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人刻薄起来不要命,三十年前魏明伦如此怼姚雪垠

文人刻薄起来不要命,三十年前魏明伦如此怼姚雪垠

文人一旦刻薄起来,笔下字字都是刀子,直戳对方心窝。伟大如鲁迅先生者,他写的《略论梅兰芳及其他》也让人不寒而栗。三十年前,有“巴蜀鬼才”之称的魏明伦,就写过一篇《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几乎段段要命,字字见血,被人说是“骂人的九段高手”。

文人刻薄起来不要命,三十年前魏明伦如此怼姚雪垠

魏明伦因创作剧本《潘金莲》而声名鹊起,是非常有名的剧作家,后期写杂文,近些年来没听说有新作问世,引起轰动的新闻也少了。姚雪垠创作了长篇历史小说《李自成》,并获得首届茅盾文学奖,但这部长篇巨著从发表起就有很多争议,姚雪垠已于1999年去世。

文人刻薄起来不要命,三十年前魏明伦如此怼姚雪垠

魏明伦写《仿姚雪垠法,致姚雪垠书》的时间是1988年7月,距今已有三十年了。魏和姚当年都是政协委员,这年3月在一起开会。“阳雪三月,有幸识荆,于全国政协会上同一小组参政。窗外万木复苏,室内众议成林,惟先生沉默寡言,似有隐衷?出人则超然独行,小憩则大厅孤坐,野鹤闲云,作哲人沉思状。在下揣度:哲人大辩若讷,必有古道热肠。所思所虑者,大抵是物价涨落、教育兴衰、人口增减等等为民造福、为党分忧之公事。民间疾苦,必将化为姚老笔底波澜。后生小子忝列新委员,理应仿效老前辈大公无私楷模,十分珍惜会议黄金时间,围绕老百姓迫切关怀的议题多添砖瓦。否则尸位素餐,开会不为民作主,不如回家卖红薯。”

接下来魏明伦笔锋一转:今日偶翻《文汇月刊》第六期,拜读姚老致该刊洋洋一万五千言尺牍。据先生自称,此系“利用”政协会议黄金时间精心制作。原来姚老当时所思所虑与众多委员所作所为不尽相同,乃是谋算如何找刘再复打私人官司。

这一开头,就是极尽嘲讽之能事。

文人刻薄起来不要命,三十年前魏明伦如此怼姚雪垠

姚的《李自成》被人批评了,他撰文反击了,而恰好魏的《潘金莲》也曾被姚批评过,于是魏就效仿姚的做法,上演了这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的好戏。

姚雪垠生于1910年,魏明伦生于1941年,两人差了三十多岁,因为文学上的观点不同,使得他们在媒体面前如此剑拔弩张,实在令人唏嘘。如果你站在魏的立场上,会觉得他的这篇文字酣畅淋漓,快意恩仇;但是从旁观者的角度来看,还是会给人以下笔过重之感。比如:“可笑者不是巴山小秀才,皆笑堂堂老作家,嘴巴不干净,有失大将风度。”“大江流日夜,代谢成古今,后辈固然应当敬老,老人亦当自爱。”“近读沈从文归真返朴寥寥数语遗嘱,不禁涕泪纵横,更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也!”这些话,时隔三十年再读,魏明伦先生会不会也觉得自己当年太意气用事了呢?

如今,姚雪垠老已经去世多年,魏明伦先生也已过了古稀之年,这段文坛公案也会逐渐被人遗忘。文人相轻,自古而然,但是下笔之时,还是细细掂量为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