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後應該如何養生?

薇健康


立秋,是二十四節氣中的第13個節氣。“秋”字是由一個“禾一個“火”構成意味著火燒秸稈,是秋天麥收後的一種行為,旨在秋收後通過燒秸稈來重新滋養大地,也象徵著一種成熟收藏的狀態。立秋後,天氣漸漸轉涼,農諺有“早晨立了秋晚上涼颼颼”,“立秋一日,水冷三分”之說。雖然立秋節氣預示著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秋天就要來臨,但很多地方仍然處在炎熱的夏季之中,還有“秋老虎”的餘威。初秋由於盛夏餘熱未消,氣溫仍然很高,加之時有陰雨綿綿,溼氣較重,天氣以溫熱並重為特點,常有“秋老虎”出現,是疾病的多發季節,所以保健尤為重要。秋季養生,凡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應以養“收”為原則。

一、立秋後要注意什麼

1.心血管疾病會高發

“秋老虎”悶熱高溫天,人體大量出汗,血液黏稠度升高,致使發生血栓、心梗、腦卒中等心腦血管疾病。同時,高溫環境下人體交感神經興奮、心率加快、冠狀動脈收縮,增加了冠心病的發作風險。

2.“面癱”多發危害大

立秋後早晚天氣變涼,風寒之邪侵犯面部,出現面部神經炎,即面癱病症。秋風為“邪風”、“賊風”,過度勞累後開夜車甚至有飲酒坐車打開窗戶的司乘,或者老年人夜裡開窗睡覺,常會導致面部神經麻痺,嚴重時嘴歪眼斜。建議“秋老虎”時間,少吹涼風,讓身體自然降溫。

3.嚴重中暑傷人命

立秋過後,依舊是中暑高發期,尤其是中暑最嚴重的熱射病,死亡率高達60%,是臨床表現最嚴重、死亡率最高的中暑。

4.溼邪飲冷傷脾胃

立秋後天氣仍熱,雨水多發。溼或與熱交蒸或與寒相伴,合而為溼邪犯病。此時如果不注意祛除夏天殘留之溼,致使脾傷於溼,人就可能出現飲食不化、噁心嘔吐、腹痛便溏、體弱倦怠等症,還可能為咳喘病症種下病根。因此,立秋後取涼須有節制,切忌猛吹空調、過度吃冷飲,以免損傷脾胃。

二、秋季如何養生

1.早睡早起防疾病

秋季,自然界的陽氣由生髮、疏洩趨向收斂、閉藏,起居作息要相應調整。《素問·四氣調神大論》說:“秋三月,早臥早起,與雞俱興。”早臥,以順應陰精的收藏,以養“收”氣。早起,以順應陽氣的舒長,使肺氣得以舒展,對預防秋冬季節的呼吸道病變大有裨益有人還對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病時間進行過調查研究,發現這類疾病在秋季發病率較高,發病時間多在長時間睡眠的後期,而秋季適當早起並加強活動,可減少微小血栓形成的機會,這對於預防腦血栓發病有一定意義。

2.飲食要清補不油膩

所謂“清補”主要是指補而不膩,具體而言,就是適當食用一些具有健脾、清熱、利溼的食物或藥物。一方面可以使體內的溼熱之邪從小便排出,以消除夏日酷暑的“後遺症”;另一方面能調理脾胃功能,為中、晚秋乃至冬季進補莫定基礎“清補”當忌辛辣、生火助陽或肥甘油膩生痰助溼類食品,但並非禁忌葷食。陰虛體弱者在安排膳食時,可以選食瘦豬肉、鴨肉、兔肉、雞肉、鮮魚等宮含優質蛋白質的食品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取量。脾虛的老人應選食有健補脾胃、化除溼邪、性質平和、補而不膩的補益食品,常用的有赤小豆、薏米仁等,將其煮爛加糖服食,是良好的滋補食品。此外,可常飲冬瓜湯、百合湯、紅棗湯、綠豆湯等,以解暑止渴、生津涼血。一般而言,食補應以滋陰潤燥為主,如銀耳、蜂蜜、芝麻、豆漿、藕、核桃、花生、鴨蛋、菠菜、梨等。需要注意的是,隨著天氣的轉涼,寒涼飲食要減少,多吃可能傷及脾胃,所以儘量少吃。

