元借款創辦起了生產液體皂的家庭作坊,靠著一口大缸、一輛自行車開始創業,而這個略顯簡陋的家庭作坊就是傳化集團的前身。“這條道路走得並不平坦,創辦企業,一方面這是我們心裡的渴求,但是另一方面,心裡也是有顧忌的,但是最後實踐證明改革開放政策是非常正確的。”徐冠巨說。

改革開放方興未艾之時,伴隨著各種思想交鋒和爭論,特別是在上世紀80年代末,關於發展市場經濟和改革開放是否要繼續的爭論甚囂塵上,也讓徐冠巨和父親陷入企業是否要繼續辦下去的彷徨。就在1989年底,黨和政府授予了傳化“先進集體”的稱號,徐傳化被評為“勞動模範”,肯定傳化作出的社會貢獻,讓二人打消了顧慮,堅定了信心。用徐冠巨的話說,“給了企業第二次生命”。

徐冠巨:傳化始終是時代的企業

徐冠巨:傳化始終是時代的企業

傳化集團的第二個“2000”,來源於一勺鹽。創業初期,雖然生產液體皂經濟效益不錯,但苦於自己沒有技術,讓徐冠巨和父親很難將企業生產規模繼續擴大。當時,生產液體皂的最後一道工序要依賴從外面請來的“星期天工程師”,等其將一包粉末倒入配料中,液體皂才會變得黏稠。

為了不再長期受制於人,經討價還價後,徐家以2000元買下了這個商業秘密。然而,讓人吃驚的是,這個神秘粉末竟是一勺再普通不過的家用食鹽。2000元買了一勺鹽,讓父子二人深受震動,也觸動了徐冠巨重視技術和創新發展的決心。自此,徐冠巨開始努力自學化學知識,併為傳化打造出了多款拳頭產品,其中就包括獲得國家級和省級多項發明或產品獎的“901特效去油靈”。

2000年,是傳化集團值得銘記的第三個“2000”,也是傳化發展歷史中的一個里程碑。新世紀開啟之際,傳化集團以工業“反哺”農業,正式進入高科技農業產業。同時,確立了公路港的物流發展模式,啟動首個平臺建設。

2

三條“曲線”

“作為民營企業,我們也要隨著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不斷地自我革新。傳化這些年也在不斷學習、不辱使命、不負希望,努力跟上,與時代發展同步。”在徐冠巨看來,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謀發展,傳化也在開放、在解放思想,不斷塑造“重生能力”。

追溯傳化發展的重要節點,企業社會化發展、號召天下能者共同發展事業、以“鳳凰涅槃”的精神推進轉型升級,演繹出三條戰略發展曲線。徐冠巨透露,1992年前後,傳化開始打破家族企業的發展模式,邁出了企業社會化發展的第一步,開始引進社會人才,打破了傳統家族制。

1995年後,出於對未來發展的憂患意識,傳化提出號召天下能者共同發展事業,自此傳化招聘應屆大學生逐步走上了規模化、系統化的道路。事實上,當傳化第一次嘗試從應屆大學生中招聘員工時並不順利,雖然徐冠巨親自到高校招人,還開出了優厚的工資待遇,但由於當時民營企業發展的浪潮才剛剛起來,而且傳化地處蕭山,願意來的人並不多。當時,一聽說有大學生願意到傳化工作,徐冠巨還親自到對方家中去接人。

更重要的是留人。傳化在構建和諧勞動關係上不斷努力,以“共創、共贏、共享”的理念,讓企業發展與員工自我價值實現同頻共振。“企業只有把員工放在心上,員工才會把責任扛在肩上。”

採訪中,徐冠巨反覆提到“感恩”這個詞。他說,正是心懷對黨和政府對感恩之情,展開了傳化探索和實踐民企黨建工作的歷程,並於1995年建立黨支部,1998年建立浙江省第一個私營企業黨委,黨建工作多次獲得中央領導批示,成為民企黨建工作的優秀樣本。

