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引資「量」上不來,怎麼搞轉型?

招商引資“量”上不來,怎麼搞轉型?

因為各種複雜原因,有歷史的、有營商環境的、有招商引資辦法的等等,有些地區招商引資無論項目、投資額度等都出現了同比下降問題。“量”上不來,這在很大程度上是會遲滯轉型的,領導急、招商引資部門也急。

但,急有時候可以解決問題,有時候也解決不了問題,有時候即使解決了也是部分解決,還是解決不了根子上的問題。

這時候,我們不妨靜下心來想一想,那些招商引資搞得相對好的地區,為什麼搞得好?從改革開放歷史看,如果說之前搞得好是因為優惠政策給的早、對外開放的早、土地與人口經濟要素成本低等,那麼時下我看已不再是這些零碎的因素了,而是一個區域長年積累下來的“品牌效應”背後的系統化原因。

說直白點,經歷之前的激烈競爭,各區域,無論省市還是縣區,其實已經形成一套自己的辦法,也有各自的“口碑”。這是個“品牌”形象問題。而內在的看,各地經濟結構、GDP質量、收入水平、營商成本、人居環境、商貿便利度、配套市場化服務能力、城鄉差異與貧富分化等等如同人的身體素質一般是有較大差異的,而且時間久了,誰身體好,明眼人心裡是有本帳的。

一個區域的內外素養,在注重收集分析區域信息的企業主體、理性投資者眼中,基本是透明的,忽悠不了人。這決定了幾乎所有的招商套路都無法讓龍頭企業、獨角獸企業的投資天平發生傾斜。市場化、股份制、全球金融資本主義大趨勢,已使得市場主體的資本意志不斷走強,更趨利,更理性。

對欠發達地區而言,在諸多方面都不佔有優勢的情況下,想走之前發達地區先行一步的老路,通過“量”來實現追趕,難度越來越大,幾乎是不可能的。也許迴歸到為人民服務的初心,貫徹落實好高質量發展的要求與精神,才能找到符合自己的發展道路,形成特色發展,以期換道超車。

對待“量”的問題,主動幹、加油幹,但不再以此為主導,而是更加註重“高質量”,可能是一個新的發展選擇策略。這種策略的微妙轉變,為政者也不一定明說,但可以在考核機制上做出積極調整,在講話中越來越多強調質量,慢慢釋放信號,逐步達成共識。如果效果好,經濟社會發展的素質自然會越來越好,越來越健康的。健康的人才能奔跑的更快更遠。依據主體功能區規劃,搞好各地城鎮鄉村發展規劃等“多規合一”工作,匹配導向作用好的考核機制,依託各類各級開發區佈局高質量生產力,個人覺得還是有希望的。

不僅如此,對外引的“量”上不來,區域內市場主體的“量”大幅度高質量增長,通過努力拼搏還是能實現的。哲學上內因外因的辯證關係告訴我們內部“量”的高質量增長更重要。因為其高質量增長,就是在強健區域發展的“肌肉”“力量”。人健康了,肌肉飽滿發達,交朋友、走四方都會受歡迎、受重視,當然也會跑得更快更遠。這方面,時下國內以“放管服”改革、機構改革為牽引不斷推進的政府職能轉變改革,抓好抓實,優服務、強監管,放寬市場準入,加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各項政策創新與落地,就會有好的表現。此外,人口因素也很重要。一個一兩千萬人口的省份與上億人口的省份,一個有一兩億人口的國度與一個有十幾億人口的國度,內部能夠激活的“量”是不可同日而語的。不少區域放開戶籍政策搞“人才政策、人口政策”吸引人流,想在短期內儘量做大區域人口總量,對市場主體“量”的擴容就是很有幫助的。當然,你可以把這看作是改革開放“人口紅利”的思維慣性,但客觀看也的確有利可圖。

引進的“量”上不來,就得從自己內部下手,增量、強素質,打好基礎,讓經濟社會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這客觀講是個保基本的工作。

但光是保基本,還不行,就發展而言,有點太慢了,要主動“走出去”,協調四方力量,為我所用,促進發展。這也是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不少內陸省市搞內陸開放新高地的目的。

這對區域經濟社會發展而言,是一種大的戰略調整轉變。要知道以往多數地區,尤其是中西部欠發達地區是以“引進來”為主策略的,“走出去”雖然也做,但顯然不如招商引資力度大。岸港網、鐵公基大量公共基礎設施的建設都是為“引進來”做準備的補短板舉措。

主動“走出去”,一方面黨政決策機構要儘可能全面主動地對接中央各項大的戰略安排,比如“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一體化”“粵港澳大灣區”等,在這種大的佈局中主動作為,積極尋求合作共享發展的機遇,諸如科研資源共享、產業協同發展、生態環保治理等。這些方面各地都有做法,但在把“走出去”作為一種新戰略選擇的前提下,有必要加快節奏、增加力度、擴展合作的範圍與內容。另一方面,要積極建立幫扶企業“走出去”在海內外開疆拓土的幫扶平臺。比如政府外派辦事處、各地商會、外交商貿部門為企業提供海內外各地區的投資諮訊、融資接洽、風險提醒、權益維護保障等綜合服務,科技中介等各類市場機構圍繞並跟隨企業一起“走出去”,在外部市場互助集群作戰等。

再者,要樹立全國一盤棋的思路,與周邊地區、產業同質化高的地區加強日常聯繫,在產業經濟規劃、生態環保治理、旅遊文化等服務業發展、同質化產業合作創新及差異發展、科研資源共享等方面建立溝通協調、互促共享、共同治理等機制,擴展轉型創新發展的資源總量,減少毗鄰、產業同質化地區之間的惡性高成本競爭,將會走出一條互利共贏、協調發展、有序競爭的大區域開放合作發展新路。如同區域內建設門類齊全、數量充裕的開發區一般,這將極大拓展區域外部的有效發展空間,讓企業“走出去”更順暢、有大天地、見效快。

(完結)

備註:一個招商引資外行的一些觀察與思考,願分享共勉,不妥處敬請諒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