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民间歇后语,值得观赏。

歇后语,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形式,最早出现“歇后”这一名称是在唐代。《旧唐书·郑綮列传》中就已提到过有所谓“郑五歇后体”(一种“歇后”体诗)。但它作为一种语言形式和现象,却远在先秦时期就已出现了。如《战国策·楚策四》:亡羊而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说,丢失了羊再去修补羊圈,还不算太晚。这是我们所看到的最早的歇后语。歇后语具有鲜明的名族特色,浓郁的生活气息,幽默风趣,耐人寻味,它饱含了民间人民群众的喜闻乐见和生活的酸甜苦辣等。

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民间的歇后语,分享给大家。

一二三五六——没事(四)

二两棉花四张弓——细谈(弹

三九天穿单衣——威(畏)风

四个鼻孔烂了三——留下一个出气

五句话分两次讲——三言两语

六月里带手套——保守(守

七窍通了六窍——一窍不通

八九不离十——差不多

九曲桥上拖毛竹——转弯抹角

十亩地一棵苗——缺物

十一只鞋子打补——分不出五阴六阳

十二月里说梦话——夜长梦多

一画谐音类歇后语

一丈二尺的缺口——夸(跨)不得

一丈二加八尺——仰仗(两丈)

一个墨斗弹出两条线——思(丝)路不对

一个月下了二十九天雨——该应(阴)

一斗炒米泡一斗——没帐(胀)

一文钱的酱——难会(烩)

一斤面粉摊张饼——落后(烙厚)

一头栽到炭堆里——倒霉(煤)到顶

一连下了三月雨——少情(晴

一条腿的裤子——成了群(裙)

一样布做的夹袄——反正都是理(里)

一根灯草点灯——无二心(芯)

一根肠子通到底——只会说实(直)话

一辈子做寡妇——老手(守)

一跤跌在泥地上——有点晦(灰)气

一篮茄子一篮豇豆——两难(篮)

二画谐音类歇后语

二三四五——缺衣(一)

二两茶叶泡一碗——老实(色)

二姑娘梳头——不必(篦)

十二个时辰占三个字——身(申)子虚(戌)

十文钱掉了一文——旧闻(九文)

十五的月亮——大量(亮)

十月里的桑叶——谁来睬(采)你

八十岁老老太打哈欠——一望无涯(牙)

九格加一格——失(十)格

刀子切元宵——不愿(圆)

先到这里吧,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