3.運動須適量

在秋天養“收”的時候,不宜做過量的運動,尤其是老年人、小兒和體質虛弱者。秋天是鍛鍊的好季節,但此時因人體陰精陽氣正處在收斂內養階段,故運動也應順應這一原則,即運動量不宜過大,運動宜選擇輕鬆平緩、活動量不大的項日。適當的運動鍛鍊,能增強機體適應寒冷氣候的能力。但切勿搞得大汗淋漓,當週身微熱,尚未出汗時,即可停止,此時能保證陰精的內斂,不使陽氣外耗。要特別提醒的是,立秋以後拔火罐不宜多進行,尤其是一些體質比較虛寒者及老年人,否則外環境中的寒氣容易隨著治療過程進入體內,反而會加重原有的症狀。另外,喜歡在裝有空調的健身房裡運動者以及常游泳者,也最好不要拔火繼。此外,秋季運動還要特別注意防秋燥,每次鍛鍊後應多吃些滋陰、潤肺、補液生津的食物,若出汗較多,可適量補充些淡鹽水,補充時以少量、多次、緩飲為原則。

三、立秋後需注意些什麼

1.防感冒

秋老虎季節,人體陽氣達到頂峰,血管處於擴張狀態,腠理開洩,旦著涼,寒邪便容易趁機入侵尤其突然進到空調房裡,或赤膊睡覺,容易出現表閉而生感冒。同時,立秋之後人體免疫和抗病能力下降,稍一著涼,就容易患感冒,因此要適當增減衣服。

天氣逐漸轉涼,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通風,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2.警惕腸胃紊亂

特別需要一提的是,入秋時節養胃很重要。因為立秋以後人們的食慾開始增加,加之大量瓜果上市,一些人暴飲暴食,加重了胃腸的負擔,使胃腸功能紊亂;秋天晝夜溫差大,腹部容易著涼,尤其是有慢性胃炎或體質軟弱的人群,更應注意養胃:第一,注意保暖,早晚注意添加衣服,“乘秋涼”時間不宜過長;第二,飲食合理,胃病患者的飲食以溫、軟、淡、素、鮮為宜。第一精神因索很重要,避免緊張、焦慮、惱怒等不良情緒的刺激。

3.養肺護肝

中醫專家認為,立秋過後,肺與秋季相應,而秋季乾燥,氣燥傷肺容易產生疾病,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此時,肝臟、心臟及脾胃還處於衰弱階段,因此,立秋過後肺功能開始處於旺盛時期,因此要加強調養,使肺氣不要過偏影響機體健康。

專家指出,要適當多潤肺,多補充水分,少食辛辣、燒烤、油膩傷胃的食物,相反,可多吃點果仁類的食物。另外,在肺盛之時易影響到肝而肝主情志,疏洩氣血,肝氣受制的秋天,人們容易出現情緒低落等表現,在生理方面則為容易引起氣血失調等疾病的發生,比如:內分泌紊亂等問題,像月經失調、心慌心悸、失眠問題等。當出現此類現象時,可通過養陰肝、疏解等方法調理。

立秋既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一直都是人們不可忽視的重要養生內容。希望讀者朋友們在日常生活中多加註意,飲食起居要合乎秋季養生之道,安然度過這“多事之秋”。如果覺得我的文章對您有用,請分享給您的朋友!你的關注對我們來說就是最大的肯定!!


清清本草坊


你好,很高興有機會來回答你提出的問題。

立秋了,真正的秋天也不遠了。民間有句俗話說:“立秋到,貼秋膘,冬去春來身體好。”貼秋膘就是要補充營養,彌補夏天的損失,

但是由於春天和夏天的暑氣和溼氣相對比較多,到了立秋,體內的邪氣已經積累一段時間了,如果此時進補,邪氣會得到滋養,變得更加強盛,邪氣出不去。所以立秋時有必要先清除身體的邪氣


