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歲,考證,跳槽,月入5w之後,我終於找回了心中的詩和遠方

26歲,考證,跳槽,月入5w之後,我終於找回了心中的詩和遠方

我有個朋友叫小路,二十多歲,活得很瀟灑。小路經常一個人去青海西藏自駕遊,喜歡拍日出日落,海島和雲,算是朋友圈裡的半個攝影師。這樣一個熱愛自然的人,應該相當悠閒吧,其實不然,小路的工作相當忙碌,作為在諮詢機構上班的精英人士,小路常常沒有周末可言,因此也格外地珍惜每個假期。

上次考友群裡談到這麼一個話題,你身邊有哪些NB的ACCA持證人?A考君瞬間想到了小路,身為麥肯錫資深顧問,月入5w的她,當然算得上成功人士了。A考君迅速將考友小路了出來。

出人意料的是,面對群友們熱情的求指點求解惑求經驗分享,小路只是淡淡地回答了一句:這世上哪有什麼捷徑,我能走到今天,也不過是拼命罷了。

01.22歲進職場,誰不是白紙一張

22歲時我沒有太遠的目標,只想做個上班族,具體做什麼倒無所謂。因為學的是會計,畢業後順理成章做了會計。

在我看來工作只是謀生的手段,只要工資夠我生活就行。但是22歲大學畢業進入職場後,我發現我真的想得太簡單了。我一直喜歡旅遊和攝影,每隔一段時間都會認真地規劃一次遠途旅遊,喜歡去人跡罕至的地方,感受大自然的寧靜。從大學時代起我一直保持這一習慣,平時生活上有任何煩心的事,只要在旅途中睡上一覺就煙消雲散了。可就是這樣一項個人愛好,進入職場後也不得不屈從於工作。

做會計遠比我想象中更忙,作為新人,入職的前幾個月除了打雜就是打雜,大學裡學的是做報表,工作之後做的卻是貼發票,錄數據這種事,每天去上班面對堆至一人高的表格,從第一張翻到最後一張核對數據,枯燥也就罷了,關鍵是工作量大,熬夜是常有的事。入行前,前輩們告訴我只是月初月末會比較忙,可平時難道不忙?即便不是天天加班,也太傷身體了。自從做了會計,我每個週末都只想補覺。

前些年流行一句話,生活不止有眼前的苟且,還有詩和遠方。在我身上發生的情況是,因為眼前的苟且,我的詩和遠方都被化為烏有了。

02.最好的工作狀態是,職業和理想兼顧

大概就是入職一年的時候,我們公司有一項大的併購決策,請了一家諮詢機構來做管理諮詢。那段時間,我們財務部需要全力配合諮詢機構的顧問們,提供所需的報表和數據。在工作中我和一位顧問接觸較多,聊的還算投機,很快加了微信。從這位顧問的朋友圈裡,我發現了生活的另一種可能。

之前我一直以為成年人的生活中沒有容易二字,只要進入職場,就等於和理想的生活越走越遠了。生存和生活,就像魚和熊掌,兩者不可兼得。然而這位諮詢機構的顧問,上班時是走路帶風的精英白領,回到家是會下廚會給孩子做生日蛋糕的賢妻良母,旅遊時是會擺pose會搞怪的拍照達人。

對比我自己,我感覺人家那樣才算是生活,看了她的工作環境和內容簡直可以說是享受工作了,但與此同時人傢俬人生活同樣豐富多彩。

為什麼人家能做到?後來和顧問聊天提到這個話題,顧問告訴我,顧問行業雖然也會有熬夜趕項目的時候,但好在收入水平較高,福利待遇也不錯,通常做到管理級別之後,每年都有好幾天的年假額度可以用,和家人出去旅遊一趟正是工作之餘最為期待的事。以前以為電視劇《我的前半生》很假,後來才發現真實的諮詢行業大佬生活精緻程度絲毫不輸給劇裡的角色。

顧問的一番話讓我明白,很多時候不同的職業路線也意味著不同的人生,而我也想明白財務並非我理想中的職業,我決定轉行。

03.23歲進諮詢,沒證寸步難行

進入職場第二年,我跳槽進了一家諮詢機構。說來也是一波三折,本以為做了一年財務的我找個諮詢顧問的工作會很輕鬆,結果跑了好幾家面試,都沒了下文。

面試裡發生的事情一般是這樣的,HR問我有沒有什麼重量級的財會證書,我搖搖頭。財務這行畢竟門檻低,當初畢業時也就沒想著考證。又問我上份工作有沒有值得驕傲的成績,我又搖搖頭。每天重複著一樣的做報表錄數據,一年到頭工作內容都沒變,哪有什麼值得驕傲的地方。

就這樣,好不容易才找到一家小型企業管理諮詢機構,成了一名顧問助理。入職那天起我就決定,一定要在最短的時間內考下幾本分量最重的證書,我最終選擇先考下ACCA和CFA,為了加快速度,我限定自己在2年內拿下。

真實諮詢行業真的很忙,但這種忙是分階段的,每次看到自己參與的項目成功落實,都會感到滿滿的成就感。而每個項目結束後的輕鬆時段,我都用在複習ACCA和CFA上。至於為何選擇ACCA和CFA,高頓網校的Steve老師這樣解釋,首先ACCA和CFA都是國際證書,無論從學英語的角度,還是將來應用領域的角度,兩者都有相當的共性。其次,ACCA內容極廣,涵蓋了CFA的部分知識點,先考ACCA再考CFA,事半功倍。

就這樣,在第三年手持ACCA和CFA雙證的我如願跳槽進了麥肯錫,這一次我的頭銜不再是助理,而是月入5w的高級顧問。

04.你有多想贏,你就必須有多拼

有人問我,在兩年內拿下ACCA和CFA雙證,有點大強人所難了吧。

我的誠實答案是,我絲毫不覺得這件事難,因為我必須做到。為了生存,我已經苟且了太長時間,我只求能快些從生活的枷鎖中掙脫出來。正是抱著這種決心,連續的考試中,我沒有掛過一科,生怕拖慢了進度。

說下結局吧,如今成為資深顧問的我終於實現了願望,既能夠輕鬆自如地應對工作,又有足夠時間享受生活。我重新回到了樂此不疲地奔向遠方的日子,我對現在的狀態很滿意。

生活的苟且,和遠方的詩,很多人都掙扎於辜負自己,辜負理想的愧疚當中,希望我們都能像小路一樣,將心中的渴望化為奮鬥的動力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