近十五年來,傳化營收、納稅、資產保持了年均20%以上的複合增長,利潤更是保持了40%以上的複合增長,員工從7000多人發展到14000多人。這背後的邏輯關鍵詞,就是傳化第三條戰略發展曲線——轉型升級。在轉型升級的浪潮中,傳化集團以應用平臺模式、共享理念、數字技術推動機制創新,以傳化物流為引領,帶動化工、農業、科技城、金融投資全面向現代企業轉型。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同時也迎來了數字經濟時代,面對數字化浪潮,我們要對標新時代,作為民營企業要再創體制機制新優勢,邁向高質量發展,在省委、省政府的號召和支持下,仍以‘鳳凰涅槃’的精神,堅定推進轉型升級。”徐冠巨說。

3

新三十年

與一般的子承父業不同,徐冠巨與徐傳化既是父子,又是搭檔。

“父親是傳化事業的開創者,有開放的意識,敢喝‘頭口水’的精神,吃苦耐勞的品質,包容失敗的胸懷。他的精神將成為全體傳化人一筆共同的財富,也將永遠激勵著全體傳化人不斷前進。”談及父親,徐冠巨這樣說。

上世紀90年代中期,退出經營一線的徐傳化,幾乎把所有的精力都投入到了文藝表演上,憑著早年間自學的吹拉彈唱,徐傳化“二次創業”,於2000年創辦了傳化藝術團,自此便活躍在舞臺上。藝術團創作了大量貼近生活、令廣大人民喜聞樂見的文藝節目,並堅持每年200多場義務演出和送戲下鄉。

在徐冠巨看來,雖然從沒有刻意強調過家風家訓,但潛移默化所傳承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已經成為傳化的文化理念之一,而從企業創辦發展至今,傳化集團始終堅持“社會責任感”理念,並付諸到各種行動中去。

“我們在產業發展的選擇上面,有一個原則:社會需要的,國家支持的,傳化能做的。傳化是帶著責任和情懷做企業,做既有社會價值,又有推動行業發展價值,同時又能夠帶來企業價值的事情。”從化工到物流,再到農業和投資,以及科技城,徐冠巨如此解釋傳化一次次的跨界試驗。

徐冠巨帶領的傳化集團已經走過了30多個年頭。從2016年開始,他把傳化帶向新30年的發展征程,要“再幹一個三十年,以物流為引領,將旗下五大產業打造成開放、共享、共生、連接的服務平臺。”

2017年是傳化新30年發展的第一年,這年的4月16日,傳化集團新總部——傳化大廈正式啟用。與此同時,錢江世紀城智慧物流大數據創新中心也正式落戶傳化集團。

徐冠巨:傳化始終是時代的企業

從1986年的家庭作坊,到1994年跨過家門口的鄉村小道、走向104國道,到1998年向南跨過104國道,再到啟動新總部大廈,傳化創業史上的四次搬遷,都折射出傳化事業的創新發展,更推動傳化事業邁向了更高的發展階段。

“成功的企業是時代的企業,只有始終與時代對標,與時代共進,才能引領產業。”徐冠巨表示,個人辦企業本來只是人民心中的一種想法,是黨的改革開放政策真正點燃了他們心中的一把火,讓他們看到了希望,傳化就是一個案例。

傳化要成為一家怎樣的企業?“時代的企業。”他回答說。

1978年12月十一屆三中全會召開,以此為起點,中國進入了一個嶄新的發展時期。

今年,是改革開放40週年。過去的四十年,各個領域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和發展,民營經濟亦迎來了蓬勃發展的年代。

改革開放的40年,也是一部當代浙商史。浙商們從心底裡相信,沒有改革開放,就沒有浙商。40年來,浙商們見證著經濟社會的變遷,並在不同的領域取得了開拓性的創新和耀眼的成就,推動著時代的發展。

浙江省工商聯、《浙商》全媒體聯合推出“40年40人•浙商口述史”系列報道,嘗試通過浙商們的親身講述,呈現改革開放過程中獨特的浙商故事。

今天推出的是《徐冠巨:傳化始終是時代的企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