怎麼樣清除體內的邪氣呢?立秋刮刮痧瞭解一下。

刮痧實際上是通過刮痧使得毛細血管破裂(發痧)來刺激大腦,使得大腦發出信號,修復破損部位,改善局部功能。此外,刮痧有促進局部血液循環、預防肺部疾病的作用。要注意的是此時的刮痧主要是以保健為目的,所以要輕點,對身體的刺激不需太大。

那些人不宜刮痧呢?皮膚有破損、痣等;水腫;急性扭傷、骨折;出血性傾向,如糖尿病晚期、血小板減少症;急性心力衰竭;腫瘤、結核、腎衰竭——有以上這些病症的人不宜刮痧。

此外,由於現代人的營養比古代人好了很多,所以也不應盲目貼秋膘。貼秋膘本是北方的做法,南方立秋之後,天氣依然是以暑熱為主,溼氣重,這時候進補是不適宜的,主要是要防暑祛溼,養護脾胃。

秋天要預防那些疾病呢?秋天的一個很重要的特點是“燥”,會比較容易引起皮膚乾燥皸裂,口鼻乾燥、大便乾結,毛髮不榮,甚至會傷及肺臟,引起一些呼吸道疾病,出現乾咳少痰或者乾咳無痰的症狀。我們可以通過一下發方法來養生

(1)多喝一點糖水來降“燥”,比如說雪梨燉冰糖水、燕窩燉雪洱、木瓜燉冰糖等

(2)杏仁對心肝脾肺都有好處,可以多吃一點杏仁做的食物,比如杏仁豬肺湯、杏仁雪梨飲。但產婦、幼兒、實熱體質的人、糖尿病患者是不宜吃杏仁及其製品的。

(3)保證一定的運動量。結合立秋的天氣特點,慢跑是一項比較合適的運動項目,可以改善血液循環,提供心肺功能,還能預防腦動脈硬化。

如果我的回答對你有幫助的話,給我點個贊吧~(84)


家庭醫生雜誌


立秋是一年中,氣候由熱轉冷的一個重要節點。

對於我們的身體,當然也需要順應天時,做出相應的舉措,才能叫體格更加健康。

隨便舉幾個例子:

1.健康的飲食習慣

秋天從中醫角度看,應該以滋陰潤肺為主。

比如多吃一些類似冰糖雪梨粥,蓮子銀耳粥這樣的溫和,有比較潤肺的食物。

另外,秋天容易上火,對於辛辣的食物要有所控制。

2.當心秋乏的來臨

秋乏這個事情,在科學上講,是一種體能代償。

因為在夏天人體會自然揮發掉大量的能量。

而且夏季人們的睡眠質量普遍不是很好。

因此,在秋天來臨的時候,身體需要自然的進入休憩的狀態,會比較容易困頓

那麼在立秋以後,有條件的話,要每天睡一會午覺。

即便沒有午覺的條件,也要在晚上早睡,以保持充沛精力。

3.適當的補充蛋白質

民間會有貼秋膘的說法。

這是非常有道理的。

因為在即將到來的冬季,人體需要大量的能量儲備來對抗寒冷。

因此,在秋天多長一些脂肪其實是對身體有益的。

不過現在人們以瘦為美,並不喜歡脂肪。

那麼就多食用一些高蛋白的健康肉類來補充蛋白質,也是一個好的選擇。

類似於牛肉,海魚等等都不錯。

4.適量運動

在秋天氣候轉寒,人體的運動機能開始下降。

最明顯的就是犯懶,肌肉發僵。

所以在這個時候,應該保持適量的日常活動,保持肌肉的活性。

當然,在秋季做室外活動的時候,必須保持體溫,防止感冒。

希望有幫到你。



虎山行不行


立秋應該如何養生?注意預防哪些疾病?今天立秋,很多人開始貼秋膘,為的是抵抗即將到來的寒冷以及增強我們的體制,但是如果秋膘貼的不對,很可能會起反作用,反而會引發很多的問題,尤其是對於一些超重肥胖以及有心腦血管等慢性疾病的人群來說,秋膘更不能隨意的貼。

