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说,这是一篇能赚钱的文章

本文干货较多,建议收藏细读

种出更好的果蔬,卖出去,这是所有种植户最美好的希望。然而,在实际的种植过程中,更多的却陷入“丰产不丰收”的处境。

到底是行情惨淡,还是经营主体缺乏竞争力?

面对消费升级所带来的产业升级,如何在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把握市场新机遇?

在解决当下问题的同时,找出系统、长远、可持续发展水果产业的路径,推动中国果蔬更好发展,进而建立符合中国果蔬的产销一体化体系,值得我们深思!

据说,这是一篇能赚钱的文章

为此,7月21日惠农网作为特邀承办方,参与“2018中国果蔬产销一体高峰论坛”,与行业专家、农资企业、农业金融、采购平台等果蔬领域的权威大咖一起,共同探讨中国果蔬的“更强品牌,更好产销”,助力农业发展的新时代,此次会议吸引了来自果蔬产销链条上各环节的种植户、合作社、农资企业、农资经销商、果蔬收购平台等600余人前来交流学习。

会议精华笔记

未来十年在水果行业拼什么?

2018水果价格遭遇滑铁卢,整体下滑三四成!造成果品滞销的原因是什么?

iFresh亚果会创始人蔡剑菲认为,2018果品滞销有12大原因:

1.经济形势不乐观,总体下行,老百姓消费力降低;

2.2018沙糖桔多米诺骨牌效应,年初沙糖桔价格暴跌,但其销量之大、价格之低、时间之长,连续影响了西瓜、菠萝、芒果、荔枝等应季果品的销售;

3.物价上涨,环保任务艰巨,包装涨价、成本预算高起;4.大面积跟风扩种,产量增加,各地大丰收;

5.国产水果大多数保鲜期短,集中上市,导致价格暴跌与滞销;

6.地品质农产品供大于求,品质差的产品,缺乏市场竞争力;

7.缺少深加工产业链,集中生鲜销售;

8.国外水果对中高端消费市场的冲击;

9.食品安全的信任危机;

10.天气变化,如暴雨、冰雹、冻寒等极端天气;

11.最初一公里未打通,产地未形成稳定的市场流通体系;

12.产地果品销售渠道单一,果农和生产商有惜售情绪。

据说,这是一篇能赚钱的文章

iFresh亚果会创始人蔡剑菲

果商为什么不收果?

1.基地缺乏良好的种植管理,产品品质差;

2.品种为消费市场淘汰品种;

3.缺乏采后商品化处理,产品规格达不到标准要求;

4.农残超标,盲目追求产量,货架期因某些药剂使用而大大缩短;

5.包装不到位,损耗大,客商不赚钱;

6.价格预期高,让客商操作利润低。

面对这些问题,种植户该怎么办呢?

蔡剑菲建议通过整、借、学、变这四个字来进行探索。

,即整合资源,整合优良品种、高效栽培及投入品、优质基地、商品化处理技术包装加工厂、经济高效的物流资源、次果深加工、销售渠道与品牌推广、政府资源等产业链上的各环节资源;

,即借助趋势与政策,借助专业的平台和专业的团队;

,即学习趋势、学习思维、学习知识,学习现代果业产业链的知识;

,就是要与变化共舞,积极拥抱变化,已实现产业产业升级,提高产品竞争力,找到更大的市场。

据说,这是一篇能赚钱的文章

农产品品牌崛起的“黄金”在哪里?

农产品如何打造品牌?

“褚橙、柳桃、潘苹果”品牌策划人胡海卿认为,最先进、最便捷、最具传播力的互联网(社群化),让农产品品牌低成本、快速地建立成为可能。

互联网传播需要最有文化底蕴、最有故事、最感性的,而农产品恰恰符合这一特点。未来十年,将是中国农产品商业品牌崛起的“黄金十年”。

据说,这是一篇能赚钱的文章

“褚橙、柳桃、潘苹果”品牌策划人 胡海卿

当前农产品品牌之难体现在哪?

