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在「被賣身」的ofo:不賣 我能養活自己!

如果要用一句話形容這一兩年的單車市場狀態,那就是瘋狂融資,野蠻投放。

大浪淘沙之後,剩下也只有摩拜、ofo和阿里的親兒子哈羅單車了;拋開哈羅單車不談,摩拜和ofo大概就像“北喬峰、南慕容”,總在相互較勁,也總在被比較。

總在“被賣身”的ofo:不賣 我能養活自己!

“小冤家”ofo與滴滴

當摩拜投向美團的懷抱時,眾人理所當然的認為ofo與滴滴也會牽手。而ofo與滴滴確實像一對冤家,分分合合的叫人看不明白。

ofo與滴滴當然有過親如兄弟的時期,2016年滴滴領投c輪,讓ofo渡過c輪生死局考驗,爾後滴滴與ofo便開始了長達一年多的蜜月期。

就在外界以為,滴滴與ofo親密關係會一直保持下去直到滴滴將ofo收購時,ofo卻與滴滴漸行漸遠,甚至傳出“撕破臉”的傳聞。

ofo創始人兼CEO戴威,27歲的他在一個又一個複雜的商業旋渦中,無疑是一個有理想有血氣的年輕人,“堅持獨立發展,探索行業未來”一直是這個90後掌舵人的原則,所以當有分歧時,戴威也果斷選擇分手,所以才會有外界評論的:任性如戴威,真是一朵奇葩。

連吃瓜群眾都忍不住發問:ofo真的不再考慮一下滴滴嗎?

總在“被賣身”的ofo:不賣 我能養活自己!

總在“被賣身”的ofo

從ofo與滴滴的蜜月期、到反目、到摩拜賣身美團、再到如今,ofo被賣身的說法一直沒有聽過。說是被賣身,當然是因為每一次傳言四起時,ofo否認回應之快速度:我沒有啊,別瞎說,那是謠言。火急火燎的否認,應該就是傳言吧。。。

而從那篇《小黃車快黃了》的文章出來後,ofo被架在火上烤起,它就一直面對這些質疑之聲。一直到本週,7月30號,ofo與滴滴合併之聲再起,ofo依然火速否認,我們已經記不清這是ofo的第幾次否認聲明瞭。

總在“被賣身”的ofo:不賣 我能養活自己!

這一次,ofo否認的態度一如從前,滴滴不予置評的態度就顯得有點曖昧,不否認也承認,到底是傳言還是隻是價格沒談攏,真真假假讓人真的看不清楚了。

其實關於ofo總在被賣身,私以為還是因為ofo太過“特立獨行”的原因。今年以來,摩拜被美團收購,哈羅背靠阿里,ofo卻始終獨自前行。或許大家都想知道一身反骨的ofo到底會不會屈就現實,於是乎,一點風吹草動也被無限放大。

更想自證能力的ofo

傳言不斷的時候,堅持獨立發展的ofo,更是想各種辦法自證能力。

近幾個月,ofo動作不斷,先是停止了與芝麻信用的免押金騎行,嘗試自建信用體系,還多角度推進商業化證明變現能力,並收縮了部分海外戰線聚焦重點市場;上週,ofo把騎行年卡費用調整為原價的一半,並進行各類社交化營銷拉攏用戶。

總在“被賣身”的ofo:不賣 我能養活自己!

在上週ofo推出優惠活動時,對外宣稱,“自我造血能力實現了質的飛躍”,儘管如此,質疑之聲也沒有因此平息。

毫無疑問,變現是共享單車最主要的難題,如果能解決這個普遍性問題,無論是ofo還是其他共享單車選手,未來發展路徑都會順暢很多。騎行收費、車身廣告、流量變現,ofo正在爭分奪秒的找到出路。

路漫漫其修遠兮,一心想獨立發展的ofo前途未卜,不知它年輕的掌舵人戴威又能滿腔熱血,懷抱夢想堅持到何時,會否探索出行業的未來?

世間事循環往復,ofo的未來就正如隨大流還是踽踽獨行的選擇,也正如夢想還是現實的選擇......這些答案也只能留給時間去揭曉了。

— 【 THE END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