即便是普通人,貼秋膘的時候依舊要注意量的攝入,中國居民膳食膳食指南建議我們每人每天攝入畜禽肉40-75g,魚肉40-75g,貼秋膘這一天可以替換著吃,80-150g的肉,儘量不要超過這個量,並且最好吃精瘦肉,少吃或者不吃肥肉,尤其是對於肥胖以及心腦血管疾病的人來說。那麼秋高氣爽了,吃什麼食物比較養生呢,其實主要需要注意立秋後的特徵即可,秋季比較乾燥,飲食上應該吃一些滋陰潤肺/潤燥止渴的食物即可,如:茭白/南瓜/蓮子/桂圓/紅棗/核桃/山藥/琵琶/菠蘿/梨等等。

立秋後,因為天氣乾燥,極易發生呼吸系統的疾病,首先是注意多喝水,增加飲水量,其次是吃一些潤肺的食物和水果,上述提到過的。還有一點是如果發生咳嗽一定要及時就醫,避免發生嚴重的問題。另外有句俗話叫春捂秋凍,秋天最好不要穿的太暖,否則會影響身體去適應溫度的變化,容易發生感冒。


心理營養師程偉華


《管子》中記載:“秋者陰氣始下,故萬物收。”立秋的氣候是由熱轉涼的交接節氣,也是陽氣漸收,陰氣漸長,由陽盛逐漸轉變為陰盛的時期,是萬物成熟收穫的季節,也是人體陰陽代謝出現陽消陰長的過渡時期。因此秋季養生,凡精神情志、飲食起居、運動鍛鍊,皆以養收為原則。秋內應於肺,肺在志為悲(憂),悲憂易傷肺,肺氣虛則機體對不良刺激的耐受性下降,易生悲憂之情緒,所以在進行自我調養時切不可背離自然規律,循其古人之綱要“使志安寧,以緩秋刑,收斂神氣,使秋氣平;無外其志,使肺氣清,此秋氣之應,養收之道也”。

宜早睡

收斂陽氣,立秋後,自然界的陽氣開始收斂、沉降,人應當開始做好保養陽氣的準備。早睡可以順應陽氣的收斂,早起可使肺氣得到舒展。另外,早睡早起可減少血栓形成的機會,可預防腦血栓等缺血性疾病發生。

宜養肺

肺屬金,而秋季大地一遍金黃,故肺主秋季。另外秋季主收,燥為秋季之主氣,而肺為“嬌髒”不耐寒熱,故很容易被秋燥所傷,因此需要潤燥、養陰、潤肺。而秋天屬金,金克木,所以秋天這種氣會抑制你的肝氣、肝血的生髮。肝開竅於目,所以這時候呢眼睛的視力就會有所下降。應該注意護肝早睡、早起。

宜做操

《道臧·玉軸經》所載“秋季吐納健身法”,具體做法:清晨洗漱後,於室內閉目靜坐,先叩齒36次,再用舌在口中攪動,待口裡液滿,漱練幾遍,分三次嚥下,並意送至丹田,捎停片刻,緩緩做腹式深呼吸。吸氣時,舌舔上顎,用鼻吸氣,用意送至丹田。再將氣慢慢從口中呼出,呼氣時要默唸哂字,但不要出聲。如此反覆30次。秋季堅持此功,有保肺健身之功效。


玩轉文化生活知識,關注【東家APP】,更有有品、有趣、值得買的匠人美物等你挑選!


東家APP


然明天是立秋,但天氣涼爽起碼還有一個多月。為什麼立秋不涼爽,這是因為古今氣候不同,河南曾熱到被稱為豫,南宋太湖曾結冰,明末海南能下雪!在不同的氣候條件下,養生家給養生建議也不同,研究古代養生學的人如果不知氣候變化,以此來分析當時為什麼要這樣養,盲目的套用古人的方法,到最後貽笑大方不說還能害人!