农产品天生就是高度同质、弱差异的产品,没有差异,没有识别性,没有传播点。大家抢占市场的方式趋同,靠低价/优惠格吸引消费者,最终导致“劣币驱逐良币”!

换一个视角,每一件优质农产品,都是源自土地的人文艺术品。为品牌注入中国消费者更能理解、更能体验会意、更具有亲近感和更符合中国价值观的中国文化内涵。

我们看到农产品的象征、意境、美好、个性、精神、价值观、使命等都是不一样的,然后再落实到产品优势、产品之外的附加值,最后形成人文驱动的品牌 。

01

案例一:冬枣——落霞脆

落霞脆身披三分红 落地摔八瓣

这是最写意的水果品牌,胡海卿表示起的名字好听还不够,重点是之后怎样与消费者互动。

他们与消费者的方式同样写意:邀请所有消费者参与#趁落霞,对城市表白#活动,该活动一个月的时间就有千万级关注度,10万+人讨论,征集87000多张落霞照片。

02

案例二:情 赣南脐橙——实赣派

橙就是赣出来的

黄金支点:数字化分选,6重精准分选分级:重量、颜色、瑕疵、直径、密度、糖酸度。

保证每一枚实赣派从个头、色泽、瑕疵到口感都统一,真正实现品质数字化、标准化。

然后将一个地域文化的资产客家摇篮、红色故都、世界橙乡,融于产品品牌中,具有渗透性、潜移默化。

03

案例三:使命 陕西苹果——-陕陕的红心

第一步:确立优质陕西苹果的标准,在此基础上创建一个由企业持有的商业品牌。

选择优生区优选基地出品、良心果农;一流设备进行分选分级,确定高品质标准;打造高效供应链,建立各地城市服务商体系。

第二步:建立独特的品牌内涵(象征、使命)

抓住历史契机:精准扶贫、大大的心愿、世界扶贫日、19大召开;最终形成核心文案: “陕陕的红心”红苹果,产自延安塬上地带——绝大多数属于是国家级贫困地区,将成为父老乡亲们自强脱贫的最重要方法。

第三步:互联网+新营销、全渠道营销

品牌推广:星农方法之激活“内心体验”——内容营销、事件营销、口碑营销。

全渠道营销:“全渠道1+N+n”——零售企业围绕一位消费者,整合线上线下各种资源,打通和他接触的N种触点,为他提供n种“无差别一致性服务”。

为避免双线互搏,实现了线上线下同价,对于商品打折,则采取“指定产品区隔、时间段区隔”的策略。

伟大的品牌精神:它能够激发起人们积极的情感;激活潜藏在某个群体内心的共同的文化认同;激起人们对世间美好和希望的向往!

据说,这是一篇能赚钱的文章

惠农网联合创始人邓武杰

后电商时代下的农产品供应链新模式

生鲜电商究竟难在哪?

生鲜电商难做,这是整个行业认知。但难做在哪,却众说纷纭。惠农网联合创始人邓武杰以自己实操靖州杨梅的经历,给大家讲述了生鲜电商的痛点所在

开始是邓武杰在湘西·靖州·木洞村遇见了一位种植杨梅老奶奶,她告诉邓武杰杨梅非常不好销售。为了帮助销售杨梅,他带领团队在湘西蹲守3个月,了解杨梅销售难得各环节问题。

2015年困惑:杨梅深闺中少人知 。塑造品牌,要有一个好的故事,袁隆平当年在靖州培育水稻品种是最怀念的就是杨梅的味道,于是邀请袁隆平为靖州杨梅代言,以及创造靖州杨梅节等等。

2016年困惑:卖出去产不出来。靖州5.6万亩,采摘环节标准化,去报出货量,很多生鲜产品,除去产品本身品质、名字之外,包装盒的改善创新,也能大幅度提高保新鲜,也可以提高销售价格。

2016年困惑:产出来送不出去。每天1万箱,每个工人每天摘500多斤,竞选之后50多斤优质果,联合所有的生鲜平台,共同合作储运。

2017年困惑:送出去却遭遇投诉。农产品(服务)上行痛点:不知道、买不到、不愿买、不敢买。农产品供应链痛点有储运难、标准化、供需不匹配等,最终怎样完成供应链决定交付,才是重点难点。

而协同供应链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些痛点。

什么是协同供应链?协同供应链该如何解决生鲜农产品的普遍痛点?

