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器里面音量No.1,吹出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

唢呐是中国民族吹管乐器的一种,由波斯传入,在新疆西晋时期的克孜尔石窟寺的壁画中有唢呐演奏的绘画,最晚在16世纪在中国的民间流传,明清以来民间经常使用。唢呐的音色明亮,音量大,管身木制,成圆椎形,上端装有带哨子的铜管,下端套着一个铜制称作碗的喇叭口。

乐器里面音量No.1,吹出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

唢呐作为一种乐器界的传奇,唢呐能吹尽大喜大悲,能吹出一个人从出生到死亡。

当你觉得它只能吹丧乐的时候,一首百鸟朝凤让你感受到了唢呐的艺术魅力,而谭晶在《我是歌手》上面的《九儿》三分多钟的时候的唢呐,则是让人直接泪奔。

乐器里面音量No.1,吹出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

在以前,无论是红(喜)事还是白(丧)事,光景过得好一点的人家,总要雇佣一班吹手,有的也叫响手,也有不少地方叫做吹鼓手,来渲染气氛。而唢呐则在吹手之中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在一代老人的记忆里,只要那清丽宏亮的唢呐声响起,不是洞房里有人笑,就是坟头上有人嚎。迎亲时,"三班子吹来两班子打,响吹细打迎回来个新娃娃";埋人时,"一班吹手一顿糕,老人家一生就算结束了";庆典时,"唢呐长号一哇声,场面像个红火盆"。也由于此,吹鼓手便成了方圆数里的"红人人"。哪里红火热闹,哪里就有他们的身影。当地人有可能认不得县长,但吹鼓手,尤其是里面的吹唢呐的却人人熟悉。

乐器里面音量No.1,吹出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

唢呐在红白喜事中不仅是添热闹,其中也很有讲究,不同的喜事所表演的程序各有不同。如:婚庆唢呐,有迎宾、挂对联、迎亲、上轿、起轿、落桥、拜堂、进洞房、酒宴等程序;大厦落成上梁唢呐有:迎宾、挂对联、接梁、升梁、上梁、抛馒头、酒宴等程序;作寿唢呐有:迎宾、挂对联、酒宴等程序;殡葬唢呐有:迎宾、买水、入殓、盖棺、祭奠、出殡等程序。这些程序中,迎宾一环更讲究,即在常规设定迎宾点吹打表演以外,还要针对一些特殊宾客的迎接,如对专门备上“盒担”(农村送礼属高规格的)的宾客,东家要请唢呐班去村口迎接。

乐器里面音量No.1,吹出一个人的出生到死亡

唢呐在吹奏方面,往往是一个程序环节为一单元,每个单元进行时其表现特色是以先锋号为准,当听到先锋号第三次吹响后表示程序即将结束。因此在农村,许多老一辈人即使后面到场也能根据唢呐吹奏判断出喜事进行到什么阶段。

而现在,中国传统农村式的生活载体和方式,早已随着现在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现代文明的冲击,分崩离析,消失不见。村里的青壮年都外出打工,留下的不过是些老弱病残。当年的吹手班子人马散的散,没的没,年轻人根本不屑学那玩意儿。或许最后它的命运真的就会向《百鸟朝凤》中天鸣孤单的自己吹着唢呐送师傅离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