所以這裡介紹的養生方法和古代養生術中有所不同,但更適合今天的人來養生!而不是適合古人去養生。

這裡給大家介紹的方法可簡單總結為五宜,五忌,大家在立秋後可用此法養生。

(這種圖片其實很錯位,如今立秋有幾個地方冷到落葉了)

五宜:

一、宜立秋之後睡覺頭朝向正南方。

二、宜立秋後早期散步。

三、宜立秋後造臥早起。

四、宜避暑,立秋之時暑氣未歇,心肝少氣此時如冒酷暑折損元氣。

五、宜舒緩鬱結之氣。人在夏天最容易積累怒氣等負面情緒,立秋之後暑熱不減,很多人已經快爆發的臨界點了,為了不爆發,不出現秋悲等不良狀況,此時一定要舒展鬱結情緒。

這裡也就此談談如何管理情緒。從道教修心的角度來看,管理情緒最好的方法是及時排除不良情緒。針對不同的人,不同的時間,排解不良情緒也有不同的方法,有的方法是涉及到內練,對沒有修行的人來說非常危險,此處不談,只聊舒氣之法。

舒氣之法有三,適合三種性格不同的人,為外向,內向,鬱結三種,其中鬱結指的是當時人已經被不良情緒控制,出現抑鬱容易暴怒等不良狀況,這裡的時間也都是立秋之後。

外向者舒展不良情緒需去人少的地方!最宜山林等安靜之地,在安靜的地方呆久了,負能量會自然消散,時間上以早上最佳。

內向者舒展不良情緒不適合安靜的地方,適合人多熱鬧的地方!同時要多說話,散胸中之氣,當然唱歌就更好了。

已經出現鬱結現象的人此時要避免久坐和暑熱,坐的有一會了就起身活動一下,能做到這點可消大部分鬱結之氣。同時根據自己的性格,選擇內向外向的方法。

五忌:

一、忌吃辣,《千金方》中說:“七月(農曆)勿食茱萸。傷神氣。”遍插茱萸少一人大家都聽過,但大家可能都沒吃過茱萸,茱萸在古代被當辣椒用,這裡說不吃茱萸,其實就是在說別吃辣!

二、忌不愛元氣,《月令採奇》中說:“此月宜頭足俱凍,不宜戴氈暖之帽,令神氣不爽。”這本書成於萬曆年間,當時已經進入小冰河期了,海南島都能下雪!所以這本書勸人不要穿太厚。

你看唐朝孫思邈推薦的就是:“是月肝心氣微。肺臟獨旺宜安靜心情增鹹減辛。助氣補筋。以養脾胃。毋冒極熱。勿恣涼冷毋發大汗。保全元氣。”你要小心避暑啊!要多吃點鹽,不要貪涼太過損傷元氣,從這些描述中我們可知當時立秋後如今日一般暑熱,所以本文以孫思邈真的秋季養生法為主。

三、忌房事,《月令採奇》中還說:“立秋日,夫婦不宜交合。”這個和氣候無關,從古至今中醫和道家都不推薦在節氣和惡劣天氣下房事。

四、忌洗澡,不少古代養生書中都有:“立秋日勿宜沐浴,令人皮膚粗糙,因生白屑。”不過這些養生書應該管不到皇帝和大臣,古代皇帝在立秋日是要做迎秋儀式的,中國古代祭祀禮儀的慣例就是要沐浴更衣。所以大家也別迷信了,該洗洗。

五、忌燥,孫思邈真人認為此時肝心少動,肺臟獨旺,故此時適合安靜性情,莫要大悲大喜。這點尤為重要!能不能養好主要就看這點了。

再給大家介紹一個求吉方法,在立秋當天用七粒至十四粒小紅豆用井水吞下,記住吞的時候要朝西面,據說可以一秋不犯痢疾。


全真道士梁興揚


今天是8月7號,日曆上清清楚楚的寫著“立秋”兩個大字,沒錯,今天是立秋。立秋說明什麼,說明炎熱的夏季即將過去,乾燥而涼爽的季節馬上來臨。

當然怕熱的朋友們也不要高興的太早,立秋後還有一個“秋老虎”(就是形容天氣熱的),因此即使是立秋了,我們也應該做好防暑降溫的準備。

除此之外,立秋時節我們該如何進行養生呢?

