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飲行業潛規則:利潤越高,死得越快

為什麼我的餐飲店剛開張時生意爆紅,可時間越久生意就越差了呢?

現實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陷入這樣的困境,明明開店時挺紅火的,可不知道因為什麼,生意越來越差,最後只得關門歇業。

其實,出現這樣的情況,往往最根本的原因是你的利潤過高,也就是你太急於短時間賺大錢了。

想賺錢不對嗎?

開餐飲店,誰都是為了賺錢,但你一定要學會合理的、長久的、持續性的賺錢。

餐飲行業潛規則:利潤越高,死得越快

一、利潤越高,危害越大

大多數人都會這樣想:利潤高一些,發展更就快一些,但殊不知這是非常錯誤的想法。

利潤過高(高於其他同行業水平),就意味著你要麼定價貴了,要麼偷工減料了,要麼就是壓榨員工了。這三種無論哪一個行為,都會讓你的餐飲店迅速死亡。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曾說:“利潤最大化實際上就是榨乾未來,傷害了戰略地位。”因為利潤最大化,是不能夠取悅用戶的。

對於餐飲店來說,最為重要的就是提升顧客的復購率。這就需要我們能制定出合理的菜品價格,提供優質的菜品質量,這樣才能讓顧客產生好的印象,以促使他們重複消費。

而員工是餐飲店最為重要的一個內部因素,如果不能善待員工,他們的情緒會直接反饋到你餐飲店的菜品和服務上。

所以,餐飲人一定不能在定價、食材、員工薪資上榨取利潤,這會讓你的餐飲店無法通向未來。

餐飲行業潛規則:利潤越高,死得越快

二、利潤低一些更容易做大做強

比起過多追求利潤,那些低利潤的餐飲店更容易做大做強,因為他們犧牲了部分利潤,卻換來了好的口碑、好的印象。

這裡給大家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故事的主人公叫何星橋,是外婆味道的創始人,他的店在5年之內開了33家,月入數百萬,靠的就是一條“奇葩”規定:規定人均消費如果超過40元,店長、經理、廚師長要被罰款。

這種做法雖然使自己的利潤變低,但卻給顧客留下了“實惠好吃”的印象,從而更突顯了自己“百姓家常菜館”的品牌定位,讓品牌能夠走得更遠更久。

小米創始人雷軍說,“大眾消費商品主動控制合理的利潤將成為不可阻擋的時代潮流。”

往往利潤低一些,你的餐飲店會走的更遠。

餐飲行業潛規則:利潤越高,死得越快

三、什麼樣的利潤才是合理的?

那什麼樣的利潤才是合理的?抱歉,這個真沒標準,但是卻能很容易的找到。

海底撈董事長張勇很早就給自己設置了一個門檻:賺的就是最後一點點,前面的都是支付給員工,支付給供應商,支付給稅收。

西貝餐飲創始人賈國龍說,“高成本、高費用創造的高營收,並不代表利潤高,其中的錢是被耗掉了,在人工、食材、諮詢、設備等各方面把利潤吃掉了。”

我們不必刻意去地去控制利潤,把利潤控制在某一數值上,我們只需用最少的錢滿足顧客最大的餐飲需求,包括、食材、設備、軟裝等;在善待員工方面,更要做到讓員工能投身自己的熱情,再減去水電房租等,這樣剩下來的利潤,自然就是最合理的利潤。

也就是說,最合理的利潤一定是建立在最合理的事情的基礎上的。

餐飲行業潛規則:利潤越高,死得越快

利潤過大,等同於“殺雞取卵”,不會走的長遠;利潤低一些,反而會發展得更好,因為低利潤的背後,是你產品的極致性價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