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历史上曾“错失”诸多重点大学,引人深思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观历史而反思当今。以史为鉴,才能在发展、进步等问题上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和更为理性的行动。因此,河南若如忘记高教上的那些事情,这将是可悲的”。

河南历史上曾“错失”诸多重点大学,引人深思

河南省是高考大省,每年高考人数全国最多,高教资源却极度匮乏。2018年该省高考报名人数接近100万,极低的重点录取率使河南总是处在“高考公平”的舆论风口中。然而,很少有人知道,河南高教贫弱并不是由来已久,而且历史上也曾有过多次可以发展的机会。

1

1909年,英国人在焦作市创办焦作路矿学堂,这就是我国创办最早并一直延续至今的矿业高等学府——中国矿业大学。1950年,学校开始在焦作、天津两地办学,再之后这所学校因为多种原因开始了“流离颠沛”,前后搬迁次数共达14次。期间,该校曾想迁回河南,却没有成功。该校终落户于江苏省徐州市,并顺利入选“211”工程。

有意思的是,河南后来在焦作原校址又重建了这所高校,即河南理工大学。这也使河南理工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有着著名的“校史争端”,不过这里我们就暂且不提了。

河南历史上曾“错失”诸多重点大学,引人深思

1912年成立的河南留学欧美预备学校,是河南的辉煌。其先后更名为国立河南大学、国立第五中山大学,是民国时期著名高校。这个辉煌没有持续多久,该校与1948年正式分为两派。一派前往台湾,却没有成功,后被河南省政府接回河南,组建成新河南大学;一派在陈毅的领导下组建成中原大学。

1951年,中原大学教育学院组建成今天的华中师范大学。1952年,全国开始院系调整。以中原大学相关学科为基础,组建中南财经学院(现合并成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并入武大),部分院系并入华中农业大学、湖南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等。

河南历史上曾“错失”诸多重点大学,引人深思

留在省内的一派河南大学,先后拆分为河南医科大学(并入郑大)、河南农业大学、河南财经政法大学,理科成立了今天的河南师范大学。开封河大校本部更名为开封师范学院,1984年恢复河南大学校名。

至此,河南省高教力量已经相当薄弱。

2

新中国成立后,中央政府认为河南高教薄弱,于是计划将山东大学迁往河南。然而搬迁计划因为复杂原因失败。1956年,多所学校支援下的郑州大学正式成立,这也是目前河南省实力最强的一所高校。

河南历史上曾“错失”诸多重点大学,引人深思

1969年,因为当时时代原因,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准备外迁。学校考察江西、河南等地后,有迁往河南南阳市的打算。不过当地政府却认为南阳没有接收一所大学的能力,安徽省革委会主任了解情况后,迅速将中科大接往安徽省安庆市,后搬至合肥市。

此外,中国地质大学也曾有迁往河南的计划,不过该计划又是因为种种原因而流产,最终落户于湖北省。其实,河南并不是没有接收高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曾落户与河南信阳地区,不过最终迁回北京,留在河南省的高校只有一所华北水利水电大学。

河南历史上曾“错失”诸多重点大学,引人深思

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诸多名校落户河南失败,这与思维局限有一定的关系。教育是百年大计,只顾着眼前利益,损害的却是后代的利益。

重视教育,从来不在于喊口号,呼吁公平,而是要有战略的眼光、超前的规划,能够解放思想、不拘一格。如果思维打不开,教育之路注定也是艰辛的。

3

高教的贫弱,促使河南萌生自己办大学的想法。1985年,在海外华人的大力支持下,划时代意义的黄河大学在郑州正式成立。这也得到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不过因为办学理念“太过先进”,与时代脱轨,办学失败。该校整体并入郑州大学,如果能够坚持,到了今天势必也是一所实力极强的高校。

河南历史上曾“错失”诸多重点大学,引人深思

教育要与时代相结合。若不顾当下,纵然一腔热血,收获的只能是失败。最关键,高校的发展需要时间,如果不能够坚持,没有耐心,那也只是毫无意义的小白鼠。

近年来,南方科技大学、西湖大学等一批新型高校纷纷建立,然而,遗憾的是我们没有看到河南在这方面有任何实质性的进展。

河南历史上曾“错失”诸多重点大学,引人深思

埋怨毫无意义,历史的车轮从来不会停下。中外合作、名校分校等各种办学模式正方兴未艾,如果现在不栽树,后人迟早也会继续抱怨先人。

历史是现实的一面镜子,观历史而反思当今。以史为鉴,才能在发展、进步等问题上有着更为深刻的思考和更为理性的行动。因此,河南若如忘记高教上的那些事情,这将是可悲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