1、注意防暑保暖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立秋後雖然一早一晚的涼爽了不少,但是虎視眈眈的“秋老虎”還未走遠,正值中午的時候,氣溫還是非常高的,所以要做好防暑以及一早一晚多加一件外套進行保暖的養生策略。

尤其是喜歡漏肚臍的女孩子,早一早一晚的就少穿吧,即使要穿外面也應加一件外套,避免著涼。

2、飲食上儘量選擇滋陰潤燥的食物

立秋養生除了要在氣溫上注意及時調整,合理應對早晚溫差外,另一方面要注意在飲食上及時調理膳食,宜祛暑滋陰,並加強保養立秋時節特別需要注意的肝肺。可以多吃潤肺的食物,比如梨、銀耳、枇杷、蜂蜜等食物,像比較寒冷的西瓜等食物對於脾胃虛寒的朋友來說應少吃,避免傷害脾胃。

3、多吃應季瓜果蔬菜

考慮到天氣還可能會依舊炎熱,我們可通過多吃蔬菜、水果來降暑祛熱,還可及時補充體內維生素和礦物質,中和體內多餘的酸性代謝產物,起到清火解毒的作用。蔬菜應選擇新鮮汁多的,如:黃瓜、冬瓜、西紅柿、芹菜等。水果應食用養陰生津之品,如:葡萄、西瓜、梨、香蕉。另外需要提醒的是,立秋之後生食大量瓜類、水果容易引發胃、腸道疾患。因此,脾胃虛寒者注意不宜食用過多。

4、合理使用空調,避免著涼

很多朋友習慣於在家赤膊睡覺,再加上空調溫度設定太低,夜晚睡眠時寒氣侵體,體質下降,誘發感冒、肩頸疼痛等疾病。其實,立秋過後,天氣將逐漸轉涼,提醒廣大朋友在居家環境中不宜24小時空調全開,尤其是夜間,儘量少用空調。可趁早晚清涼時分勤開窗戶通風,流通空氣,保持室內空氣新鮮。


【需要預防的疾病】

由於立秋的季節原因,這個時候很多疾病也會趁機侵犯體質較差的朋友,因此老人小孩以及腸胃差的人應做好預防措施。注意飲食衛生,少吃性質寒涼的食物,避免發生腹瀉等疾病。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樓主。

》查悅生活,致力於為大家提供更多與生活息息相關的小知識,讓大家快樂生活每一天。

》關注查悅生活,為生活多一份健康保障。


查悅生活


立秋後秋天又到來了,人們為了追求健康,秋季養生非常重要,應引起重視。須注意採取以下措施:1、防暑——秋包伏天。2、防燥——養陰潤肺。3、防感冒——轉涼易受邪。4、多做運動——力能所及的戶外活動。5、注意秋寒——過涼傷身。6、慎吃寒涼食物——冰凍製品、西瓜等易傷脾胃。7、慎濫補——以滋陰潤燥為主,可食魚、苡仁、紅豆、銀耳、燕窩等。8、不要增肥—一忌暴飲暴食,少食肥甘。 秋天應早臥早起,順應陽氣之收斂,早起可使肺氣舒展,可防收斂太過。衣著不宜過多,提倡"秋凍”,提高氣候轉冷的適應力。內心應寧靜,神志且安寧,心情必舒暢,切忌悲憂傷感,予以排解,收斂神氣,適應秋天容平之氣。秋天宜收不宜散,故應少吃蔥姜辛味之品,適當食用酸味果蔬更為有益。推薦食用舉例:一、多食清熱瀉火之苦味蔬荼。如苦瓜、綠豆、苦菜、蒲公英、魚腥草、鮮荷葉等。二、多吃抗菌抑菌蔬菜。如大蒜、洋蔥、大蔥、香蔥、韮菜、青蒜、蒜苗等。三、多吃水分多的瓜類蔬菜。如冬瓜、苦瓜、金瓜、絲瓜、佛手瓜、南瓜、苦瓜、白蘿蔔等。四、多吃些除溼食物。如薏苡仁、紅豆、白合、芝麻、粳糯米、蜂蜜、菠蘿、乳製品、生地粥、木耳粥等等。明白了吧?祝網友們秋安!歡迎點擊關注。


一葉輕舟85


2不宜過食生冷。民諺常說秋瓜壞肚。

秋季應預防感冒、發燒,支氣管炎、支氣管哮喘等常發疾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