源村风景线——乌当诗社作品

源村风景线——乌当诗社作品

最早的“源村”记忆,是透过某书的字里行间了解源村乃金沙回沙酒发源地,臆想应在县城郊区。2015年10月应陈开元先生邀请,在沙土镇结识陈世界和葛明丛二位先生,才知道源村不是村,而是距沙土镇不远的金沙县的另一个乡镇。两位先生诚挚邀请,时间安排的紧迫,只能作罢。这次踏上源村这片神秘的土地,已是两年之后。

2018年5月26日应永丰诗社盛情之邀,邓书伦先生带队,乌当诗社一行8人迎着清晨的雨露7点出发了。另六位师友分别为赵达禄、杨恩平、江嘉桂、万亮、周友林、宋成伟。

源村风景线——乌当诗社作品

我们取道贵遵高速复线,在三合镇下高速,未久便是一条坑洼不平的毛边乡村马路,穿过石板镇及八合乡,9点半终于抵达源村镇。进入地境,即有浓浓的酒香味扑入鼻来。镇党委代延庆书记和党委委员李勇等早已在等候着迎接我们的到来。简短的寒暄后,一并驱车前往源村中学。源村中学全称金沙县源村镇初级中学,始建于1967年,历史不算很悠久,但闻名于省内外,一种诗心,一个诗社,一支诗团,奏成一部诗的交响乐章。

校内石栏镌刻着涉及当地人文的诗文,一些门柱悬挂着木刻楹联,校园文化是一道风景,是一种享受。不由得想到现今中小学校所谓校园文化,普遍的形式主义,或者千篇一律的唐诗宋词,没有独特的实际内容,实在不敢恭维。

源村风景线——乌当诗社作品

楼梯与过道错落有致的墙绘文化,我们饶有兴趣地欣赏着,不知不觉上到四楼永丰诗社活动室。“源村永丰诗社”六字系遵义谢宗山先生书写,书体遒劲有力。永丰诗社由该校七位爱好诗词的教师建立于2013年,最初以学校为宣教基地,经过不懈努力,源村中学2014年荣获贵州省“诗教单位”,同时也受到地方党政的高度重视,全民共建。2017年金沙县和源村镇分别被中华诗词学会授于“中华诗词之乡”,而源村中学为“诗词教育先进单位”。一个县,一个镇,一所学校,同时获此殊荣,放眼全国皆首例。

逢雨,只能室内活动,期间便是书画家的天堂了。求字者络绎不绝,邓书伦、周友林挥汗如雨。我意外的看见赵成智老师,其随遵义书画院而来。赵成智老师10多年前在贵阳工作,是早期振新诗社(当时名为“神麒诗社”)成员,与我、杨恩平、邓书伦、周友林等均较为熟悉。彼此皆激动不已。交谈中,其介绍着周遭环境,对面为金钟山,左边为马昂坡……我一度纳闷,深入了解,才知道其父母解放前后曾经在源村教书,他自己就生长这里。

学校午餐后,我趁着余暇,观摩校园其他文化建设。本地人萧锡义老师属全国楹联界名家,九十年代创建了三柱联与多柱连环对理论,可谓独树一帜。我神识了20多载,认识亦多年。其介绍了圣旨残碑和赵以炯状元轶文由来,我不禁得感受到这里悠久的人文历史。清代,源村镇名为永丰里,属黔西州,外地人陆续聚集此地,久而久之形成场坝,称之为“元村场”,光绪年间演变成“沅村场”,1992年更名并建立源村乡,2013年建镇。明清以来不仅留下省内外名家足迹与墨迹,还孕育了不少举人、进士。今天,萧锡义的联,刘长焕的赋,早已闻名遐迩。

源村风景线——乌当诗社作品

来自贵阳、遵义和金沙县的诗词书画文史界师友70人徒步前往“永丰诗林”。2017年,镇政府投入7万余元,社会各界爱心人士捐资11余万元,精心打造出2公里长的永丰诗林。不小心接触到捐资人员名单,甚为震撼,源村镇党政领导班子模范带头下,360多人次来自地方各界不同行业,有教师、商人、农民等,最多的是这片土地上走出去的当年学子。双星村村民张世武捐赠景观石,更值得大书而特书。蜿蜒2公里的诗林,有诗,有词,也有对联,熔入书家的精力,无论行草还是隶篆,都与周围山水、村居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一座碑一道风景。尽头有“永丰诗社驿站”。该题字为《贵州诗联》编辑部副主任肖长林老师。驿站位于偏岩河古渡口的马鬃岭之上,屋檐立柱悬刻着萧锡义老师的六柱连环对。联语为:“秀水会初心,时泛粼波涵妙谛;丹崖环马首,犹增胜概毓涛笺;晨雾袅渔塘,偶泄游凫追画舫;山花明淑气,频浸宝砚透清香;彤管启芦丛,独尚蓑翁垂晚照;天光开驿馆,务从樵唱步玄机。”凭栏远眺,花笑云流。政府准备配合附近人文景观,在悬崖峭壁凿建古驿道。其间,邂逅陈明富老师。早期以网络相识,2015年国庆终在织金县诗会首晤。不觉又两年有余。