协同供应链是借助互联网,以顾客为中心,完成农产品商品化、从产地到消费者的组织系统。农产品品控体系:源头、分级、包装创新、储运、溯源。

地头品控:种植户为主体,以杨梅为例,控采摘、大小、外观,完成农产初级标准化;代办品控:产地代办为主体,控源头、储运、包装,农产品基本商品化;运营品控:电商企业为主体,控流程、体验、服务,农产电商标准化;至此,以顾客为中心的协同供应链。

如何构建协同供应链?

梳理品类 聚类分析:对适合上行之路的农产品进行品牌孵化;产销对接,探索县域农产品上行的供应链模式。

整合物流资源,打通上行通路:核心企业整合快递、落地配等物流资源,形成从农产品生产基地、农民合作社、农户到县域物流中心的低成本物流运作; 合并精简、整合提升,统一品牌、统一人员、统一标识、统一运营。

以需求为导向的拉动式供应链:产销信息对称,以最终形成C2B为目标;地区特色、品牌化、故事化,实现品牌溢价;打通“农产品上行、生产资料下行”,成本要具有优势。

构建全流程的闭环供应链服务体系:需求预测;方案设计;品以消费者需求为导向的拉动式供应链;质监控;货源组织、挑选;统一包装、品牌设计。

农产品电商,得供应链者得天下。

据说,这是一篇能赚钱的文章

如何打造优质水果供应链?

中国三万亿的水果市场,是世界最大的水果产地国,但不是强国,有量无质,背后的根本问题是什么?

齐峰果业合伙人、齐峰农资电商总经理王磊表示,主要有这五大问题。

问题一:中国果业企业家极其稀有。

水果行业产业链搭建非一日之功,尤其在中国,各种资源都紧缺,需要长期的慢慢积累,如果内心没有大情怀,是极难坚持住的。

问题二:行业本质的理解水准低。水果品牌的塑造核心是六字诀:品种、品质、品牌,或者更具体的九字诀:商品力、标准化、品牌力。

问题三:外行真外行,内行不内行。水果行业是进入门槛低、成功门槛高的行业,本质是高新技术行业,不然何谈改变中国农业现状,而且必须有商业模式的创新。

问题四:不懂品牌形象如何塑造。对于中国果业的特性,品牌形象首先要表达“远大理想”,因为中国水果太缺强大的正能量注入了,整个国家果业都需要在全球变得强大起来。

问题五:渠道模式和人才队伍。水果行业的渠道运营本质是;产品分级与立体渠道的对应、构建。没有一个越来越正规的营销团队,是无法在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的,结果必然是被渠道盘剥,没有掌握自己命运的定力。

此外,农业的风险不可控,比如自然灾害,倒春寒、冰雹、大雨等等。

因此,优质水果就应该是全产业链的闭合运作,渠道为王的时代将会过去,资源整合、新零售的模式将引领新的潮流发展。

据说,这是一篇能赚钱的文章

齐峰果业合伙人、齐峰农资电商总经理 王磊

那么如何把控全产业链呢?

把控全产业链,提升产品、品牌、服务。上游:基地种植管理;中间环节:收购、储存、加工,物流、运输、供应;下游:批发、零售、电商。

把控全产业链,收购新模式。种植:标准化种植;采摘:测糖、晚采;分选:光电测糖;流通:产品催熟;收购:以品定价。

把控全产业链,销售网络创新。批发市场、电子商务、出口贸易、实体销售多渠道。

此外,还包括现代化优选线,媒体公关-广告投放、媒体发稿,品牌推广-展会推介、引流参观以及自媒体运营-官方微博等等。

很多人都开始用手机惠农买卖农产品了,还不来了解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