源村风景线——乌当诗社作品

源村镇普惠小学前身为普惠寺私立学校,始建于1946年,由地方王廷贞先生创建。70多年以来,王廷贞先生的后裔相继秉乘弘扬“普一方教育,惠地方桑梓”的精神,一直致力于支持家乡的教育发展事业。1998年至2002年,其子王荣齐、王荣江、王荣左多次捐资,修缮普惠小学教学楼、操场、实验楼等。2012年,王廷贞先生的嫡孙王志刚(全国著名策划家)、王奇琴、王奇强再次捐资45万元,金沙县政府匹配资金50万元修建宽敞明亮的教学楼——廷贞楼。普惠小学情牵一个家族,世代捐资,精神可鉴。今天,我们参观该校的校园文化建设,最引人眼球的是校园内萧锡义老师的十柱连环对,廷贞教学楼一楼矗立的十根圆柱悬挂着十比联语。时间关系,一时没有记录下来。这十柱联据说可以演绎成25副对联。

源村风景线——乌当诗社作品

隐藏于深山老林的源村镇石水绍龙寺带给我们几许惊讶。绍龙寺属黔西州在清代的三大佛教胜地之首。虽然寺庙早已残壁断垣,但后山俨然一道道风景。

寺后一株近300年树龄的桂树馥郁挺立,由当年绍龙寺主持照铉大和尚云游至缅甸所移植,所以世称“缅桂”。当时照铉大和尚还吟诗一首:“悟觉菩提植于心,绍龙宝刹栽灵根。他年香飘千万里,已坐莲花听妙音。”不远处,两株银杏树被人为的喻为“夫妻树”,传说每年七夕,有少男少女在此许愿。顺着山势而上,来到一字排开的五座僧墓前,系道光咸丰同治年间绍龙寺智顺上人等圆寂浮屠,墓碑文字可知,为临济宗第33代和34代弟子。10米处另两座则为第35代弟子。30米处一座则为“牛和尚坟”。墓碑均有浮雕,内容颇丰富。不仅可以享受到精湛的书法艺术、绘画艺术和浓厚的宗教文化,还可以品读到具有禅理的古诗词。僧墓有联语不为奇,有诗词则世间鲜见了。“外地有‘花和尚’‘野和尚’,这里有“牛和尚”。这是葛明丛老师作为本次导游的开场白。为营建僧人坟墓,一头牛劬劳至死,人们感化这头牛已皈依佛门,而且功勋卓著,不仅尊称为“牛和尚”,其墓尚在众僧坟墓的斜坡之上,象征功劳过人。我们见到共九座僧墓,估计应不止这些,可统称为“绍龙寺塔林”。

同车的源村中学张老师介绍附近村寨里更为传神的“夫妻树”。清乾隆年间,一对魏氏夫妇,生前恩爱有加,双方竟然一天内相继离世,家人把他俩合葬在一起。百年后,人们发现墓上两棵山茶树原先相隔1米左右,居然很神奇地生长合在一起,并且颜色还不一样,左面的一棵,树皮光滑,为灰褐色,右面的一棵,树皮粗糙是浅灰绿色,给人的感觉是一男一女。因此人们称之为“夫妻树”、“连理茶”。这是个真实美好的故事。时间关系,我们只能从村口擦过。

来到贵州省弘丹成科技农业有限公司的茶场基地。该公司义用两间房屋给永丰诗社作为采风活动室,名曰“德馨茶苑”。今天我们到来的一个主旨,就是为“德馨茶苑”剪彩。吉日吉时,邓书伦先生应邀上前剪彩。全天活动进入一个小高潮。

源村风景线——乌当诗社作品

主客约七十人雅聚一堂举行“中华传统文化”交流座谈会。永丰诗社社长李林主持会议。各诗社领导人带队人分别发言。一天的走访,留给大家的就两个字:震撼。

饭后剩我们一行最后辞行。代延庆书记热情有加,原来邓书伦先生系金沙县高坪乡人,代延庆书记在高坪任职三年间,“邓书伦”名字不时入耳,还以为什么三头六臂怪物,今天初见真人,彼此话题相应徒增不少。出门难辨东西,永丰诗社似乎看出势头,岔路口追上我们来带路,直到底水渡口才依依辞别。人摆渡不为奇,车摆渡还真个首次见。对面的人及货车靠岸后,我们依旧坐在车里,周友林与万亮次第将车开上甲板,人工方式旋转缆绳缓缓前行,不知不觉便到彼岸。登岸即播州区地境。过鸭溪镇感觉这镇宛若一座城市,宋成伟介绍鸭溪镇曾经申报建县,哦,难怪遵义县(播州区)人口上百万。

源村风景线——乌当诗社作品

一路夜雨绵绵。三个小时后,23点终于抵家。源村中学的彩绘、永丰诗林的石碑以及彩绘下面和石碑上面的诗联还在脑际中闪灼,久久挥之不去。


分享到:


相關文章: